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分析论文_刁军,姜丽娟

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分析论文_刁军,姜丽娟

荣成市双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荣成市 264308

摘要:由于我国建筑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需要更加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这使得我国建筑业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动力。在这方面,国内各大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要提高各自的机械设备利用率,控制工程造价,改进施工工艺,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精细化施工管理。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相关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为精细化的施工管理而努力。本文就以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进行探讨,为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分析

1 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实际上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管理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理念,主要体现在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和社会分工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是学术管理层面的第二层次,即第一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层次是个性化的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阐述,是为了使管理者的职责和具体行为更加明确具体,落实管理者的实际执行,要求管理者勤勉到位,及时纠正和处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对战略和目标进行细化、分析和实施,使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有更好的战略规划,提高企业的整体执行力,引导企业走向成功。

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后,将成为相关建筑工程企业经营的核心项目。将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技术精髓、文化精髓和智慧精髓运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行业中,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使建筑工程企业能够掌握优良质量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必须改善建筑质量与零缺陷的关系。企业的核心发展目标是建立高质量、高标准的体系,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品牌影响力。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技术缺乏

目前施工单位多数将目光投向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和成本管理等方面,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成本支出,建设管理投入存在差距,导致管理滞后,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管理工作没有给建设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导致许多单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在日常工作安排上也更倾向于项目本身的进度。相反,由于缺乏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出现大量安全事故和成本浪费,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管理层在建设单位的地位较低,管理人员的相对创新意识相对较弱。在工程中,经常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造成管理与施工脱节,难以发挥管理工作的实际价值。然而,员工普遍被忽视,导致其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低下,导致精细化管理难度大,这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2.2监管力度不足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需要从项目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进行监督,严格控制成本预算,真正做到对项目负责,发挥主动优势。但由于目前管理人员的职能认识薄弱,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力度不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从大多数工程事故的成因来看,目前我国建设单位的监理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管理人员臃肿,对人员、设备、工作方法缺乏规范,造成大量安全事故和施工单位经济损失。

2.3施工人员素养较低

施工人员作为工程的主力军,其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决定着工程的工期和质量。但由于施工人员就业缺乏规范,大部分社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薄弱,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障碍。建筑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旦施工人员操作失误或不规范,将给工程带来一定的隐患。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事故的主要原因,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而且,由于施工人员的工作不够规范,会在现场作业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也会导致施工环境复杂、不稳定因素众多,因此对相关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尤为重要。但根据目前的建设情况,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地区,受教育程度不同。在管理工作中很难形成统一的体系,而施工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盲目扩大施工队伍的人力,却缺乏培训机制,许多施工人员甚至没有工作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

3.1 建立健全培训教育体系,提升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对于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应从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入手,进一步完善内部培训教育体系,纳入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将正确的操作规程和现场施工实践案例纳入培训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内部培训或外包培训。由于工期紧张,没有时间参加现场培训的,施工企业应采取远程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全体人员灌输相关培训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师带徒、以老带新”的方式,使新上岗的员工能够快速成长起来,以成为施工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中流砥柱。

由于施工企业的一些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把握不牢,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部要结合每个管理者的个人优势和实践能力,在这些人中渗透正确的管理理念和个人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迅速了解和掌握施工专业技能,迅速提高自身综合要素素质。

3.2 加强过程精细化管理力度,夯实技术精湛化管理根基

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质量。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不断创新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逐步找到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的办法。在图纸设计阶段,施工企业应派出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全程参与监督审核,对审核不合格的图纸内容及时上报和纠正,从而避免重复设计变更给施工企业带来的诸多弊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在建筑工程领域,企业内部信息控制系统相继建立。借助系统终端,管理人员可以无死角地对施工进度、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等内容进行全面跟踪验证。通过系统终端,工作人员可以获得现场施工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安全问题,制定有效的出行应对策略。

3.3落实施工管理责任制,建立高效运营的管理机构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通常推行“项目三级管理”制度,即公司级、分公司级(子公司级)、项目部级,公司级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指导、服务工作,分公司级(子公司级)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公司级下发的政策指令,与公司级的各项工作相对接,同时对项目实行直接管理,在施工管理和公司与项目部的业务往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项目部主要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技术、成本和人员管理,设项目永久经理、副经理、专职安全组织和质量技术管理组织。

建筑工程部是三级管理模式下政策、政策、制度的执行者和执行者,直接参与精细化管理。因此,施工企业应结合建筑工程的规模、成本、技术等要素,科学合理地设置项目经理部,配备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作为项目经理,具有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丰富的个人管理经验。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安全管理目标指标、成本效益指标和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做到“全程监督、节点验证,“事故责任追究”,建立高效、积极、优质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真正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必须对建设工程实行精细化管理。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施工现场的精细管理意识,不断完善现有项目管理机制,同时全面把握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制定科学的、合理详细的施工管理计划,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为建筑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立新.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探讨[J].环球市场,2017(8):240.

[2]萨克格其.刍议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中国科技投资,2018(10):134.

[3]翟元元,汤浩东.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3):122-123.

[4]郭成华.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14(10):139.

[5]贾立荣.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1):4987.

论文作者:刁军,姜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分析论文_刁军,姜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