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创新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研修在全国中小学范围内迅猛推进,校本研修的理念逐步深入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其内容和形式也都有了很好的拓展,校本研修极其强大的生命活力显示了它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中始终不可或缺,中小学校以及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在是离不开校本研修。
近年来,各地在校本研修的模式创新上不懈探索与实践,对校本研修质态的不断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以“基于教学现场的校本研修模式”推动中小学教研组关注教学现场、研究教学现场,发挥教学现场的研究作用
针对中小学教研活动中较多地表现为“听布置,执行具体事务”,教研活动“管”的色彩似乎偏浓、中小学教研组尚未成为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以及教研活动过程中“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等现状特点。浙江宁波奉化教师进修学校对此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基于现场的校本研修模式”。
教学现场管理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的一些学校及科研机构逐步发展起来的应用技术,分为现场计划、现场教学和现场研究三个阶段,使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基本手段,对促进教师的成长独具特色。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在推进校本研修实践中,将教学现场看成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问题流和现象场,根据教学现场管理思想,确定了“学习思辨、现场建立、现场研讨、现场反思”四步流程,并在区域内各中小学校和学科中心教研组展开实践。
以“学习思辨”强化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主题或内容准备性管理,通过集中讨论,确定主题方向。据此,该市锦屏中心小学数学组根据《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一书的教师学习培训实际,针对书中提出的“策略观”,提出以“课堂教学策略观”作为阶段性主题活动的研究方向。针对课堂教学现状,该校教研组进一步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展开有效引导的策略研究”的研究主题,从“有效引导包括哪些方面”、“有效引导可以通过哪些表达方式实现”、“怎样合理选择、整合运用各种引导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进而在“课前合理预设”与“课中动态把握”等方面形成共识。
以“现场建立”鼓励教研组全体成员先行独立探索,按照教研组所确定的教研主题和实践内容进行实践研究活动。具体为:在每位老师独立设计方案、上课实践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即通过每位老师汇报交流各自对本主题实践和反思情况,汇聚众长形成教研组主题研究实践方案。其间,他们非常重视同伴互助观课,建立良好的听课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实践反思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现场研讨”深化教学研究。本阶段重在集思广益,研讨得失,形成共识,深化主题。教研组成员以集体研讨的方式,就教研组形成的教学方案,通过上课、听课、评课研讨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在新一轮教学实践及其现场研讨中,主要突出:一是现场诊断,通过诊断教学行为来澄清教学问题症结;二是现场交流,通过交流来求同存异;三是现场指导,教育专家、教研员、学校领导直接深入课堂教学的现场,诊断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给出处方,一对一(或几对一)、面对面地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以“现场总结”突出过程回味,总结成果,整理材料,做出改进。在这一阶段中,教研组全体成员通过回味参与主题研究的过程,就自己亲历主题研究的收获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教研组长在汇总组员的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完成本教研组的主题研究报告。现场总结实际上是教学现场的后期管理,其作用在于进一步激发反思,提升现场研究价值。
二、以“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的有效研修模式推动校本研修始终聚焦课堂,锻造和提升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体会到:课改的重心在课堂,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为此,各地围绕课堂改进,积极探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由山东青岛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探索实践的“四人一课”和“一人四课”校本研修模式突出以螺旋式的“研课”为主导,带动校本教研走向常态化、制度化,推动着广大教师自我反思,推动了校本研修的深入发展。
山东青岛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各年级均有四个平行班,因此各项校本教研活动均以“四”为单位组织实施。“四人一课”指:四个平行班的教师,围绕同一教学内容,先集体备课,再依次在各自的班级中上课,其他教师依次听课、评课。是四人、四上、四评、四提高的一种群体教研模式。“一人四课”指:一位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在四个平行班中依次而上,其他教师依次而听,依次而评。是一人、四上、四评、四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人一课”和“一人四课”校本研修模式,突出要求对同一问题具有共同关注点的教师聚集到一起,相互观摩,相互评论,分享经验,积累生成,行为跟进,最终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系列活动,带来的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也同时带来了教师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的深刻变革,教师逐步成为教学和研究的真正主人。原来的被动接受式研究和一次性备课、例会式评课为主的教研模式被打破,代之以教学反思、沙龙研讨、专题讲座、课例习磨、教学互访和主题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校本研修实现了以“两课”为龙头的多样化和主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兴趣点、兴奋点始终被锁定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有效教学上。
三、“以信息卡为纽带的教学问题解决”活动模式推动校本研修关注教学问题解决,倡导教师专业发展能者为师
“以信息卡为纽带的教学问题解决”校本研修模式始终关注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具体的目标内容及其预设准备,它使教研活动的生成与建设牢牢扎根于教学问题有效解决的土壤上。
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小提倡“能者为师、相学相师、亦师亦生”的教学理念。该校倡导推进了“以信息卡为纽带的艺友式活动学习”校本研修范式,充分关注教学活动中的两极:一是以面向学生公布的信息卡,及时反馈来自学生的学习实际与需求,使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进一步贴近学生,从而使学科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凸显,推动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二是以面向教研组内部的教师信息卡,吸引更多的教师同行关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生成与解决。
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小以信息卡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活动按照“发布信息—浏览信息—处理信息”的顺序,使校本研修活动的参与者始终聚焦教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其中以课为例的研修活动着力于引导教师聚焦课堂,解决教学实践中的若干真实性问题,其在操作上分为六个环节:一是上课听课;二是书写信息卡;三是浏览信息卡;四是话题聚焦;五是交流讨论;六是制定出解决策略。以语文教研组丁老师开设《智烧敌舰》研究课教研活动为例,教研组首先以信息卡形式,在教研组信息栏发布信息,公布研修主题:“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课中有充分的个性化阅读与表达?”每位教师有备而来,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基于信息卡的观课教研成为一个开放、交流的过程,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再以自然学科陈乐芸老师执教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一课为例,自然组的组员在观摩她的课堂教学后,纷纷书写了自己的信息卡,通过浏览,陈老师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本节课教学所提出的建议或质疑之处;另一类是信息卡填写人在自己执教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由于陈老师是自然学科教研组中唯一的专职教师,她感到,围绕这两方面信息开展集中听课后的教学研讨活动,不仅能促进教研组成员的共同进步,而且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于是,陈老师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卡资源,使听课后的集中对话和研讨显得非常充实、高效。
校本研修并非一定是固定时间、地点内的合作学习或研讨,袁洁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一课遇到了困难,她以信息卡的形式寻求同办公室老师在教学中的支持——
三年级“小小储蓄卡”中遇到新问题。书本上要求学生学会填写存款单和取款单,可是现实是不需要填写以上两种单子,我该如何将现在的存取款方法给学生讲清,最好能演示清楚。
——袁洁
袁洁老师很快得到了同办公室张燕老师的帮助,张老师告诉她:“让学生作为课外探究,在放学后或是休息日去银行看一看,等他们完成这项探究作业后再上这节课。”按照张老师的提议去实施教学,袁老师惊喜地发现:这一办法还真挺有效!
山东省青岛市海利丰学校也积极尝试以信息卡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活动,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他们增设了“信息卡交流空间”。学校事先设计“信息卡”,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填写教学困惑,并由提问教师寻找指导教师。在教研和集体备课时,指导教师和提问教师可以自由结合,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深入探讨,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学生的回生率高,有什么好办法吗?”“课堂教学中,动态的生成与预设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该如何应对?”等。对于来自众多教师“信息卡”所锁定的具有共性特点的教学问题,相关学科教研组提前安排和调整教研内容,共同探讨和制订教学策略,再由学科首席教师主持研讨,实现集体备课中的智慧碰撞。
与上海市宝山区做法不同的是,山东省青岛市海利丰学校较好地将首席带动机制引入教研活动之中,引导教师聚焦课堂、聚焦问题、聚焦策略改进。
从总的方面来说,以信息卡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活动,信息卡成为教师解疑释惑、智慧长进、提高教研兴趣的纽带,它传递的是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表达的是教师切实的教学需求,满足的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基本需要。老师们有备而来,有感而发,特别是将教师教与学中的真实问题和教学的困惑真实地呈现出来,并成为常态的研究内容。校本研修活动既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激发教师合作研究的兴趣,信息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凸显。
四、“以项目组为单位的项目教研”活动模式推动校本研修结成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实现科研引领
传统的教研组教研之所以低效和研究品质提升遭遇“瓶颈”,其中原因之一在于,教研组活动由于兼顾其成员结构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而教研活动在内容选择及研讨深度方面往往受到限制。而在同一学科的教研组内部,或者是在跨学科的教研团队中,以共同的研究项目为载体,一批关注共同研究目标,志趣乃至爱好相投的教师组成校本研修团队,开展相关项目的教学研究及教学行为改进实践活动,整个以项目组为单位的项目教研以“项目”的存在而存在、“项目”的结束而结束,这对追求实现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其意义、影响尤为重要。
上海市宝山区宝林路第三小学着力实践的“以项目组为单位的项目教研”活动模式有别于教研组侧重学科教学的研究,项目教研往往偏重于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的研究,让老师们带着课题研究,通过子课题项目的方式实施研究管理。同时,它的优势还在于,项目教研主要通过自我管理、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使“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通过项目运行模式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效率最大化。
以项目组为单位的项目教研较好地弥补了教研组研修的不足。项目教研可以由相同学科的教师共同组成项目组,例如,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流畅性的初探”为例,不同年级的英语课对教学语言的流畅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而有时候,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组建项目组,跨学科听课研讨,往往能有效地拓展视野,借鉴或迁移应用不同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例如,在“如何设计优化的开放式课堂提问促进有效学习”项目组的项目教研中,语文学科的沈老师先后执教语文课《老马识途》、《美丽的小路》,数学学科的朱老师执教《三角形的认识》,从教学而非学科的角度开展教学专题研究,使课改的理念更好地为项目组教师所认识、掌握并应用。
项目组研修给学校传统的研修模式带来的震动是:老师们打破学科界线,自愿组合,教学研究实践的热情高、合力大,教师对学校中心工作的响应、支持度加大,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该校科研室开出了项目组研修选题“‘成长新概念——我的成长我当家’主题系列活动”菜单:“魅力课堂”——闪亮一堂课;“墨香流韵”——我的学习我做主;“五彩生活”——亮我的风采;“心灵空间”——教研有话大家说等。项目组教师根据各自特长、喜好自主选择,较好地保障了学校核心课题的顺利推进。
宝山区宝林路第三小学积极尝试实践“以项目组为单位的项目教研”活动模式,使之成为教研组研修的有力补充,这使该校的校本研修形成了组合式研修的良好形态。几年来,项目教研的实效性也使这一新型研修形式迅速为广大教师所喜欢并接受,成为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好帮手。
五、“以关键教育事件为核心的案例解析”活动模式推动校本研修平等对话,建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以关键教育事件为核心的案例解析”活动模式,主要选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专业生活有影响的关键事件进行研究和反思,寻求教学策略优化的途径与办法。这一校本研修模式有效避免了传统教研活动特别是课例研讨过程中研修内容的随意和不确定等弊端,不同教学经历、文化背景的教师从其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而认真捕捉若干富有意义和影响的教学细节与事件,科学分析隐藏在其背后的若干因素及影响意义所在,准确地揭示出成功事件后面所包蕴的教育原理,进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在新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加以再现、改造应用,或者是有效规避失败事件的重复再现,以此矫正、调整来自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活动,在反思关键事件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教师专业的最优化发展。
上海市2006年立项的《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教师教育的行动研究》教育科研项目,尝试运用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长宁区一批中小学校在区教育学院的引领下,进行了该课题的深入研究;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也在近年来的教师培训课程中及时推出了《解析“关键教育事件”,提升语文教学智慧》、《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提升语文教学智慧》、《“关键教育事件”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型研究》等具有较高质量且受基层学校教师欢迎的培训课程。
关键教育事件研究引领着相关区域的中小学教师走进课堂的细微深处,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特点。以“教师的教学评价技能”为例,他们将该类别的“关键教育事件”分解为与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技能、听课技能、评课技能、教学反思技能、教学评语运用技能、作业批改技能、作文评语写作技能、试卷命题技能、试卷分析技能等密切相关的若干典型事件或片断。而进一步以“试卷命题技能”为例,与此相关的“关键教育事件”则散布在教师对试卷命题的信度、效度和难度的把握,试卷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度,试卷的实用度,试卷的基本要素(卷面内容、试题类型、试卷总分),试卷命题的方法与技巧(人文性、基础型、灵活性、应用性、差异性、合作性)等多个方面或层面,透过对事件表象的分析,寻找其内在的规律性内容,“关键教育事件”对教师教学技能的丰富与提高无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位语文教师执教《云雀》一课时,执教者设计本课导入时,借助媒体播放法国国歌《马赛曲》,而在本课教学的总结部分,执教者考虑到一是为了呼应,二是为了突出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因而设计提问“法国有令国人骄傲的国鸟云雀,那么我国有没有令我们骄傲的东西呢”,在通过PPT展示中国的国花后,教师特意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壮观场面,并要求全体同学起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运用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原理,参与课例观摩研讨的教师由相关教学细节分析,进而升华形成教研活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何处理是恰当的”这一研修主题。老师们通过研讨形成了如下认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强调水到渠成、水乳交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因文而教、因时而教。《云雀》一文中确定透过云雀表现了法兰西民族精神,但是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这种精神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本课执教者机械地联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其实,这样的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它有可能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引入一个简单、机械的做法上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最终只是一种标签而已。
上海市长宁区、虹口区等区县在区域及中小学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中,积极引进关键教育事件原理进行教学研讨和行为跟进,这使广大老师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其专业发展之路是由若干事件串联而成的,其中有许多属于重复性的工作。在这若干事件中,肯定有许多事件是极为平常的,然而也有很多事件看似平常,却对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如果及时地对它们进行关注和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围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若干事件所做的反思与研究富有价值,对老师的专业成长也很有意义和影响。
六、“以教学研讨沙龙为载体平等对话”的校本研修模式,推动校本研修在建设理解尊重这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成为学术界常见的研讨活动形式
以教学研讨沙龙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模式,充分尊重参与者个性,是目前学术界以及中小学校最为常见的研讨活动形式。傅建明教授曾概括沙龙活动的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各抒己见,各圆其说。强调教师的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重在对自己观点的解释、阐述、论证。二是观点交锋,讨论争鸣。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交锋、比较、鉴别。三是不做结论、各取所需。以教学研讨沙龙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模式强调以同伴互助理念为指导,让具有相同知识和经验背景的诸多教师聚在一起,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研讨氛围,让教师开放自己,反思自我,在对自身感受、认识、经验、体验、自我批判和对问题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批判和继承。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科室积极尝试进行以教学研讨沙龙为载体的校本研修,其在组织活动的形式及内容安排上非常灵活:就其内容来说,可以是聚集一定主题或无明确主题的沙龙式校本研修。而就其组织形式来分,则有接龙式沙龙校本研修——同伴小组中的教师围绕同一主(课)题,不断反思,在前一位教师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订,再由下一位教师展示,进行接龙式的研讨,使一个主(课)题不断得以完善;案例式沙龙校本研修——以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沙龙研讨活动;网络式沙龙校本研修,借助信息网络平台,校本研修参与者积极引发新的对话、新的探索,为沙龙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主题的讨论成为永不干涸的清泉,为教师的发展拓宽新的空间,开辟新的途径。
近年来,校本研修的活动范式不断丰富,诸如“以教研与科研携手为载体的微型课题研究”研修模式、“以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的超时空对话”研修模式等,无不较好地推动着中小学教师逐步成为研究者,推动着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注重实践,锐意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够推动着校本研修不断迈向纵深,不断取得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