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_王璐瑶

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_王璐瑶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概念虽然本质不同,但表面却有很多类似或相似的地方,给学生的认识造成了很多容易混淆的地方。造成概念混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教师教学的原因,也有学生学习的原因。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概念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对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概念、教学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为了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新教材.它们都不能离开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深刻理解和正确掌握物理概念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基础.现就如何提高新课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谈点看法。

一、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从感性认识出发,讲清概念的本质

学生学习知识是学习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重复他们所经历的认识过程,但能具备一些感性认识,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曾记得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写照.例如;讲力的概念时,可以先举一些很平常的实例:人推车、手提箱子、摩擦阻碍了木块运动、地球吸引苹果等,这是一些很平常的现象,学生不会注意;若要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比,就会发现它们有共同之处,即每个现象最少有两个物体:人和车、手和箱子、压路机与路面、木块与地面、地球与苹果.而且两个物体都在相互作用着,推、提、压、拉、吸引的效果才能显示出来,我们把产生这些效果的作用分别称为推力、提力、压力、拉力、吸引力.所以“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且“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即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这样,力的性质和就被揭示出来了,学生头脑中不仅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力的概念,而且为今后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应用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而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往往会事倍功半,反而给学生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选择通俗易懂,具有生动的比喻则可迎刃而解,同时也可收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例如,在讲“电流”时,课本是用“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多少”来表示电流,学生感到难以接受,因为“电荷量”是一个新名词,这时可采用如下比喻,把导体比喻为“水管”,那么“水流”就是“电荷量”了.这是学生容易接受的,通过这个比喻,使“电流”更加形象化.学生获得的概念也更加具体和生动.

又如,在讲“电阻”时,是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的定向移动,跟水在塞满石头的水管在流动类似,会受到阻力.这个“水管――石头模型”够形象、生动了.

四、找联系,抓类比,深化概念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概念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又有内在联系的一面,教学中如果只注意某一概念的本身,忽视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那么就会使学生对概念的学习混淆不清,因此采用找联系,抓对比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区别异同,防止概念模糊,达到巩固概念的作用,如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电流和其它具有能的物体一样,电流通过导体时可以做功,做功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电功率和其它功率的物理意义相同,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大小是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电功和电功率都表示电流做的功,但它们又有区别,电功是电流在一定时间内做的功,而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它们的大小有异同点。从“异”中求“同”找联系,“同”中求“异”抓联系,使我们懂得了只有了解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才能真正理解概念。

五、揭本质,抓阶段,完善概念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也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规律的要求,讲物理概念,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形成概念的阶段,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只能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彻,所以讲概念要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进,不能超之过急。例如:“力”的概念,初中只讲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我们在讲力的概念时就要依据教材,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逐步加深,如果试图在初中就过早地要求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比较全面透彻的理解,就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就会事倍功半,欲速而不达。只有分层次,揭示本质,抓阶段,才会不断深化概念,对概念的理解才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六、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如复习“电功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何时Q=W,何时Q≠W。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教师要特别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因为它是进行物理学习的最基本的东西,只有学生准确掌握了物理概念,学生才能更好地、更深入地投入到对物理的探究中,才能真正掌握物理规律、定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闫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汪燕青.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论文作者:王璐瑶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_王璐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