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集粹论文

文史集粹论文

文史集粹

1949年河北大事记(二)

全省行政区划完成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成立,当日,省政府发布公告:“奉华北人民政府令,在保定正式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以保定为省会,辖保定、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四省辖市,保定、邯郸、邢台、石家庄、定县、通县、唐山、天津、沧县、衡水等专区,下辖131县。”

可是,油灯照明的厅堂里,人声渐渐沉寂下去,月色悄悄侵袭进来,然而并没有带头的旅客站起来,说一句“大家跟我走”,老板娘靠在她的柜台上,只是一心一意地摩玩着她皓白的手腕上的金环、银环和玉环。月亮离开了积雪的山脊,划向繁星点点的夜空,由一面铜锣变成了玉盘,寒气如针,冬夜何其漫长。

1万多灾民迁徙东北 1949年8月中旬,河北省发生特大洪灾,受灾104个县,灾民960万人。省政府精心组织常年受灾或灾后二三年内不能恢复生产的灾民迁徙。年底,河北省向东北迁徙14,500灾民的任务胜利完成。

新解放区开始土改 1949年11月,河北省新解放区开始土地改革,分两个时期进行:老解放区的土改于1946年至1948年已完成,新解放区的土改从1949年11月开始,至1950年2月基本完成。当时河北新解放区包括唐山、保定、天津、通县四个专区的5849个村,417万人。

(摘自《河北这些年》)

我国第一辆国庆阅兵车诞生于何时

我国第一辆红旗检阅车诞生于1958年8月1日。从上海来一汽的陈福贵带领几名徒工,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钣金技术,比照红旗样车的结构、线条和尺寸,用纯手工敲制而成。据史料记载,这辆检阅车并没有出现在1958年国庆9周年阅兵庆典上,后来完成的另一辆红旗检阅车则留在了长春。

红旗CA72型检阅车的第一次亮相,为1959年国庆10周年阅兵式增添了十足的光彩和威武的气势,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的震惊。

第一辆红旗轿车获得成功后,一汽开始正式设计自己的高级轿车。1959年8月正式投入批量生产,产品型号定为CA72型。

(摘自《汽车生活》刘晓夫/文)

管仲的“商贸”头脑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接壤,鲁国发展较快,齐桓公担心来自邻国的威胁,就向管仲问计。管仲给出的办法,非常简单:他下令,齐国上下只准穿用鲁国布制作的衣服。如此一道怪异的政令,让鲁国看到了巨大的商机。鲁国百姓开始放弃种粮,积极加入纺织行业。结果,这一年,鲁国粮食产量锐减。一年后,管仲再出奇招儿,命令齐国百姓不得再向鲁国购买布料,而后大幅度抬高粮价。这下鲁国可慌了,粮食短缺,布料滞销,只得拿出大量金钱向齐国高价购粮。就这么一折腾,鲁国经济近乎崩溃,从此再不是齐国的对手。

从古至今,戏曲界都重视“戏德”。现在,一些文化主管部门常对品德高尚、艺术精湛的演员评为“德艺双馨”的演员。那么,“戏德”包括哪些内涵呢?

系统基于激光测径仪的扫描测径技术,可以直接测得小直径( 处于激光测径仪量程内)塞规的尺寸。通过一套专用夹具控制塞规的移动和旋转,可实现其直线度和圆度的快速综合测量。对于大直径(超出激光测径仪量程)的塞规,辅以激光二维扫描传感器获取标准件和待测件的轮廓信息,通过比较测量获取塞规直径。本系统以嵌入式控制单元为核心实现对各个测量模块控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评定。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戏德”指的是戏曲演员的职业道德,涉及众多方面,如演员在演艺生涯中,与其他演员和观众出现联系时,所表现出的艺术第一、他人第一、观众第一的精神风范。如,对于主要演员的表演,努力给予衬托,不与之抢戏;对于舞台经验不足的青年演员给予热心帮助和扶持;对于其他演员偶然出现的失误,尽可能地给予补求和掩盖;每次演出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投入所饰角色的塑造,竭力使观众满意;如维护表演艺术的健康与严肃,即使在金钱的诱惑下,也不参与格调低下、哗众取宠的演出;平时,力所能及地扶危济困,或参加公益性演出等。

(摘自《今晚报》三希堂/文)

“戏德”包括哪些内涵

后来,在对付更为强大的楚国时,管仲故伎重施,以高价购鹿为诱饵——虽有鲁国的故事作为前车之鉴,但楚国仍重蹈覆辙,管仲再次大获全胜。

管仲可谓是春秋战国时期“贸易战”的开创者。那时还没有什么经济学理论可言,管仲之所以能将“经济武器”使用得如此得心应手,是他看中了“商机”。

从“动与静”的经营来看,画家着力刻画人物清澈而敏锐的眼神,身上的光斑隐隐绰绰,与窗户外清风吹拂下的微颤枝叶遥相呼应。人们从作品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种行将被打破的暂时静止。而在少女机敏眼神和窗外晓风拂叶的动感之间,穿插着桌椅、墙面、鲜桃、刀具和饰物等各类静物。物象自由分散在房间的各个角落,看似凌乱,实则是画家的一种经意安排。从画面背景可见,少女生活在俄国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室内整洁明亮,却没有过度奢华的装饰,画家在此刻意突显的是充满阳光的少女形象。

(摘自王德彰著《谈戏说史》)

大错何以要“铸”成?

“铸成大错”这一成语的现代含义可以说是世人皆晓。但是,大错何以要“铸”成呢?怕是很少有人能解释清楚了。原来,这里的“大错”本是古时的一种金属钱币,后来作为“大错误”理解,只是人们的借用罢了。“铸成大错”作为一个定型成语,源自于北宋《苏轼诗集·卷十八·赠钱道人》一诗:“当时一快意,事过有余怍。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此处的“大错”,是指西汉孺子婴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铸成的一种刀形金属币,时称“错刀”,省称为“错”。

(摘自《百科知识》)

〔啄木鸟〕“不知所终”对!“不知所踪”错!

常见一些报刊上将成语“不知所终”写为“不知所踪”,这是不对的。

“不知所终”是个常用成语,指的是不知道结局或下落。《后汉书·逸民传》中有例:“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在这里,“终”字是动词,指终止。“所终”是一个“所”字结构,助词“所”字加上动词“终”字成为一个名词,充当“不知”的宾语(句式同“不知所云”)。一些报刊上之所以将“所终”写为“所踪”,皆因对“踪”字的词性认知有误。应明了,“踪”字指踪迹,本身即是名词,不能与“所”字搭配。“不知所终”不能写“不知所踪”。

就在他们到了郊外时,夕阳下出现了一个诡异的红色光圈,像是在旷野中裂开了一张血盆大口。小哥措手不及,一下子冲了进去。

(史 介)

标签:;  ;  

文史集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