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卧龙山中心卫生院 山东省嘉祥县 272408
【摘 要】目的: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对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干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接诊且行腹部手术治疗的病患8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2组(n=44),当中,试验组实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同时对各组的满意度作出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6.82%,比对照组的36.36%低,P<0.05。试验组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为97.73%,比对照组的84.09%高,P<0.05。结论:经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后,腹部手术病患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概率显著降低,且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躁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价值;腹部手术
目前,全麻苏醒期躁动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高的发病率,为麻醉苏醒期病人发生的不恰当行为,主要有妄想思维、兴奋、定向能力障碍以及躁动等,若干预不及时将极有可能会引发循环系统异常的情况,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了心率增快和血压增高等症状[1]。并且,无意识的肢体动作还有可能会引起引流管、输液管或者导尿管滑脱的情况,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2]。为此,笔者将着重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对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干预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接诊且行腹部手术治疗的病患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原理将之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44例。当中,试验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为27-74岁,平均(48.13±5.62)岁;体重为45-81kg,平均(67.58±7.24)kg。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为27-73岁,平均(48.02±5.93)岁;体重为45-80kg,平均(67.56±7.12)kg。患者对研究知情,能配合进行治疗,且有完善的病历资料。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开展,对两组的体重和男女性构成比例等基线资料作出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内容有:术前准备,疾病知识宣教,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和用药护理等。试验组加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法,详细如下:(1)在手术治疗前,需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麻醉知识和麻醉操作流程等,并针对患者的疑问,予以详细的解释,以尽可能的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提高治疗配合度。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需求,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紧张等不良情绪。尽量尊重和关心患者,予以患者言语上的激励,同时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促使患者树立起面对手术的信心。(2)手术结束后,指导患者取去枕平卧位,防止压迫神经亦或者是大血管,确保气道通畅,合理控制约束带的松紧度,并按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若有必要,可为患者安装床栏,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坠床。确保患者血液循环处于良好状态,避免皮肤受损。科学应用镇静和镇痛药物,若有必要,可运用镇痛泵,以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风险。及时对患者的通气不足与呼吸道梗阻等问题进行解决,避免患者出现烦躁情绪和头痛症状。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中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者例数,同时利用自拟调查表评估两组对护士工作的满意情况,分成比较满意(90分及以上)、一般满意(60-89分)和不满意(60分以下)3个等级,并以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作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析
试验组中3例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占总比例的6.82%;对照组中16例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占总比例的36.36%。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2.2 满意度分析
试验组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为97.73%,比对照组的84.09%高,P<0.05。如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论
对全麻手术者而言,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其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可引起无意识肢体动作、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等症状,且具有一定的交感神经兴奋等特点[3]。特别是腹部手术者,因创伤比较大,术中出血多,使得其在术后更容易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情况,进而对其病情的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4]。故,临床有必要做好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护理方法,能够通过术前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发生躁动,同时于全麻苏醒期中对患者施以镇痛治疗,指导取最适的体位,确保气道通常,能够有效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5]。此研究中,试验组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通过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于腹部手术中运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法,可有效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子滢.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9,(13):62.
[2]魏岚,唐静.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6,8.
[3]王晓辰,李新琳.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8,5(49):182-183.
[4]钟莉华,庞愉霖.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44):89.
[5]李文佳.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10):91-92.
论文作者:李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全麻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腹部论文; 手术论文; 发生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