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的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郭勤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观察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收集5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人数均等各28例。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其治疗总有效率也较常规护理组显著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脑梗塞患者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250-02

脑梗塞即缺血性脑卒中,该病在当前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脑梗塞发病后,即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也容易发生语言、肢体、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这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恢复,保障其治疗效果。作者所在医院通过对28例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作者所在医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以来,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筛选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塞临床诊断标准,经临床及头颅CT或NMR检查确诊,排除合并系统性疾病及恶性病变者,且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无精神性疾病。分设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28例,分组后常规护理组男17例,女11例,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61.94±3.69)岁。早期康复护理组男16例,女12例,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61.15±3.14)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基本保持一致(P>0.05),具有充分的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如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对症护理等,对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其主要的护理内容与方法如下。

1.2.1肢体功能训练护理 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严格按床上体位摆放要求,正确摆放良肢位,可取仰卧位、健侧或患侧卧位,以患侧卧位为主,注意保持患侧的功能位,同时应当用软垫帮助患者作支撑,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体位不能长期保持不变,应当定时变换,并配合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其次,待到患者体征平稳后,要尽早帮助他们进行床上运动,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肢体的小关节如指、肘、踝关节活动易发生强直,因此要特别注意多做运动。可配合按摩、热敷、针灸等中药和物理疗法,刺激神经生长,保持关节灵活性,防止肌肉萎缩[1];随后,可进一步对患者进行起坐训练,让独自或在他人帮助下床边坐起,双脚平放在地上,伸腰挺胸,头颈保持直立,两上肢自然放在体侧或大腿上;最后,在患者有能力下床之后,便可对其进行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活动能力[2]。

1.2.2语言功能训练护理 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语言功能训练护理,首先是指导其进行口腔功能练习,例如鼓腮、呲牙、噘嘴以及弹舌等;然后再开始指导其进行单音节字发音,并逐渐增加字词的发音难度和吐字量;最后是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这也有利于其语言功能的恢复。

1.2.3生活训练护理 根据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对患者进行生活训练护理,指导他们自己穿脱衣服、系解纽扣、拉拉链、洗脸、漱口、入厕等等,让患者能够适应自主生活。同时要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以及充足的睡眠休息,不再接触烟酒。

1.2.4心理护理及认知功能训练护理 在护理过程当中,要无时不刻的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开导他们,消除他们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帮助他们树立对治疗和生活的信心;同时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记忆力、注意力、计算能力方面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评价内容包括起床、穿脱衣、床上坐起、入厕、修饰、洗澡、进餐、轮椅转换、行走、上下楼梯、大小便控制等,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认知功能采用LOTCA评定量表表进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定向力、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注意力及专注力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

治疗效果评价依据以下指标:患者语言、肢体、认知等方面的功能显著改善,日常生活完全自主、正常,为显效;患者语言、肢体、认知等方面的功能可见一定程度改善,日常生活部分自主,为有效;患者语言、肢体、认知等方面的功能无改善,或障碍进一步加重,日常生活需依赖他人,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对患者进行评价、观察,客观、准确的记录观察数据。并差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认知功能评分(LOTCA)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是由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因缺氧和缺血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发病率、致死率都非常之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健康[3]。而且发病后患者多会遗留语言、肢体、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这会对患者以后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加重患者的身心压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通过临床护理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尽可能享有正常的生活[4]。

从本文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脑梗塞患者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韦献萍,岑婉平,胡雪玲,黄玉婵.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08):99-100.

[2]蔡秋艳.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85.

[3]陈传玲.探究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6,36(32):178-180.

[4]陈姚君,许小玲.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6,32(14):258.

论文作者:郭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8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的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郭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