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良
南宁银象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对于装配式建筑在当前建筑行业中的有效应用,其确实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优势表现在多个方面,为了更好实现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较好处理,必然需要把握好以往施工中常见的各类施工问题和质量隐患,进而关注各个要点内容,确保整体施工操作更为高效可靠。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现代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A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低碳环保理念作用下的建筑行业既有的结构设计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同结构实践应用中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及质量可靠。在此背景下性能可靠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最近这些年,国家更加注重建筑环保和节能的要求,而我国传统的建筑行业耗费了大量的材料和劳动力,比如在钢材和水泥等建筑用材的使用量不断上升,建筑材料的使用消耗量从 2013 年多次居于世界第一位;同时还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使用成本不断增加。在这种现状下,建筑行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开始不断的探究新的建筑体系和使用方法,装配式建筑再次逐步发展起来,部分地区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装配式结构设计的要点
第一,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案制定。该阶段所需要进行注意的要点是要确保方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建筑设计中需要顾虑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建筑的户型、分缝、柱网布置及立面造型等。
第二,装配式结构设计的过程。该阶段的要点主要体现在对设计相关因素的控制,包括设计参数、结构布置、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等,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取合适的方案融入装配式结构的设计,是装配式结构设计的要点之一。
第三,装配式结构设计图纸符合标准。想要将装配式结构设计投入具体的施工环境中,具有精细化的图纸必不可少,实现装配式结构设计图纸的内审及优化是具有必要性的,在配筋原则、模型调整和计算把控方面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降低返工带来的经济损失,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3、现代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3.1、规范装配式结构设计流程
如果装配式结构设计的流程不够规范,就会使得设计与生产之间可能出现脱节,对后续施工进度有所影响。设计需以全局的眼光看待整个建筑施工,将后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都考虑到设计中来,装配式结构设计的流程不仅仅是对建筑功能的展现,还要对精细化设计和构件的拆分进行充分的考虑。
例如,A企业在对一处住宅进行装配式结构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一处构件的生产过为复杂,其功能与其制造的成本不具有高的性价比,属于成本上的浪费,导致后续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两项问题。一是该处构件的生产成本过高超出了原本的预算,对企业的利润造成了影响。二是该处构件由于生产工艺复杂无法大批量生产,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进度。该案例表明规范装配式结构设计流程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流程的规范性确保了设计与其他方面的紧密联系,在不脱节的前提下密切配合,实现高效的建筑建设。
3.2、平面设计要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平面设计就是对模数进行协调。在平面设计当中要实现对套型模块的种类和尺寸的优化,对建筑的内装部品以及建筑预制构件之间实现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同时还需要强化建筑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相关配套技术,这样才能够在降低建筑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
3.3、细部构造优化做法
(1)防水做法。预制装配式外墙的防水重点在于板与板之间的拼缝处理。预制装配式外墙防水构造见图1。
图11—预制楼板;2—内叶墙板;3—外叶墙板;4—保温层;5—混凝土灌浆料;6—耐候胶;7—圆形PE棒;8—空腔;9—弹性胶条;10—A级保温材料
图1预制夹心保温外墙防水构造
以预制夹心保温外墙为例,从图1(a)可见:内叶板外侧为密封胶条,内侧为无收缩砂浆封堵;外叶板采用高低缝反坎构造,迎水面采用耐候密封胶填缝,中间形成空腔。采用上述构造,防水效果能得到充分保障,但不足之处在于外叶板厚度较薄(50~60mm),高低缝在运输、堆放及吊装就位过程中易损坏,可考虑在雨水量不显著地区将此细部做适当优化,改为平缝构造,见图1(b)。
(2)内保温做法。内保温在非集中供暖地区的装配式住宅是一种较为合理的保温形式。在楼板与外墙转角处可采用如下方式处理:将内保温层从墙角向内延伸500mm,厚度一般为15~20mm。
3.4、预制构件设计要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预制构件设计中,需要遵循标准化和模数化的原则。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的提升构件的标准化,减小其类型,从而降低建筑成本。此外,还需要提升构件的耐久性和耐火性,并且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成品保护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便利性进行综合的思考。例如:预制外墙板则需要符合相关标准中对其保温性和隔热性的要求,并且还需要对不同区域选择和其相匹配的建筑结构;比如厨房和卫生间这些比较容易潮湿的空间墙则需要具备较好的防水效果,并且还要便于清洁,等等细节设计。
3.5、构造节点设计
构造节点的设计是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在外墙和门窗洞口、连接缝等防水性能不是很好的位置,在构造方面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力学特征和物理特征等方面。在对当地的气候以及地质构造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构造节点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节能的质量和水平。为了保证防水效果,在构造上和材料上都应做好防水工作,根据工程的要求设计出外墙垂直缝,根据环境的基本特点设计出满足防水需要的接缝。
总之,在建筑设计中,装配式结构设计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实现其设计的进步与完善,需要我们根据其设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优化,让装配式结构设计具有规范性、合理性和专业性,实现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推动。优化装配式结构设计,提升建筑施工质量,节约建筑建设成本,从设计的层面对建筑行业进行影响,实现建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德坤.装配式建筑的方案及造价分析[D].郑州大学,2017.
[2]刘晓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33
+75.
[3]范桂清.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20):136-139.
论文作者:李启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外墙论文; 要点论文; 结构论文; 构件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