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教学应该通过教师的自觉引导和着意的渗透,让学生体悟数学学科内在的真实、优美、和谐、严密,感受其独特而广泛的应用魅力。笔者试图从求真、至善、达美三个方面,让孩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回归“真”、唤醒“善”、实现“美”。
关键词:数学 求真 至善 达美
英国数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数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绝不能仅仅定位于满足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上,更应该通过教师的自觉引导和着意的渗透,让学生体悟数学学科内在的真实、优美、和谐、严密,感受其独特而广泛的应用魅力。
而长期以来的数学教育和数学学习,人们只注重数学学科的知识习得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数学本身所拥有的真善美的感悟、体验,形成了对数学学科片面的认识。数学课堂应该是“求真、至善、达美”的课堂,让孩子在数学课堂中感悟“真善美”,让孩子都回归“真”、唤醒“善”、实现“美”。这应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求真:让孩子拥有数学头脑。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这一点说,数学课堂应该以求真为目标,借助存在于数学中的“真”,在“真”情境中发展真思维,在“真”探究中发展真人格。那么数学也必将不会显得枯燥,而会其乐无穷,还数学以求真本色,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要让课堂涌现不同声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当学生在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时,总是有其他学生在旁着急着插话。可这是一种正常的、合情合理的现象,因为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可能是人人均等的,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一吐为快”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了。而在学生的插嘴中往往蕴含着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这也正是教师释疑解惑的良机。正如美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中立者的位置上,慢慢地用心去聆听课堂所涌现的不同声音,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至善,让孩子汲取数学的营养。
数学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同时数学又有着强大的教化功能,有着较浓的“善”的品质,如数学探索过程中的执著与坚韧、论证过程中的务实与严谨、数学应用过程中的开拓与超越,乃至耐心、责任感、敬业品质、民主精神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数学中详实的事例,引导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崇尚真理的精神品质,从而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做不迷信权威、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立自信的人。
1.在欣赏中培育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位教师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个人都能学好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不是要做“地秤”去秤出每个人的轻重,而是要做“加油站”,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吸取动力、增强信心。学生学习中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和做法,即使没有全对,没有得高分,也应该大力肯定。通过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2.在探究中培养品质。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不在于获得具体的解题方法,而在于获得观察数学问题、寻求解题办法的策略。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培养科学精神。
三、达美,分享美妙的数学世界。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较之艺术美而言,数学美是一种至上的、崇高的理性美。从耳熟能详的黄金分割与斐波那契数列,到轴对称图形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从圆的完美到圆周率的神奇,美几乎流淌于数学的每个角落。
要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美。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纵观现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章节,都具有美育的因素,但由于数学的教学热衷于它的准确性、抽象性,这种本质的美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带有较大的具体形象性,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美的追求意向以及跃跃欲试的创造愿望,教师应给以鼓励。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让数学内容生活化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1+1=2这种单纯的知识技能传递,它是求真的,要让学生在“有趣”中学习数学,在密切联系生活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按章办事、遵纪守法的做事态度,善于反思的自觉习惯;它是至善的,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善坚韧不拔的意志,敢于坚持真理的风骨,勇于承担、刻苦顽强的品质;它是达美的,要让学生领悟凝聚在数学之中的美妙绝伦的数学思维方法、探索不止的数学精神、求真至善达美的数学品格。
参考文献
[1]黄祝生 召唤人文性,追求真善美[J]. 校长阅刊,2007,(12)。
[2]张正江 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真善美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9)。
论文作者:方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真善美论文; 课堂论文; 至善论文; 要让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