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 200003;2.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上海 200011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微波在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MEDLINE、EMBASE,查找2000年至2013年发表的有关微波治疗腹部切口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筛选,采用stata与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浏览了二次参考文献,并联系该领域的专家以获取更多信息。结果 共纳入7个研究,共计6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治疗腹部切口的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传统方法(OR=5.20,95CI(3.20,8.46),p<0.00001)。结论 在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结合微波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伤口愈合率,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
关键词:微波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Meta分析
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是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患者腹部切口一旦发生脂肪液化,不仅切口愈合的时间延长,而且增加了切口发生感染的机率,延长了住院天数,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可能进一步延误了患者进行后续化疗的时机等,给患者身心均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近年来采用微波配合切口局部处理治疗脂肪液化的医院逐渐增多,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2]。微波疗法不仅缩短治疗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同时微波热效应还会促进局部组织血管扩张,有效促进患者机体正常循环。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检索微波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传统方法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微波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进行采用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CT),无论是否进行分配隐藏或盲法。
1.1.2 研究对象
纳入病例均为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为切口处理结合微波治疗,对照组为传统疗法,干预微波照射剂量及疗程不限。
1.1.4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为治疗效果。
1.1.5 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包含患者其他疾病;无法追溯到试验具体数据的研究;没有设立对照组的研究;
1.2 文献检索策略
对2000年至2015年所有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涉及的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MEDLINE、EMBASE。检索词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微波治疗”。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根据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检索文献的题目和摘要进行初筛,合格者再进行全文筛选,如遇分歧通过讨论解决,以确定是否纳入研究。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题目、作者、发表时间等;②研究特征:病例数、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等;③结果指标:伤口愈合率、总愈合率,愈合效果评估与术后并发症等。文献中数据不完整时与主要作者联系,获得完整资料,同时追踪参考文献中所列相关文献。
1.4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推荐的标准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主要评价标准为:①科研设计(随机、盲法、分配隐藏情况);②各组患者的基线情况;③是否报告失访和退出。若研究满足所有的质量评价标准,则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很小,评为A级;若任何一条或多条评价标准仅为部分满足,则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中度,评为B级;若完全不满足其中任何一条标准,则评为C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与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四格表的形式对各个研究的计数资料进行数据处理,效应量为优势比(OR)及其95%CI;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表示。对所纳入研究的异质性采用X2检验,结合I2分析,以 α=0.05为检验水准。若P<0.05或I2>50%,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 mode1)进行分析,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1)进行分析。发表偏倚采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定性结果以Revman生成的漏斗图(funnel plot)表示;定量结果采用不对称检验及失安全数来表示,本研究的不对称检验和敏感性分析分别采用统计软Stata 12.1中的metabias及metaninf语句来实现。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初检得到15篇文献,通过去除重复、阅读文题和摘要、阅读全文等一系列流程,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满足排除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7个RCT[3-9]。全部为中文文献,包括患者652例,其中试验组328 例、对照组324例。被纳入的7篇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1。
2.2 Meta分析结果
伤口愈合率 共7个研究(n=652)报告了伤口愈合率。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54,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伤口愈合率高于单纯采用常规清创加压包扎治疗[OR=5.20,95CI(3.20,8.46),p<0.00001],见图一。
图一
图二
2.3 发表偏倚分析
针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治愈率,以RR对数值为横坐标,RR对数值标准误SE(1ogRR)为纵坐标,绘制出倒漏斗图。见图2。倒漏斗图提示,纳入的7个研究分布基本均衡。采用Harbord加权线性回归法以RR值为效应值进行不对称检验,得出P=0.137(P>0.05),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
3 讨论
3.1 微波治疗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应用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脂肪液化是指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脂肪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脂肪液化虽然不是细菌感染,但是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并且延长了切口愈合的时间[10]。妇产科腹部切口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脂肪发生液化,包括患者本身就有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同时妇产科病人易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还与女性本身腹部脂肪组织较男性厚,以及剖宫产手术、妊娠水肿压迫等多种因素。微波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11],运用电磁波产生的热量,对患者伤口进行透热治疗,微波产生的热度能使局部组织温度迅速升高,但这种温度不会引起烫伤,却能帮助局部组织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代谢率,有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加速炎症产物和细菌毒素被吞噬而达到消炎和组织修复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微波治疗无创,减少了切口缝线拆除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减少了切开外置引流带来的感染机率的增加。
3.2 局限性 由于目前国内临床条件和各种试验因素的制约,关于微波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疗效的对照研究类文章数量有限,且方法学质量较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均未交代盲法和具体的随访方法,可能存在各种偏倚,论证效力有限;同时由于本研究检索纳入的7个研究均为中文文献,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外推性。
4 结论
微波治疗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伤口愈合率,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但由于纳入的文献的质量不高同时由于Meta分析本身的局限性,今后还需要大样本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微波在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雯.高龄肥胖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例护理[J].上海护理,2011,11(4):87-89.
[2]黄玉华.论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分析[J]. 中外妇儿健康,2011,89(4):98~99.
[3]苏宝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方法[J]. 河南医学研究,2015,2(24):96~97.
[4]付琼.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29(10):115.
[5]蔡亚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7):2518~2519.
[6]郑丽芳.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人81例的效果分析[J].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2,33(2):123~125.
[7]黄云.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5):494~495.
[8]蒲继明.中药联合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5):3958~3959.
[9]王以峰.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5例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0,2(1):40~42.
[10]王群.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0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7):1299-1300.
[11]陈景藻.现代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87-190.
论文作者:李玲玲,顾春怡,李云英,金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切口论文; 脂肪论文; 腹部论文; 微波论文; 妇产科论文; 患者论文; 文献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