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人民医院 262500
【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加强安全管理后,再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统计分析实施安全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5. 6±3. 2)分,对照 组护理质量评分(81. 3±2. 5)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CP< 0. 0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 生率4 %,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2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更低,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CP< 0. 05)。结论:急诊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失误和安全隐患,从而降低护理纠纷发生,利于医院正常运行和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一、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这就导致她们在工作中过于随意,对护理后果认识不足,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医院的规章制度等进行护理操作,从而极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2)护理专业知识缺乏
导诊护士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导致其在导诊过程中容易麻痹大意,对患者病情观察不足等,从而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而其不够专业的工作方式也极易招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从而使护患矛盾激化。
(3)不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流程
有些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责任心,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而由于输液室患者周转较快,同时存在患者之间擅自调换座位的情况,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未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病情等,则极易导致输错液的情况,从而造成医疗事故。而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如不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也会导致难以及时发现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将患者置于危险之中。另外,在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按照要求对护理文书进行书写,也容易造成护理资料产生漏记、误记的情况。
(4)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较低
急诊科护理人员常常需要面对一些突发状况,由于某些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较少,导致她们在面对突发状况需要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的时候会出现手足无措或慌乱的情况,而这种表现不但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同时还会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培训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科室内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到增强法律意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护理服务意识。同时要使护理人员明确,增强法律意识不但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增强护理人员遵章守法的主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护理技能的培训
要想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就必须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科室内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护理服务知识,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尤其是对于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的导诊护士,在提高其工作责任感的同时,还应使其具备较强的急诊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清抢救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高效有序的导诊,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另外,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其护理服务态度,还应做好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沟通和疏导工作,从而使其以更加积极乐观的状态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
(3)加强对护理操作流程执行情况的监督
为了保证急诊科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护理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流程,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情况的监督工作,并将操作流程执行情况与绩效奖金挂钩,从而提高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4)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以及急救意识的培训
患者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技能,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要规范日常护理操作流程,对各项专业护理技能要熟练掌握,避免发生安全事件。护理记录不但是病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作为医患纠纷事件发生时的重要证据,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规范日常护理记录的书写,保证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切记不可随意编纂、改写、AI写作等。
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完善的交接班、分级护理等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加强监管力度,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岗位职责,促进护理人员良好工作作风的形成。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视度,叮嘱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对护理人员开展各项培训,包括卫生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通过这些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让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护理安全指护理操作过程中,患者心理、生理或功能上受到的损害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水平的标志,反映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1]。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可以影响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康复情况。医院急诊科是医疗护理的前沿阵地,也是极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部门。由于急诊科节奏过快,患者家属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一旦出现不当操作,就会引起护理纠纷[2]。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护患纠纷,本次研究中,分析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将两组患儿康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显效:患儿肌肉张力明显改善、异常姿势消失并能正常行走、智力恢复正常;有效:患儿肌肉张力、异常姿势和智力有所改善,但还没有完全恢复;无效:患儿的病情没有任何的改善。选取我院自制的生活能力量表对两组患儿的吃饭、行走、穿衣和大小便等内容进行测定。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00%)、投诉率(2.00%)及护理事故发生率(4.00%)均比对照组患者更有优势,P 值小于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合研究结果可得,在内科护理中落实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能够使投诉率和护理事故发生率降低,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金珠凤.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84-85.
[2]张永梅.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104-105.
[3]束艳.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6):3313-3313.
[4]孙红霞,王凤 . 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有效的防范对策探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0):331-332.
[5]刘素芬.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4063-4063.
[6]黄芳.浅析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对策研究[J]. 人人健康,2016(2):160-161.
[7]高海霞.浅析临床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处置 [J]. 医药前沿,2014,6(22):283-284.
[8]王玲丹.内 科 护 理 中 如 何 消 除 和 防 范 安 全 隐 患 [J]. 健 康 必 读 旬刊,2012,11(11):466-467.
[9]关却卓玛.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风险防范措施 [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55-156.
论文作者:韩翠翠,王海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护理人员论文; 患者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急诊论文; 内科论文; 对策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