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在调度运行管理中的要点研究论文_董铁孝,魏海啸,刘希峰

智能变电站在调度运行管理中的要点研究论文_董铁孝,魏海啸,刘希峰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聊城供电公司 252000)

摘要:本文对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变电站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从电网运行和设备管理两个方面提出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架构。阐述了构建基于智能电网的设备管理决策模式。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控运行管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调控系统的发展目标也发生了转变,智能化的调控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电力调控模式成为当下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然而,在电力系统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整个电力系统的规划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体制都还不够健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管理力度,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从而实现电力系统应用的稳定与可靠。

1 国内外智能变电站的理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设备和产品被赋予了智能化的理念。在电网系统中,虽然变电设备的微机保护和数字式仪表已经广泛采用,但是在变电站层面上却没有显著的突破,而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控制理念和控制方式。国外有研究者阐述了智能变电站的概念,认为智能型变电站应该能够把目前费时费力的现场操作改变为省时省力的远程操作,同时也提高了变电站的响应速度,当实现完全智能化后,变电站的操作流程应更加简洁,实现完全的自动动作。一些国外控制监测设备的厂家如IBM、BPL和ASAT则推出了有关智能变电站的理念。他们认为智能变电站应当能够实现信息可靠、方便互联,能够实时判断站内设备的状况,估计操作后果,自动实现变电站的控制,确保电网安全。国内的部分研究者则从变电站控制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变电站控制系统智能化的设想。该设想强调,采用电子互感器替代传统的互感器,采用光纤作为信息和数据传输载体代替传统的信号线,采用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代替传统的变电站集中控制结构,最终实现变电站自动化水平飞跃。从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看,虽然国家电网公司已经颁布了《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和《电力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智能化技术条件》等一系列变电站智能化建设相关的技术标准,但对于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尚处于酝酿阶段,需要各网省公司和基层单位在实践中进行分析总结。

2 智能变电站对运行方式的要求

目前电网操作采取的是集中控制模式,所有的设备的操作命令都由调度部门下达,调度人员对电网进行操作时,需要落实到某个具体设备,甚至落实到每个操作指令。电网操作方式由调度人员和调度系统保障操作的正确性,由变电站人员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操作的准确性,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控制的精确和细致,但其中涉及多个人工操作环节,控制过程较为复杂,设备操作时间较长,特别是对设备的状态无法准确把握,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误操作风险。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电网能够自动、快速的对电网状态的变化做出响应,显然目前的电网控制方式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而且,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网内设备数量会越来越多,新型设备也会越来越多,设备的特性会越来越复杂,很难继续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把每个电网控制命令都细化到设备操作步骤。这就促使我们思考一种全新的电网运行方式,能够把调度人员从复杂设备操作细节中解脱出来,进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电网整体控制的层面上。这就需要一种智能的变电站,它能够将调度对电网节点的操作意图自动的解析成为具体的单步指令,并反馈给调度人员。同时针对每一步操作进行分析,对可能的风险进行预测,从根本上满足智能电网的运行要求。

3 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现状研究

基于目前的发展现状,智能化的电力调控发展模式仍是电力行业所追求的发展目标。现代电网建设的重点也主要体现在智能调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对智能调度进行解释:①智能调度就是对调度员工作的一种辅助工具;②智能调度可以更深入的理解为对调度中心进行智能化覆盖,使得整个调度中心具备智能化调控功能,从而使其更有利于服务正在建设中的智能电网体系。调度系统主要以实现电网调度的智能化为目标,在实现对动态预警系统、实时动态监控系统以及能量分析管理系统进行合理分析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整个电网调度体系的一体化。随着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环境—经济调度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经济调度模式。同时,随着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原本存在于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中的不足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智能变电站系统的使用大大节省了监控设备、减少了运维工作量,而且设备的安装周期明显变短,可靠性明显增强,诸多的优点使得智能化的变电站技术成为未来电力体系发展的主要趋势。

4 智能变电站对设备管理模式的要求

设备是组成变电站的基本元件,限于设备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手段,电网企业尚没有也没有多余的精力从变电站整体的角度进行考虑设备管理和运行方式管理的融合,长期以来电网企业一直采用专业化设备管理的策略,由生产部门负责。基于这种管理策略,专业管理人员往往只专注于某种设备的检修、缺陷、试验等方面管理和技术问题。而目前设备的运行方式是调度部门根据电网的运行需求来决定的。可见,因此设备的运行方式和设备管理实际上是彼此隔离的,即设备的使用价值和资产价值体现是彼此孤立的。为了满足电网的安全可靠供电,由于不了解设备的实际状态,调度一般采取冗余的方式,对设备运行方式的可靠性提出很高的要求,为此随着电网的规模增长,电网的发展越来越不经济,其次,对设备状态估计不足的调度方式对电网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需要我们构建一种全新的设备管理理念,从设备管理上升到变电站管理的层次。使变电站具有自主管理能力,能够自动报告站内设备的状态,自动向管理人员提出检修、试验方面的请求,并给出相应的时限和建议,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设备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成为一个具有设备管理能力的智能变电站。在实现智能变电站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优化电网设备的管理方式,建立设备管理中心,实现多个智能变电站的需求的数据融合、决策仲裁等功能,并能够实现设备管理与调度运行的互动,大大提升电网的管控能力。

5 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

完善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工作首先要具备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调控管理团队。电力部门要定期对电力调度运行管理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强化其专业知识,规范其管理操作细节、明确其管理具体内容同时还要加强对这些员工的管理制度规范学习,这样才能使管理电力调度运行工作的员工具备良好的执行力,从而使他们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每次培训任务结束后,还要对员工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考察他们多专业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考核的过程中要严格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出现,因为只有扎实的掌握了电力调度运行的管理知识,才能保证这次培训是有意的,才能避免工作人员在从事电力调度运行工作中出现的纰漏与错误提高工作人员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6 加强对设备安全的核查

①电网的设备管理部门应对设备的运维检修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不能“以抢代维”、“以全改造代替日常维护”;②常规的电力调度管理工作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对于工作票与操作票进行详细审查、针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等。调控中心在开展工作时要针对不同性质的工作制定有针对性工作分工,从而保证电力工作中各项任务顺利开展。在调度工作处于繁忙期时,调控值班人员应该协助对各项调度任务进行调度,从而保证各方面的正常供电;而当电力调度处于闲暇期时,值班人员就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从而保证电力调度部门员工保持较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吉明.电力调控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与优化分析[J].电子制作,2014(21).

论文作者:董铁孝,魏海啸,刘希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8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在调度运行管理中的要点研究论文_董铁孝,魏海啸,刘希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