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扩大,混凝土用量也越来越大,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整个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生命,如果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将会造成结构承载能力的下降,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原材料控制、施工中质量控制、质量检查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控制对策
1.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大坝、渡槽等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功能绝大多数由混凝土承担,也关系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显得尤其重要。水工混凝土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一旦某一阶段出现质量事故,就会引发无法衡量的影响和损失。所以,在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中,要针对影响工程项目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对环境因素、材料因素、方法因素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对项目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督。
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水利工程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对于原材料方面的控制,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水泥,对于水泥品种以及标号都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一般每个工程中所用水泥品种不应超过两个,同时水泥应固定供应厂家。对施工混凝土的质量性能与适用范围都应该做相应的质量检测,据试验证实,若是水泥颗粒细,那么在配制混凝土过程水化发展也会越充分,造成在施工时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快、强度高,但同时也有水泥凝结速度过快的缺点;还有就是如果水泥颗粒过大,那么混凝土凝结的速度也会较慢,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将会影响工程的总体进度;还有就是试验验证若是水泥标号不匹配,会影响混凝土施工后期的耐久性,影响工程质量。其次就是对于混凝土施工中的细骨料砂,其空隙率、细度模量以及有害杂质含量,都将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也不利于施工质量;试验证实,对于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不适宜采用碱活性细骨料,这样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再者就是在原材料质量控制中,对于粗骨料石子中的级配与最大粒径,也将会影响施工混凝土的质量,并且对于混凝土施工中的拌和用水品质,对于施工混凝土质量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凡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拌合与养护混凝土。
2.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首先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的控制。在实际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的控制中,其重点就是对其在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体有以下几个控制点:一,检查砂浆的铺筑是否按照设计要求的厚度实施均匀的铺筑,并且保证无漏铺;二,检查入仓的混凝土材料是否合格,并对各种标号与级配的混凝土的下料方位进行准确定位,确保其下料准确;三,检查平仓的分层是否满足配套的振捣设备的能力要求,确保其铺料均匀、分层明确,避免出现骨料集中的情况;四,将混凝土的振捣插入到下层约5cm处,确保振捣有序,避免出现漏振的情况;五,保证铺料间隙在时间上合适,且没有出现浇筑温度过高或无初凝的情况,同时确保混凝土的浇筑仓没有外水的流入,泌水排除要及时;六,确保预埋件、模板等物件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得当,避免其出现变形或损坏的情况。
其次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各种外加剂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优化的设计,尽量的使用那些骨料粒直径较大的级配,从而减少部分胶凝材料的用量与水化热;二,选择符合设计控制标准的水泥,充分利用其后期的强度,可尽量的加入一些粉煤灰,并采用预冷混凝土的方式降低机口的温度、入仓的温度,从而确保浇筑的温度适当,结合后冷的措施对块体的实际温度进行控制,避免其超过设计中的允许值;三,若是在高温时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需要确保主体建筑中的基础约束区或那些比较重要的结构部位,其浇筑机口的温度为7℃的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则需控制在14℃之内,而对于一般部位的浇筑机口温度就为14℃的混凝土,并将其浇筑的温度控制在18℃以内。 同时为了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回升,汽车在运输时可设置遮阳蓬,而在拌和楼出料的地方就可设置喷雾的设施,并且在仓面上也可设置一些喷雾以及遮阳物,从而有效的避免接头的温度出现回升情况;四,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厚度、间歇期,避免出现较长时间的间隙,基础约束区的厚度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如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层厚为1.5~2m,而在4~10月其层厚则为1.5m。而对于脱离基础约束区的层厚就一般为2m,在冬季的时候则为3m。
2.3混凝土缺陷处理与质量检查的控制
根据项目管理的组织目标、组织内容和组织结构模式,建立统一指挥系统,确定质量目标、施工质量控制点;建立施工项目施工质量体系,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质量监督制度,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并制定相关技术、经济合同保证措施和制度。对混凝土表面缺陷检查与修补表面缺陷是指对混凝土表面结垢、斑点、蜂窝、麻面以及不平整的部位进行例行的检查和缺陷修整,主要检查范围包括建筑物表面、溢流面等。对检查出的缺陷部位要拟定修复方法及确定修复材料,经修复后的混凝土要保持正常养护,完成修复的部位经检查应无干缩裂缝和空洞鼓声、外观颜色与周围混凝土要保持一致。
3、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对策
3.1设计要合理
裂缝控制宽度的确定。如果混凝土施工后产生裂缝的现象,在处理以及防范时,首先应该查找出现裂缝的原因,先确定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宽度,然后根据裂缝的宽度进行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进行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混凝土施工方法,这在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上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策略;在构造配筋上要有所加强,对钢筋的直径和间距都要选用合理。如果要使混凝土的抗裂性有所提高,直径细而间距密是最好的配筋方法。
3.2在组成设计上要有所改进
(1)试验混凝土的强度,保证水泥用量合理。在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并且还应该根据混凝土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分析,然后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并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设计,对于现场的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情况要快速地调配,使之与施工配合,这样才能把构件的养护工作做好。
(2)生产配合比设计源于目标配合比,配合比设计验证是生产配合比设计的后一步骤,这些是生产配合比设计必走的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涵盖了理论的研究和对理论的实践检验全过程,是全面进行施工推广之前的最后的准备工作。其中,将沥青混合料进行试拌、试铺以及对混合料进行抽提试验,由此来具体确定适合的标准配合比。若需调整料源或者经测试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要求时,需及时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并重新进行试拌、试铺,直至生产配合比设计达到规范要求。另外,所设计的生产配合比不能忽视混合料的生产供给能力因素,供给能力要和生产所需的能力持平,才能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结语:
目前在混凝土施工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缺陷,因此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防治缺陷的发生,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而且对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资金的浪费,提高工程效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进宁.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分析之我见[J].科技致富向导.2010(32):88-89
[2]吴继明.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其施工质量控制[J].水利技术监督,2011(03).
论文作者:蔡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水泥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骨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