科学学期刊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学论文,中国论文,期刊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学期刊在中国是伴随着科学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科学学期刊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着科学学学科的不断创新。科学学在中国的孕育、萌发或引进、吸收,科学学在国内学界或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科学学自身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学期刊这种展现平台和哺育园地。科学学期刊,对科学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将从科学学在中国的前史期刊、先行期刊、科学学研究会会刊、科学学同类期刊等四个方面,来对科学学期刊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情况作一简要回顾。
一、前史期刊:他山之石
“科学学”这门学科名称虽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进到中国,并被科技界、学术界确认和采用,但是,这门学科内容及论述,却散见于此前中国出版的一些科学杂志和翻译著作中。龚育之先生曾经指出,科学学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就这门科学的内容来说,“如果从翻译介绍算起,应当追溯到三、四十年代苏联格森和英国贝尔纳文章的翻译,因为这些文章被公认为科学学的鼻祖;如果从自己的研究工作算起,则至少应当追溯到五十年代光远同志和在他倡导、推动下的一些工作”①。科学学期刊在中国的情况亦是如此。
20世纪初年至50年代,中国出版的《新青年》、《科学世界》、《科学》等杂志,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层次上引进或传播过科学学前史方面一些文章和著作,以及中国一些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发表的相关论述和见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出版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自然科学争鸣》等期刊,开始介绍国内外一些与科学学相关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科学通报》、《自然科学》也反映过这方面的内容。这些期刊相对于科学学来说,可谓是前史期刊,它们虽非科学学专业期刊,但却成为推动科学学研究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园地。
(一)《科学世界》
《科学世界》创刊于1903年3月,由上海科学仪器馆编辑,上海英租界中西印书局活版铅印,上海科学仪器馆图书部发行。该刊1904年停刊,1921年复刊,1922年最终停刊,总共出版17期。
《科学世界》在断续维持的近20年中,就其载文内容来看,大体上涉及科学理念、科学功能、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救国、实业图强、科技“师资”等问题的探讨。
(二)《科学》
《科学》为月刊,1915年1月创刊于美国,由上海商务印书馆负责国内发行。1951年《科学》合并到《自然科学》而停刊,1957年复刊出版4卷又停刊,1985年再复刊至今,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科学》从1915年创刊到1950年第一次停刊的35年中,总共出版32卷,369期,347册。千余名作者,近万篇文章,约3000多万文字。
《科学》在35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发表了许多从总体上论述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文章和座谈会记录,而且发表了大批有关科学与社会各个层面关系的专题性文章,它们涉及科学与实业、科学与政治、科学与民主、科学与战争、科学与伦理、科学与人生等等问题的论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讨论“科学与社会”关系问题时,《科学》重视立足于中国社会,把“科学与中国社会”置于重要地位,“通论”栏目中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力图用科学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
(三)《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
《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创刊于1956年,1960年停刊,出版15期;1963年复刊,1966年停刊,出版12期。该刊原为季刊,1966年初改为双月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包括创刊、复刊在内的断续十年中,《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共出版27期,发表论文540余篇,共计近300万字。
创刊号“编者的几点说明”中指出,该刊是“为了推动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工作而创办的”,“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在我国可以说是一种完全新的尝试”。创刊号登载了关于这项研究工作远景规划的草案,以及一批科学工作者写的关于其中一些研究题目的说明书。远景规划草案列出的9类研究题目中,与科学学相关的有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论、科学分类、科学思想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自然科学等等问题。特别是被列为第9类题目的“作为社会现象的自然科学”,其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自然科学同生产、技术的关系,自然科学同哲学的关系,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的关系,自然科学同政治的关系,自然科学同宗教以及其他上层建筑的关系,自然科学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对科学工作的领导,等等。这些内容,至今仍然是我国科学学工作者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为研究和探讨这类与科学学相关的重要课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资料。
二、先行期刊:借巢引凤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科学学在中国刚刚兴起时,有关介绍和研究科学学方面的论文和资料,大多数都是通过一些先行出版的近邻学科期刊发表出来。在这些先行的近邻学科期刊中,比较熟知的有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的《科技动态》、中国科学院编辑出版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和《科学与哲学》、北京科技哲学界同仁编辑出版的《潜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上海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的《世界科学》等等科技类和哲学类期刊。这些先行出版的近邻学科期刊,作为科学学在中国兴起初期借以寄生的母体,成为当时发表科学学文章的重要园地。
(一)《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与20世纪50-60年代编辑出版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不同,它创刊于197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198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85年转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1991年移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
从1981年第1期开始,《自然辩证法通讯》这一刊名下面又加注了一个副题名,即“关于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现为“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设有科学家论坛、科学与哲学、科学前沿、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科学技术史等栏目。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从1979年第4期开始,《自然辩证法通讯》就出现了“科学学”栏目;从1981年第3卷第1期开始,“科学学”栏目改为“科学学与科技政策”栏目;从1983年第5卷第1期开始,“科学学与科技政策”栏目又改为“科学社会学与科技政策”栏目。
科学学与科技政策方面的论文,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从1979-1986年所载论文情况来看,在656篇文章中,“科学学”或“科学社会学与科技政策”栏目的文章就有76篇,占总数的11.6%。
(二)《科学与哲学》
《科学与哲学》创刊于1979年,每年出版6期,1986年停刊。该刊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以引进、介绍、积累世界科学和科学思想发展的研究资料为宗旨,主要以专题形式集中反映国外自然科学理论方面的重大问题,同时也以综合形式介绍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内容包括:重要科学学说与科学发现、科学史与科学方法、科学问题讨论与科学思想评介、学科与学派介绍、科学家传记与回忆录、科学学与科研管理、学术会议报道与书刊评介,等等。
1979-1986年,《科学与哲学》共编辑出版48辑,发表文章772篇(译文714篇,综述58篇),总计694余万字。综观48辑,几乎涉及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各个领域。从总体上来看,其内容中主要有两类与科学学密切相关,即科学的社会研究和科学的历史研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早在1979年全国第一次科学学学术讨论会召开时,《科学与哲学》就为会议编辑出版了一期科学学专辑,集中介绍了国外科学学及其研究进展情况。
三、会刊
1982年,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科学学事业的发展进入科技社团体制化阶段。为了推动科学学的学术交流、国外研究成果引进、以及科学学自身的学科建设,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编译出版工作》的决议(1982年6月22日),提出创办具有学报性质的综合性理论性学术刊物《科学学研究》以及反映国外科学学研究成果的综合性翻译刊物《科学学译丛》。此前,京津沪三地科学学工作者在天津编辑出版的《科学学与科技管理》杂志、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情报部创办的《科研管理》杂志,也相继成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会刊。
(一)《科学学研究》
《科学学研究》创刊于1983年,早期为季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1994年改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合办,2000年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亦成为该刊的合办单位之一。2002年《科学学研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科学学研究》作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综合性理论性学术刊物,既是会刊,又是学报。她主要发表我国科学学、科技政策、科技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理论见解与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典型案例。
(二)《科学学译丛》
《科学学译丛》创刊于1983年,双月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1992年停刊,共编辑出版56期,发表译文748篇,总计650多万字。
《科学学译丛》作为我国科学学界唯一的一份综合性翻译刊物,她主要介绍国外科学学、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学术动态、书刊评介、人物介绍和历史资料。
《科学学译丛》所载译文的内容,不仅涉及科学学及其各个相关领域,例如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教育、历史、心理、伦理、法学、美学等等领域;而且涉及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就科技政策来说,除选译一般性的科技政策论文外,还选择世界各个国家以及各类国家集团和地区经济共同体所特有的科技政策论文资料,可见其覆盖面相当宽广。
(三)《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创刊于1980年,1981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现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共同主办。该刊设有科技政策与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高教管理、创业管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主要栏目,大力宣传科学精神,研究科学学理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以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
该刊是世界国际影响评估学会(IAIA)团体会员单位,相继荣获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和一等奖,华北地区第三届“优秀期刊奖”等多项优秀期刊奖。
(四)《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创刊于1980年,原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主办,1986年移交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1993年开始由该所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合办,双月刊。
《科研管理》坚持综合性、科学性、文献性,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科技事业的方针政策,推动科技管理工作的学术交流。该刊设有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研究、知识产权研究、研究所管理、高校科技与管理等栏目,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除《科学学译丛》外,《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作为会刊,它们均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为18种“中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之一,成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加入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专题文献数据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及“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四、同类期刊
20世纪80年代,伴随全国学习经济、学习科技、学习管理热潮的掀起,各种研究探讨科学学、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的期刊,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我国科学学、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方面的期刊,仅参加全国协调会议的就有30余家:科学管理研究(内蒙古·呼和浩特)、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天津)、科学学研究(北京)、科学学译丛(北京)、科研管理(北京)、科学·经济·社会(甘肃·兰州)、科学与管理(山东·济南)、科学学与管理问题(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资料、北京)、华东科技管理(上海科技管理)(上海·嘉定)、自然信息(湖南·长沙)、科技管理研究(广东·广州)、科技管理咨询(上海)、科技进步与对策(湖北·武汉)、科学学文摘(北京)、中国科技论坛(北京)、深圳特区科技(广东·深圳)、中国工程师(工程师论坛、辽宁·沈阳)、科技管理者(辽宁·沈阳)、科技管理通讯(北京)、首都战略研究(北京)、国外科技政策与管理(北京)、东北科技(辽宁·沈阳)、中国科技产业(科技开发与管理、北京)、农业科技管理(吉林·公主岭)、科学家(吉林·长春)、山西科技研讨(山西·太原)、软科学(四川·成都)、软科学文献导报(北京)、科技发展与改革(北京)、中外管理导报(北京)、研究与发展管理(上海)、农技推广(北京)、科学学通讯(四川·绵阳)。
我国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类期刊,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和学科建设,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和宣传,为现代化建设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并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支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很多刊物逐渐形成自己的重点和特色,例如,有的期刊侧重于边远地区科技、经济、社会问题的探索,有的期刊面向民营科技和技术市场,有的期刊主要以科学家或工程师为服务对象,有的期刊则分别侧重于科学学的学科建设、科技管理或科技咨询,有的期刊专门介绍国外科学学与科技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等等。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激涌下,我国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类期刊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繁荣景象。
为了加强同类期刊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提高办刊质量,1983-1999年间,我国有关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类的期刊相继召开了八次协调会议,并通过了相关的协议、纪要和公约(参见表1)。
为使同类期刊的组稿、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更好地协调,历次会议都要求各家期刊认真执行互通信息、互报目录、互登广告、互荐稿件、互发订单、互增刊物等“六互”协议,提倡既有分工又有侧重,充分发挥各家期刊的个体优势和同类期刊的群体优势,为促进我国科学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龚育之:《中国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学研究的倡导者——于光远》,《科学学研究》,第4期,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