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职文秘专业《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论文_潘敏 潘盼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广西民俗礼仪是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具有独特丰富的礼仪文化资源, 针对广西民俗礼仪和中职秘书礼仪课程的特点,将广西民俗礼仪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这既符合国家中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礼仪课程的学习,也可以促进广西民俗文化的传承,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据秘书礼仪的特点,选取广西地区的饮食礼仪、服饰礼仪、节日礼仪以及交际礼仪为课程学习的四个专题,设想构造广西中职文秘专业《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实施方案以及评价方案,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秘书礼仪技能,形成良好的礼仪规范能力,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建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广西地区;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由学校所在的教师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1]当前,校本课程已经成为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结构中的重要一部分,充分发挥了学校教育的自主性,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进行课程开发,显示出学校的专业特色。

目前广西地区大部分设有文秘专业的中职学校大都开设了秘书礼仪课程,且将民俗礼仪设为秘书礼仪课程的一部分,其中只有极少部分学校开设了独立的“民俗礼仪”课程。由此可知,《广西民俗礼仪》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广西中职文秘专业《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学生礼仪学习的需要

首先,通过广西《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秘书礼仪的专业技能。中职文秘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因此,学生通过掌握广西各民族日常中的礼仪习俗,了解与人交往的禁忌和喜好,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辅助领导的工作,可以更加融洽地与同事相处,提高同事之间的团队协作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职场中更好地辅助领导应酬、宴请以及接待来宾,使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二)中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课程设置》[2],文秘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为此,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提出要设置公共关系课程,使学生通过秘书礼仪的学习掌握待人接物、日常交往、社会交往的礼仪规范和常识,其中民俗礼仪在秘书礼仪课程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学生通过对民俗服饰、习俗礼节、庆贺等民俗礼仪的了解,促进学生日常办公礼仪、公共交际礼仪以及对外礼仪的学习,因此,关于《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既是文秘专业对秘书礼仪课程的要求,也是对秘书礼仪课程非常有效的补充,可以丰富和完善秘书礼仪课程体系。

(三)传承和发扬广西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

教育与文化往往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教育可以起到传承和发展文化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响,民俗礼仪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为了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3],纲要提出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支持学校充分利用本地特色的教育资源,编写地域特色的教材读物,开展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建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各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通过《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可以传承广西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重塑学生对广西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二、广西中职文秘专业《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

(一)课程性质

《广西民俗礼仪》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属于国家三级课程之一的学校课程, 是依托广西民俗礼仪文化所建立的具有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中职文秘专业礼仪类课程,旨在弥补国家秘书礼仪和地方秘书礼仪课程的不足,同时,其作为一门兼具拓展性和专业性的秘书礼仪课程,一方面注重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在民俗文化的熏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此课程的课程性质及课程理念设定了课程目标:第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对广西地区民俗礼仪知识的学习,了解广西各民族民俗礼仪文化的概况和特点,并且学习利用广西民俗礼仪,熟练地运用适用于不同对象和不同场所的公关交际礼仪能力,以及利用广西丰富的民俗礼仪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素养目标,学生能够在礼仪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规范个人的礼仪行为,学生能够感受到民俗礼仪的文化熏陶,培养自身多元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个人的文化审美能力;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家乡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和发扬家乡传统文化的责任,并且培养对祖国、对家乡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

(三)课程开发的原则

第一,职业性原则。一方面,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必须依赖行业,让各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去,以确保职业教育的课程跟上行业发展的速度,让各行业不断的给职业学校提供最新的职业动态,因此,对于《广西民俗礼仪》课程的开发,必须要积极吸取秘书行业专业人才的建议,将这些职场专业工作者引进学校,更深程度的参与到秘书课程的开发中,与职场生活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课程开发应依据秘书职业分析进行,给学生提供在以后的职场中所需要的礼仪知识、礼仪技能,给学生设计尽量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职业情境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职业能力,并培养学生能通过礼仪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4]。

第二,面向学生的原则。面向学生的课程开发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风格,中职学生大多在学习风格、学习认知以及学习基础上有很大的差别,他们往往更倾向于活动性、实践性的课堂,所以在课程开发中,也要设计更多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参与其中,使课程能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第三,人文性原则。中职学生文化素养还有待增强,因此《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秘书礼仪技能,也是设想通过对广西民俗礼仪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民俗文化的熏陶中,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广西民俗礼仪》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开发广西民俗文化中的文化底蕴。

(四)课程内容

广西地处于我国南部边疆,是我国最大的壮族聚居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因为民族的多样性,广西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礼仪文化,这些礼俗文化在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

根据对广西民俗礼仪的了解与分类,将《广西民俗礼仪》课程设置为四个专题,其主要分为饮食民俗礼仪、服饰民俗礼仪、节日民俗礼仪以及交际民俗礼仪四个专题[5]。

三、广西中职文秘专业《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的实施设想

(一)课程实施原则

第一,实践性原则。在《民俗礼仪》课程实施中,实践性要贯穿与课程的始终,一是因为职业教育的课程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课程,普通教育的课程以学科性为主,职业教育的课程以任务性为主,所以,在课程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学习,比如:以秘书接待工作为情景,组织学生参与到情景模拟中,引导学生用民俗礼仪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合作性原则。在此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小组合作法,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为秘书工作是一项交际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与领导、同事、客人、合作企业进行交流,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自主性原则。在课程实施中,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程理念,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在学习中分析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到启发,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情境、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

(二)课程实施方案

专题一:广西服饰民俗礼仪

教学目标:了解广西各民族服饰的来源、历史传统以及种类,掌握广西民俗服饰的特点;能够通过视频、调查以及其他途径,掌握广西不同场合选择不同服饰以及规范穿着民俗服饰的能力;能够养成正确地服饰审美观念,培养对广西民俗服饰的兴趣。

活动设计:利用空余时间调查广西不同民族的民俗服饰,并探究不同民族的人们如何利用服饰表达礼节;通过视频、图片以及文字或者录音进行活动记录;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师生共同交流感受,对民俗服饰的看法,以及理解民俗服饰在秘书礼仪中的用途。

专题二:广西饮食民俗礼仪

教学目标:了解广西各民族的特色菜肴,并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来源,为职业积累知识;掌握不同场合中使用不同菜肴的能力以及不同民族的用餐规范;学会贴近生活实际,养成良好的饮食礼仪习惯。

活动设计:课前布置学生向家人或朋友了解一款自己家乡的广西美食,也可以学会制作,并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这款美食的相关信息;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美食;观看与广西特色美食相关的视频,再对广西地区各民族的特色美食进行介绍,介绍美食的历史、传说、做法和特点,以及在生活中表达礼节的用法等。•

专题三:广西节日民俗礼仪

教学目标:了解广西各民族的特色传统节日以及节日寓意,以及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通过社会实际活动,提高认识和分析民俗节日文化现象的能力,培养能够根据不同的民俗节日进行礼仪处理的能力;感受广西传统民俗节日的浓郁气氛,尊重和理解各民族民俗节日的理解习惯,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参与一次自己家乡或者广西地区独特的节日活动,再利用课程讨论以及交流参与过后的感受或是看法;学生搜集广西不同节日的各种礼俗,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文化;教师归纳和讲授不同节日的礼俗习惯以及通过情景模拟掌握秘书在民俗节日如何利用表现出良好礼仪规范的能力。

专题四:广西交际民俗礼仪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民族的礼貌用语和礼节称呼,了解不同民族的宴请礼仪、待客礼仪、行为礼仪、馈赠礼仪以及交际礼仪观念;通过实训,能够利用相关知识掌握与特定人群交往的礼仪交际能力;能够正确认识家乡的礼仪观念,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活动设计:根据自己的家乡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民族进行调查和资料搜集,并根据教师的要求的情境设定,以秘书的身份写一份礼仪接待方案;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想法,了解不同民族的礼仪习俗;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分类讲授广西不同的交际民俗礼仪;学生通过实训掌握不同场合对不同交往对象的礼仪规范,提高秘书的公关礼仪能力。

四、广西中职文秘专业《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原则

第一,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评价核心。此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礼仪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在此课程评价中,教师要侧重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书本知识。

第二,全面性评价为宗旨。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是教师单一评价方式,要坚持多元主体的评价,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同时坚持多种方式和多个方面的评价,不仅仅要涉及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要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同时,不管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对于学生的评价都要以积极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再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使学生对自己更有自信,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二)评价内容

首先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包括学生对广西地区各民族的民俗礼仪的传统、来源、内容、外在表现以及基本特征是否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能否运用所学习到的民俗礼仪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并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民俗礼仪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其次是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能力,能否通过书籍、网络、视频等手段收集自己所需要的民俗礼仪资料,能否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规划,并且对有利于自己专业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学习;最后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情感态度,包括对广西民俗礼仪的喜爱程度和学习精神、对广西民俗礼仪的认识和评价,对家乡、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三)课程考核方式

在《广西民俗礼仪》课程的考核中,主要从民俗礼仪基本常识、民俗礼仪的应用能力、课堂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并综合计算成绩,分为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具体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1]韩二刚.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课程设置[S].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S],教社科〔2014〕3号,2014.

[4]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7-31.

[5]过伟.广西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潘敏(1994.8-),女,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文秘方向,在读研究生;

导师简介:潘盼(1971—),女,湖南通道人,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论文作者:潘敏 潘盼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广西中职文秘专业《广西民俗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论文_潘敏 潘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