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模式理论_细节描写精彩片段论文

作文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模式理论_细节描写精彩片段论文

主体参与式作文教学范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论文,作文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体参与式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源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要求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发现学习”理论。这一教学模式实施的好处在于能最大化地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改变目前写作教学的无序、低效状态。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主体参与式作文教学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优化上都有明显优势,它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形态,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热忱地投入到写作中,从怕写到爱写,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写作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体参与式作文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动引导。在这样的作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师与学生双方在教学行为上、精神发展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

实践中,我们特别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巨大作用,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尊重他们的发现,依照他们的要求及时修改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补充或调整教学内容,完善他们对教学的评价。

课堂上,教师必须重视广泛的对话,包括师生、生生的多维度对话。正是这样的对话交流,课堂的民主氛围才是强烈的、宽容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而在这样的教学情态下,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或缺,引导方式要因势利导,极具机智。

主体参与式作文教学模式的实施要重视以下四个维度的操作。

一、学生生活积累的参与

学生写作最痛苦的是做“无米之炊”,最纠结的是有故事无情节,最棘手的是想好了无法表达。这些问题的产生最根本的是生活积累贫乏苍白。生活积累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活积累一是指直接的生活积累,即日常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对待生活熟视无睹,不留记忆痕迹,于是就积累匮乏。对待生活常做有心人,随手记下一些事件、情节、细节,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皆是素材。二是指间接的生活积累,如阅读,甚至道听途说的事情,都可看成是间接生活积累的渠道。有了这两个积累不等于就能下笔成文,还要引导、启迪学生带着积累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通过选择、交流、删削、加工、对接等手段,让积累的东西变成有用的素材,成为构成作文内容的主体。我曾经这样安排生活积累参与活动:1.自编生活积累素材库,让学生不断回忆生活中的精彩镜头,记录下瞬间发生的细节;2.举办名著故事大家讲活动,让阅读中的人物故事、事件情节等不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3.举行“时光与我携手同行”等活动,让古人、名人的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生活的浸润不断有新的火花闪耀。

这些活动的举办让学生的生活积累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使写作的基础愈来愈丰厚,写作的欲望愈来愈强烈,写作的思维愈来愈敏感。

二、学生情感体验的参与

当一个学生在写作时心如枯井而要写出好作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情感体验的贫乏与迟钝,使学生面对感人的场面或者感动的人物,也会无动于衷、冷漠甚至冷酷。所以,为了改变他们对周围人和事的冷漠,有必要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去烘热他们的心,使他们对生活有足够的热情、信心和兴趣。比如师生同看“感动中国”视频节目;举办与贫困学生牵手活动;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不文明、不道德事件,并畅想“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等等。正是让学生具有爱憎分明的思想,具有关爱他人的情感,具有“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幸福时能笑得出,痛苦时能哭得出,憎恨时能批得出,只有如此,学生的作文才能写得有声有色、激情飞扬。

三、学生写作多样性的参与

我们把写作分成两部分:一是命题作文的写作,如教师当堂指导并要求完成;二是学生自由创作,让他们在课外有了写作愿望时下笔成文。

当堂命题作文是不能少的,一是教师要进行写作指导,按照一学年的作文指导序列进行,让学生懂得各种写作方法、技巧、要领。二是培养学生写作的速度。写作速度反映了学生思维的速度和选材敏感的程度,以及良好的快速成文的习惯。

为了拓宽学生写作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争当“小作家”“文化人”的理想,在命题作文外给他们自由创作显得尤为重要。自由创作是当堂命题作文的延续和运用,但天地更广阔,方法更自由,情感宣泄更直接,内心感受更个性。如让学生为自己的“书”起个美好的书名:“甘苦自知”“成才之路”“朝露”“生活拾贝”等等。

写作多样性的参与,让学生在规矩中求自由,在必然中求发展。

四、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

教师作为指导者、引领者,自然又是第一读者,的确要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如果满足于教师的一锤定音,陶醉于教师自我的评头论足,这对学生是不公平,也是不道德的。学生作文后的自我评价尤为重要。这样的自我评价,可以培养他们自我评价、自我修改的能力;可以激起他们不断创作、不断进取的强烈欲望;可以增强他们互相切磋、互相砥砺的勇气和兴趣。所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己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二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包括“评”和“改”两个程序,这有利于他们自我发现和自我修正能力的提高。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包括称赞和指瑕两个方面的内容。称赞要具体,要说得出好在哪里;指瑕要中肯,还要提出修改意见。这样的自我评价既可用于当堂作文,也可用于自由创作作文。

如何写好人物细节

一、细节回味

师:人物的细节描写,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的细节。课前让同学们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自己最欣赏的人物描写的细节,推荐给其他同学。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推荐的片段。

生:我推荐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细节描写。(课前发了统一的纸张,让学生将自己欣赏的细节描写片段抄在上面,实物投影)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师: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何处呢?

生:它将鲁达粗中有细的性格很好地表现出来。鲁达见郑屠户已被自己打死,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顺利逃走,于是先假说郑屠户装死,自己就好脱身了。

师:为了让旁边的人深信不疑,他如何做的?

生:为证明自己没说错,离开时,还要回头指着郑屠户骂他装死,边骂边离开。

师:想一想,“回头指着郑屠户道”和“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这两处细节重要么?

生:重要。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场的人就不会怀疑鲁达的话。就算怀疑,看鲁达骂骂咧咧,也不敢上前,于是,他就可以顺利脱身。

生:这两处细节,可以看出鲁达危急时非常镇定,很好地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粗中有细。

师:要是李逵打死镇关西会这样做吗?

生(齐声):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李逵是个粗人,他没有鲁达聪明。

生:他们虽然都疾恶如仇、率真粗犷,但鲁达做过经略府提辖,做事粗中有细,从前面的一些情节中也可以看出来的。而李逵只会蛮干。

生:我也同意他们的看法。我想再补充一件事,李逵听说宋江强抢民女,就径直回梁山泊,砍倒杏黄旗,还扯碎了“替天行道”四个字,当众痛骂宋江。他做这些事前,根本没有把真实情况搞清楚,可见,李逵不是个精细的人。估计他杀人了,会说:“你就该死!”然后大踏步离开。(生笑,有同学为他鼓掌)

师:你们讲得很好。我们说,细节描写要准确反映人物个性,使这个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物才是成功的。感谢这位同学推荐的精彩片段,让我们受益不少。继续欣赏。

生:(不好意思状)我推荐的是《皇帝的新装》中的片段,好像有些简单、幼稚。(众生笑)

(投影)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师:请你介绍一下,这是皇帝在怎样的情形下的动作。

生:皇帝脱光了衣服,试穿新装时的动作。他准备穿着这件新装参加游行大典。

师:请指出这里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它的作用。

生:“转身子”“扭腰”都是细节描写。皇帝“转”身子,“扭”腰,是为了向大家证明自己是看得见新装的,这一动作是为了掩饰他看不见新装的恐慌,也表现了皇帝的虚伪。

师:讲得好。经你介绍,这篇经典的童话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么?

生:让一个皇帝做这样的动作,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厌恶。

生:我觉得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因为皇帝的行为影响着官员、老百姓的行为。皇帝不承认新装、不穿新装,后面就没戏了。皇帝的这一动作是后文情节发展的基础。

师:你很会分析问题。成功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推荐的同学认为此处细节描写太简单,有些幼稚,现在看,完全不是这样。平实的描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大作家的作品更是这样,明白晓畅的文字后面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推荐精彩片段。

生:我推荐的是《孔乙己》中的一个细节。

(投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便排出九文大钱”是动作的细节描写,“排”是把九文钱一个一个地排在柜台上,写出了孔乙己内心的得意。

师:为什么要把钱“排”出来呢?

生:回击嘲笑他的人。

师:这是个非常典型的细节描写,我们刚刚学过。后面还有一处细节和它呼应,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我找了一处,不知是不是。

(生读)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生: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钱”,这里的“摸”字写孔乙己找钱的动作,表明衣袋里的钱很少,“摸”完全没有了前文付钱时“排”的得意,细节的变化反映了孔乙己生活状态的变化。

师:你找得很准确,说得也很好。孔乙己付钱动作的变化其实是他的生活、情感、思想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鲁迅没有直接写孔乙己的这些变化,而是通过这些典型细节表现他生活的潦倒、精神的崩溃。我们看,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作用多大!

二、习作修改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位同学作文片段写得怎样。

屏幕显示:关键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班运动员吸取刚才失败的教训,大家两手一前一后,一个紧挨一个站定。当哨子声响起,大家握紧绳子拼命拉,总算挽回了一场。

生:只写了拔河比赛的过程,没有细节描写。

师:哪个过程要重点写?

生:如何“拉”是重点,应该写得具体细致。这位同学只写了一句“拼命拉”。

师:你的意思是要把如何“拼命”写出来,对吧?“拼命”一词不一定直接出现,可通过人物具体的行为来表现。大家帮这位同学想想办法,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表现。

生:眼神。用力时的眼睛和平时是不一样的。

师:有道理。回忆一下生活中人们用力时的眼神会怎样。

生:两眼圆瞪,紧紧盯着中间的红线。

生:身体姿势,队员的身体应该是倾斜的。

师:越说越具体了,我眼前似乎浮现了一群人在“拼命拉”。还有补充吗?

生:还可以写嘴型。生活中,人们用力时,有的人是紧紧咬着嘴唇,有的人龇牙咧嘴。(生笑)

师:你观察生活挺仔细的。我们进行细节描写一定要真实,否则文章会显得虚假。同学们刚才补充的细节,是按照生活中的样子来补充的。大家试着把刚才补充的细节加进去,代替“拼命拉”三个字。等会儿请一位同学说给大家听。

(生自由地大声地进行口头改写)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做一个示范?

生:当哨子声响起,打头的那位运动员“嘿”的一声喊,后面的人身体一齐尽力往后仰,脚就像钉子一样,钉在地上,一动不动。他们个个两眼圆瞪,盯着中间的红线方向。有的嘴巴紧闭,鼓起腮帮,脸憋得通红;有的龇牙咧嘴,身体拼命往后仰。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你还补充了队员的语言、神态,合乎情理,我很欣赏。我留意到你说“盯着中间的红线方向”,为什么要强调“方向”呢?

生:“红线方向”只是一个大体方位,如果不说“方向”,说“红线”,那是一个点。其实,后面一部分同学是看不见红线的。我拔过河,我就站在后面,没看到那红线。

师:你改写得很成功,也解释得很清楚。

三、写作感悟

师:通过刚才欣赏名家的精彩描写和修改练习,你们认为如何才能写好人物的细节?

生:选择好要写的那个“点”。

师:请具体解释一下。

生:比如刚才我们修改的细节就是要写清如何“拼命拉”,将这一点写具体就行了。

师:有道理。那么我们选好“点”,具体写的时候又要注意哪些呢?

生:要真实。按照生活中的样子写。

生:要用好一些动词,刚才××同学的“瞪”“钉”就用得好。

生:使用修辞手法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师:修辞能使描写生动准确,刚才××同学用了,效果很好。还有要注意的方面么?

生:人物的细节描写还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我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归纳一下:写好细节描写,首先必须选好典型的细节,即细节描写的“点”,这个“点”能使人物形象鲜明、逼真,使作品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接下来,就是选词精当,修辞得体,符合生活实际,这样的细节会使人物鲜活生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1.制定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目标要精而实,不能大而无当。学生有参与修正教学目标的权利,倾听他们的意见,有利于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节课突出细节描写,使学生对细节描写的方法、作用、特点都有较为深刻而细致入微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训练更有助于他们在细节描写方面能力的提高。

2.提供基于学生生活积累、阅读积累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比较中了解细节描写的不同方式,从而熟悉不同个性的人物描写有不同的艺术手段和方式。一些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正是学生学习的抓手、范型。

3.开放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最大限度地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各自发表看法和见解中使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更趋完善,更趋规律,使知识的演进和能力的提升落到实处。比如本节课上,在对鲁达打死人的细节分析后,我又突然提出“李逵打死郑屠户会这样做吗?”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比较中更趋活跃,也更加缜密,凸现了细节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的特点。

细节描写相对于整个写作来说,只是一种技巧;相对于整篇文章来说,也只是一个细部。“细节描写称得上是文章的生命”,学生作文中,由于细节失真而使文章虚假、矫情的,屡见不鲜;由于细节描写不细致生动,使得文章平淡寡味的,也时常见之。所以,设计这堂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写好细节描写。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主体参与式”教法的特点,作了如下设计:

1.放大细节,在主动探索中领悟写作规律。本节课只是将写作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放大,将作品中的某一个细节放大,引领学生感悟细节描写的写作要领,归纳写作规律。这一放大的过程中,从“细节回味”“习作修改”到“写作感悟”,学生都充分参与了。通过充分参与,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规律把握就很准确。如细节描写要准确反映“人物个性”“思想情感”“推动情节的发展”;细节描写“要真实,按照生活中的样子”来写;细节描写要反映“人物的变化”,要选择好写作的“点”;同时还要注意“用词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这些写作规律都是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来的。

2.对接积累,在自觉学习中使指导更有效。从课堂反应看,学生领悟写作规律很准确,原因在于写作指导与他们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对接了。在“细节回味”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阅读知识、写作知识赏析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顺势归纳细节描写的要求,由于材料源于学生的推荐,符合学生的审美要求,欣赏归纳的环节非常顺利。“习作修改”中,选用学生的一段病文,展示了细节描写不到位的部分,这是放大了的“细节”病例,也就容易引起“疗救的注意”。有了第一阶段“细节回味”做铺垫,本环节应该说是超乎了我的预设。原以为学生能将拔河同学独特的站姿具体化就不错了,没料到从眼神、嘴型、声音上都做了细致精准的补充,在细节描写的真实化上做得相当不错。我在这个环节中有一句追问:“你说‘盯着中间的红线方向’,为什么要强调‘方向’呢?”本想以表扬的形式肯定这位同学,告诉其他同学细节描写一定要与客观现实相符;临时改为追问,也是想测试学生“方向”二字是有意加上,还是无意为之。学生精彩的回答表明,指导一旦与学生的积累对接,生成将是丰富的。

3.自我评价,在积极矫正中提高能力。从课堂设计看,“自我矫正”环节似乎只有一个“习作修改”。其实不然。本节课的“自我矫正”包括两个部分:“习作修改”与“写作感悟”。“习作修改”部分目的在于当堂练习,达到提高巩固细节描写能力的目的。“写作感悟”是对“细节回味”“习作修改”的总结,也是在交流中让学生反思自己学习所得的一个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它也应该属于“自我矫正”,是在反思中“矫正”,在交流中“矫正”。

标签:;  ;  ;  ;  

作文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模式理论_细节描写精彩片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