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思论文_黄水林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思论文_黄水林

 黄水林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嘴表达、用脑思考、用情感悟。因此,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并以此为载体,促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领会和运用知识或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关键词:情境创设;思想政治教学;情感教育

什么是有效情境?如何创设有效情境?笔者通过多年来的课堂实践,认为教师在情境创设时,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重情境的“生活化”“ 热点化”,抓住学生的“情绪点”以及品评的“冲突点”。这样的情境创设才能能抓住学生的心,让课堂动起来。

一、利用“生活”情境,调动学生“情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纵观思想政治教材的四个模块,我们可以发现,教材内容无不强调学生要联系社会、回归生活;无不强调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愉快、逼真、和谐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这是学生完成学习内容意义构建的首要条件。

例如:在教学“学会理财”一课时,笔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探讨以下问题:1.你知道父母的钱“藏”在哪里吗?(从学生的生活场景说起,不需要学生做任何的课前准备,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节约了课堂时间。)2.你知道父母为什么要把钱放在银行里吗?(从中引出利息的概念及意义。)3.比较5万元定期一年的利息与活期的利息,说说物价上涨之后对实际收益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各自的优缺点。)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上述案例中,三个情境设问都是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学生的已知区,是他们熟悉的话题。笔者在课堂上抛砖引玉,引发这些话题。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笔者牵引着学生的思维,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地跳跃中采摘到学习的果实。这样的情境设置,让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感悟有机交融;让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借助“热点” 情境,启发学生“情思”

当代中学生有一个很大的优越性就是信息来源的多样化。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学生能够最大范围地获悉社会动态、世事发展。他们的认知丰富、视野开阔,他们比前辈更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政治课教学背靠社会大舞台,面对新时代。所以,教师在情境设置时,要注重采撷这些学生关注的热点,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现实。这才是教学的核心任务。

例如:在教学“中国是个和平负责任的大国”一课时,当时正值中菲黄岩岛之争,学生都很关注中国政府对菲律宾采取的态度。因此,笔者就顺势而为,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情境:面对黄岩岛之争,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网络上的各种跟帖。

中国政府态度:中方一直通过外交途径要求菲方立即停止其非法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跟帖:必须用战争来捍卫我国的领土完整,显示中国的力量和决心!

这个情境一呈现,学生马上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尤其以主战者居多,他们你攻我伐,争论得不亦乐乎。这也是笔者设计此情境的初衷。此时,笔者没有马上做判断、下结论,而是因势利导,让他们分为两组展开辩论,从辩论中感受各种做法的理由及利弊等等。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为此,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在上述情境中,笔者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展开情境,通过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多方面分析问题。在这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主体参与性都得到了极大地发挥。这种情境的创设,既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困惑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使思想政治课真正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价值魅力。

三、创设“情绪”情境,培养学生“情感”

人的情感总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情绪感受来实现的。触景才能生情,空洞的说教是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情感情境,并以此为依托给学生以积极地情绪感染,进而使学生产生真、善、美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带着情感学习,那么,不仅知识的认知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且也在学习过程中升华了情感、提升了境界,这是教学的灵魂所在。

例如:教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课时,笔者设置了这些情感情境:情境1:视频《2012 皮鞋很忙》(激发了学生对厂家行为的愤怒情绪,从而产生要做有道德的人的情感感悟。)情境2:让学生讨论有道德的人的言行(感悟经典,学习榜样;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趋同感。)情境3:让学生找出身边的道德典范并祝颁奖词(在这个桥段里,最感人的一幕是学生将班主任评选为道德典范,学生的颁奖词感动了全班同学,也感动了班主任,使这堂课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情境4: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改版——家庭版、校园版、社区版(有行必须有知。通过让学生改版,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校园、社会中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将其变成个人自觉的道德行为。这种功能的实现,在传统的教学中是通过灌输来实现的,而“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很难让学生有深刻的情绪感染。在现代课堂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感悟和情感的升华,这样的政治课堂才会不显得苍白无力。如果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政治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中的音乐、录像、图片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憾。如在介绍“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时,教师如果给学生呈现甲骨文、象形文字、中国书法、十三皇陵、编钟、四大发明、秦始皇兵马俑、赵州桥、长城、故宫等代表了中国文字、艺术、科学技术以及建筑等方面的成就,使他们亲眼目睹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优美的音乐也同样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七子之歌》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写的祖国母亲盼望七块土地回归祖国的歌曲,当音乐响起时,所有学生都会在心中升腾起爱国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达到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教学效果,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事实证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当代中国和世界丰富多彩的时政材料,将众多反映理论问题的社会热点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论文作者:黄水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思论文_黄水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