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人民医院 524200
摘要:目的 分析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产科待产的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36例)与B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对A组产妇进行干预,给予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对B组产妇进行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结果 经过护理后,A组产妇的SAS、SDS评分降低幅度没有B组大,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A组(55.56%>30.56%),组间差异率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产妇使用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还可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推广使用的价值较大。
关键词:产科;心理护理;孕产妇妊娠结局;产后抑郁情况
前言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主要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悲伤、抑郁、沮丧、烦躁、易激怒等症状,通常出现于产后2周[1-2]。产后抑郁症的病因较为复杂,与产妇的心理、社会、分娩等因素有关[3]。若产妇在发病后,其心理得不到疏导,不仅对妊娠结局造成影响,甚至有些产妇会出现自杀等情况[4]。该文以在我院产科收治的72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给予其护理干预,经分析得出,产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好,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探究对象为我院产科2016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2例孕产妇,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均36例。所有产妇经检查均不存在糖尿病、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等疾病。A组产妇中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34岁,平均年龄(26.59±2.73)岁。B组产妇中年龄最小为22岁,年龄最大为35岁,平均年龄(26.81±2.68)岁。对比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干预
对A组产妇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其主要包括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常规心理疏导、用药指导、对症护理、分娩后的注意事项等。
1.2.2心理护理干预
对B组产妇施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1)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产妇交流、沟通,以此对产妇的真实想法有所了解。并鼓励产妇将其身体的不适、痛苦等倾诉出来,以此改善或消除产妇压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健康教育:根据产妇的文化程度及性格特点,对其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要注意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分娩前、分娩后特别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还可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来进行。护理人员应尽可能耐心、详细的给产妇讲解,直到其掌握为止,以此让产妇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3)家庭支持:护理人员除了对产妇进行疏导,还要与产妇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家庭的支持对产妇的重要性。嘱咐产妇家属要多关心产妇,给予产妇精神上的支持,以此来让产妇的信心得到增加。
(4)放松训练:护理人员可以指导产妇平躺,然后进行全身放松训练。脸部:先用力收缩脸部,然后在慢慢放松,力度要适中;依次到颈部、上肢、下肢,做法与脸部肌肉训练一样,20min/次,2次/日。
1.3观察指标
以SAS(焦虑自量表)、SDS(抑郁自量表)分别对A组和B组产妇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得分越低则可说明产妇的心理状态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以()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组与B组产妇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对比
经过护理后,A组与B组产妇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产妇护理后的SAS、SDS评分降低幅度更大,与A组产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1:
2.2 A组与B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对比
A组顺产的产妇有11例(30.56%);第一产程持续时间为8~12.5h,平均时间(9.19±2.50)h;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为1.1~1.6h,平均时间(1.35±0.12)h。B组顺产的产妇有20例(55.56%);第一产程持续时间为6.5~8.8h,平均时间(7.31±1.40)h;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为0.4~1.2h,平均时间(0.62±0.21)h。从以上数据可知,B组产妇的顺产率、第一、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均优于A组,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每个孕产妇而言,分娩是一个剧烈疼痛的过程,难免会使产妇产生紧张、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5]。若是不及时对产妇进行疏导,极易造成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对其身心健康将产生严重伤害,影响分娩结局。本次研究给予我院收治的B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了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庭支持、放松训练这几个方面来开展护理工作。通过心理疏导,改善或消除了产妇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健康教育让产妇了解了产前、产后的注意事项;家庭支持给予了产妇来自精神上的支持,增加了产妇的信心;放松训练是减压的一种常见方法,可使产妇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孕产妇施行心理护理,不仅能缩短产程持续时间,提高顺产率,还可降低产妇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效果较好,应予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尤金兰,丁敏华,蒋兰英等.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3):85-88.
[2]倪娟娟,徐惠芳,黄显芬等.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前抑郁初产妇妊娠和分娩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2):28-30.
[3]彭玉英.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前抑郁孕妇40例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06):141-142.
[4]崔新华.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前抑郁初产妇分娩疼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3(18):22-23.
[5]何志坚.孕妇产前抑郁心理干预对分娩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04):499-500.
论文作者:陈小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产妇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论文; 统计学论文; 产后论文; 产科论文; 产前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