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入学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兼评《世界教育报告》中的有关结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入学率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结论论文,国民生产总值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起
在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中,存在着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到底是相关还是不相关?
如果按照各国的教育管理学教材和教育经济学教材,比较流行的观点是,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是相关的。即经济水平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年的《世界教育报告》中却发表了一份报告,这个报告主要由一个统计分析结果组成。在这个统计中,把世界各国按经济发展水平从高到低分成A、B、C、D、E、F六个组,对于A、C、F三个组,没有说明教育与经济到底是否相关,但在分析B组的调查结果时却认为:“在这些国家中,实际收入水平与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之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而对于D组和E组,也认为“若把D组和E组合为一组,则在收入水平与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之间就看不出什么联系。”(以上两段引文请参见联合教科文组织支助局中文翻译科翻译:《世界教育报告1993》,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1994年版,第32~33页)这里请读者注意的是,在上述报告中,“收入水平”是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的,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基本的指标,同时,报告中所说的“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又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所以,这就是说,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相关性。
这样,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到底是相关还是不相关,就成了高等教育理论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关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与人们的主观预期相反的事实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水平是相关的,那么这种相关是何种相关?比如,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是分阶段相关还是一贯的相关?这就是由于上述问题而产生的,需要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这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鉴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育报告》是根据对各国的高等教育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的统计,得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关的结论的,所以,我们也从这种研究方法入手,来重新考察一下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以日本等11个经济从较低水准上升较快的国家为对象,考察它们的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了使分析严密、科学和客观化,我们收集和分析11国的高等教育和经济的数量指标:高等教育入学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通过列表对比,绘制曲线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归纳其规律。我们之所以选择了这两项指标作为分析的基础,是因为这两项标准分别是教育和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基本指标,有很大的通用性,便于与国内外其它有关研究相比较;数据也比较容易收集,世界银行每年都要对其进行统计;同时由于两者都是相对数据,排除了人口多少的影响,便于不同国家进行对比。
在研究中,我们首先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这些数据基本上来自世界银行每年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给出各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对比表格,并根据表格绘成相应的曲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皆以美元计算。
这里,对于我们选择样本的原则作一点说明。我们共收集了日本等11个国家的数据。之所以选择了这些国家,是因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国家的人口比较多,这些国家的经验对于我国来说,有一定的可参考性;第二个原因是,这些国家在一段并不太长的时间内,经济水平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幅度,比如一般都从年人均GNP几百美元上升到几千甚至上万美元,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画出高等教育随经济发展的变化曲线,而对于一些经济水平长期没有进步的国家,由于无法画出高等教育随经济发展的变化曲线(这种曲线必须以经济数据为横坐标,高等教育数据为纵坐标,如果经济数据多年来一成不变,横坐标就会缩成一个点,所谓“曲线”就会变成一条与纵坐标平行的“直线”,所以无法画出曲线),所以我们就将其舍弃。
三、有关的结论
通过比较11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曲线,我们得出了如下的具有两方面意义的结论。
第一、我们的结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育报告》完全相反,这就是高等教育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第二、我们的结论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教科书中的结论也不完全一致。这就是,高等教育不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而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总之,我们发现两者的关系有着十分明显的规律性,但这些规律与人们平时对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在这方面,最有意义的是发现了高等教育随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稳定值现象。我们的研究结果具体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入学率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表现出阶段性(见图1、图2、图3,图中的纵坐标是高教入率,横坐标是人均国生总值,即人均GNP)。在经济发展初期,入学率随着经济的增长迅速提高。而一旦经济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后,高等教育入学率即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即尽管经济仍在不断增长,但入学率却无大的增加。我们建议根据这种现象把高等教育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分为二个阶段,即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稳定阶段的入学率称之为“稳定值”。通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出,以往笼统地说(比如在众多的教育学教科书或有关的论著中)教育随着经济增长而发展是不够准确的,因为这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只要经济增长,入学率就一定会增长,而本文的统计曲线否定了这种观念。
图1
图2
图3
2.在高等教育增长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轨迹线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先急后缓的凸性曲线(图1),这种曲线说明高等教育入学率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是增长很快的,然后增长速度逐渐放慢;另一种是斜率始终一致的直线(图2),这种轨迹说明高教入学率随经济发展而呈线性增长(在增长阶段时)。我们所分析的11国中,巴西、丹麦、哥伦比亚3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在增长阶段呈凸线,而其余8个国家皆呈直线式。显然,增长阶段为线性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情况。
3.少数国家(日本、葡萄牙、巴西、西班牙)的高等教育的增长阶段到稳定阶段之间的过渡不是平滑的进行的,而是存在着一个峰值(图3),即从增长阶段上升到某个顶点,然后下降一些而转入稳定阶段。
四、规律成因的分析
针对上述的三点规律性,我们认为主要是下述原因造成的,即其成因为:
1.关于高等教育入学率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主要反映了经济增长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增长阶段即为大量需求、逐年追加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的时期,而稳定阶段则是逐年对受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基本不变,需求量保持常量的时期。至于造成经济对高教人才两种不同的需求特征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经济起飞之初,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生产的技术构成的大规模调整,即由技术成份比例较低向技术成份比例较高发展,表现在产业结构上就是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降低,以及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全部劳动者中比例增高等,这种技术构成的发展趋势,必然造成对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反映在高等教育本身上便是入学率逐年增长,即是我们所说的高等教育增长阶段。另一方面,技术构成的调整不可能永远进行下去,经过一定时期后必然日趋稳定恒常,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全部劳动者中比例也就日益稳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就会变成以补充自然减员为主的常量而不会逐年增加,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性质是高层次专业教育而不是以陶冶情操为目的的大众教育,从而使高等教育提供的毕业生也就变得日益恒定而不会逐年大量增加,反映在入学率上必然是稳定在某个数值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稳定阶段。
造成高等教育发展出现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的第二个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人才的使用特点造成的。一般地说,刚刚从学校毕业的专业人员使用效率较低,而工作几年后,其才能的发挥就会大大增强,这样,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刚刚追加的专业人员由于才能发挥效率较低,要经济取得较大的发展就得进一步追加专业人员,这就形成了投入专业人员量逐年增加的投入人才阶段,而过若干年后,由于早期投入的人员逐渐发挥出才能,使人才使用效率逐渐提高,无需大量追加专业人员就也能使经济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这就形成了专业人员日趋稳定的发挥人才才能阶段。而经济发展中的投入人才阶段反映在高等教育上便是增长阶段,发挥人才才能阶段反映在高等教育上便是稳定阶段。
由上述分析可见,高等教育发展的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的,这就是为什么本文所分析的11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随经济发展都出现了增长和稳定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的深刻的原因。
2.关于高等教育入学率在增长阶段有凸性曲线和直线两种形式,我们认为,由于凸线反映了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增长先急后缓,所以说明了这类国家在经济发展早期,高等教育严重不足,高等教育不得不急速发展以满足经济的需要,而后由于不足渐渐缓解,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放慢,因而形成了高等教育发展曲线的凸性轨迹。
至于直线式,则反映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较为协调的关系,无急起急落现象,高等教育发展速率基本保持在一个常速。显然,这种发展是比较合理的。在本文分析的对象中,巴西等三国的高等教育属于凸性曲线式发展,而日本等八国的高等教育则属于直线式发展。
3.关于个别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的过渡不平稳而出现峰值的现象,即在增长阶段上升到最高点(峰值),然后下降一点转入稳定状态(这样的国家有日本、葡萄牙、巴西、西班牙),我们认为这主要是高等教育发展速度随经济需要调整的滞后性造成的。即在增长阶段,高等教育一直保持着一定速度的增长,在达到经济需要的水平之后,还会依靠其本身的发展惯性上冲,以至超过经济需要,这就不得不下降一些以达到与经济需要相吻合的水平上,这就是峰值现象得以发生的原因。而下降后的与经济需要水平相当的高等教育即进入了稳定阶段。当然,也不都是这种情况,即亦有不少国家从增长阶段平稳地过渡到稳定阶段而没有出现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峰值,我们认为这是由于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反应经济需要比较灵敏,调整比较及时迅速,因而其发展的惯性较小而不足以造成峰值现象。
五、稳定值差别与数学模型
对比日本等11国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曲线,我们发现,各国的稳定值往往是不同的而且有较大的差异,如巴西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的稳定值为11%,而日本则高达30%。对此,我们认为主要是各国的劳动力构成中所需的智能性劳动的比重差别所造成的。即如果智能性劳动的比重大则入学率的稳定值就高,反之则较低。在可以查到的统计指标中,各国的全社会劳动力中的非农业劳动力比重对稳定值大小最有影响,其比重大则一般高教入学率稳定值也高,因为如果非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则劳动力构成中智能劳动的比重也大。这方面的规律性是非常强的,我们已归纳出了高等教育入学率稳定值B与非农业劳动力比重A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为了节省篇幅,我们将模型的回归和检验过程以及所用的数据略去):
A=C·B/(lnB)[2]=aB,即
A/B=C/(lnB)[2]+a(1)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个稳定值模型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它可以用来对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预测。比如,我们曾经用此模型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预测(请见:孙绍荣、朱佳生,论高等教育的稳定值现象及其成因,《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第1期),后来的事实证明,其预测结果是相当准确的。
六、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无关”的“结论”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论述已经能够十分明确的看出,我们的结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育报告》完全相反,同样是利用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同样的问题,我们的结论是高等教育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育报告》则认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就无任何相关性。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问题就出在统计方法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育报告》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的统计分析,是这样进行的,即它是把同样一个年份的各个不同国家首先按经济发展水平排列起来,将其作为横坐标,再把高等教育入学率作为纵坐标,然后把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的“点”描在这个二维坐标系中,以此来观察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这种观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的方法,实质上就是把各个国家在当年(这只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一段时间)的不同的经济水平,当做是一个国家的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来观察高等教育随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的。
这种作法,优点是统计数据比较好收集,因为只要有某一年的各国经济数据就可以了,而不要去收集各国的时间很久远的以前的数据。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就是,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结构、人口数量等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所以,这样做,就使各国之间的各种差异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上掩盖了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性的规律。这些非经济因素的差异,就在事实上成了人们观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的干扰因素,这在统计学上,是要力求避免的。
所以,利用这种方法来统计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得出一个“无关系”的结论来,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而我们的统计方法则完全不同。我们是分别对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来观察其对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由于是分别对同一个国家描绘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曲线,所以,尽管各国的曲线的“数量级”位置有所差异,但曲线形状却十分相似,这种相似性,就给了我们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发展的明显的规律性。
七、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出,尽管统计分析比起传统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来,有许多明显的优点,但是也要注意在使用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如果是应用了不正确的统计方法,就会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这在人们比较信任统计结论的情况下,是有着很大的危害的。
当然,我们提出对统计方法所得出的结论要进行分析,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统计方法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和价值。实际上,通过本文也可以看出,仅仅凭感觉“推测”,是得不出准确的结果来的,比如,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认为高等教育会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下去,而我们的统计结果却说明,高等教育是不会“永远增长”的。它有一个“稳定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