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中视觉翻译记忆的实验研究_翻译专业论文

同声传译中的视译记忆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验研究论文,同声传译论文,记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从译员与主讲人的交互形式来看,口译可以分为交传和同传。同声传译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常规传译,即在翻译中,译员没有稿件,靠耳听、心想、口译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声传译工作;二是视译,译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稿,一边听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口译;三是耳语传译,即在无需使用同传设备的情况下,译员一边听讲话人的发言,一边在与会代表耳边进行传译;四是同声传读,即译员拿到书面译文,边听发言人念稿,边宣读译文。同声传读需要关注发言人在宣读讲稿时的内容增减,有时发言人有突然脱稿发言的情况(仲伟合,2007∶146)。口译涉及到信息加工的口语表达和视觉形式,所以视译可以被定义为特定的笔头翻译形式和口译的变体形式(Sylvie Lambert,2004)。口译从信息输入通道来划分可以分为视译和听译,有些口译场合以听译为主,如即席演讲会的翻译;有些口译场合以视译为主,如法庭上文案口译(同上);还有一些口译场合是视译和听译相结合,如学术报告会或领导人带稿讲话。不管何种口译形式,口译信息的有效提取(包括快速记忆和理解)一直是困扰译员的一个主要问题。

目前的口译记忆研究主要集中于训练模式研究,研究包括听写训练、影子训练和重复训练。本研究中,笔者从口译过程中的视译入手,通过实验来寻找视译记忆模式,从而提高译员的口译效果,因为视译是多数译员在口译训练和口译过程中都需要掌握的一种信息获取手段。仲伟合教授认为:视译其实是译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工作,因为很多场合对方的书面发言稿是在活动开始前的最后一刻才迟迟出现的,译员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事先将其翻译成中文,只能在对方念稿的同时匆匆地浏览一下文章的内容(仲伟合,2007∶194)。Sylvie Lambert在研究了视译练习中注意力的分配问题后得出结论:文稿的呈现在挑战译员注意力分配的同时,有助于译员在同传中的表现,并且建议在以认知为基础的同传训练中把视译作为进行真正同传操练的中间环节(2004∶7)。根据笔者对国内著名口译专家刘和平教授的采访,刘教授认为译员手持的书面材料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译员所翻译的译稿;二是他人翻译的译稿;三是他人译好的译文概要。仲伟合教授也认为:译员手中书面材料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会议的组织者既提供发言的原稿也提供发言的译语稿;二是会议的组织者只提供发言的原稿;三是会议的组织者提供发言人讲稿的提纲或幻灯片(同上:193)。不管译员手中拿的何种译稿(有时可能是原稿),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都需要快速从译稿中获取最有用的辅助或提示性信息,这对于译员保证口译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中,笔者将根据图式理论并通过心理实验的方式,研究快速提取口译材料关键信息的摘要模式。

1.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1.1口译过程中相关的记忆研究

口译过程中的记忆属于工作记忆,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一种临时存储和加工与当前任务相关信息的资源有限的认知系统。按照Baddeley(1986)提出的工作记忆多成分模型(Baddeley,1986),工作记忆包括中央执行(central executive)系统、语音(verbal)工作记忆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后来的研究发现,根据工作记忆中存储的信息表征类型,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空间工作记忆(保存空间位置)和客体工作记忆(保存物体特征),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2~4]。选择性注意是对外界大量信息进行筛选以确保有限的认知资源能用于有效完成当前主要任务的认知系统,它包括对相关信息的选择和对无关信息的抑制两个方面。近年来,关于视觉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之间的交互作用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工作记忆在视觉搜索中的作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张明,2007)。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手中的书面材料要进行快速记忆就要学会进行信息的筛选,保留有效信息,抑制无关信息,从而减少记忆量,确保高效记忆。口译过程中的视觉记忆属于工作记忆中的选择性记忆,同时也属于短时记忆。Phelan认为:译员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以保存听到的瞬时信息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尝试记忆把所听到的信息置入相应的语境中,集中注意力是分析和处理所听到的信息所必需的能力(2001:4-5)。短时记忆持续时间很短,最长是30秒钟,Peterson(1959)发现短时记忆是6-12秒。然而,Atkinson和Shiffrin(1968)以及Hebb(1949)认为是30秒。口译中的信息记忆只能保留很短的时间,一旦口译任务结束,译员就需要接受新的任务,需要面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发言人和听众。因此,译员的训练从翻译本科专业阶段就需要训练译员在主题知识的获得、经济、社会、文化等信息类文章的阅读、理解和重新表述上,学习提要、摘要、报告和全文的翻译方法等。口译技能训练包括译员注意力训练,有听觉性集中注意、视觉性集中注意、注意力分配、自动加工、感觉记忆、图像记忆、声像+短时记忆和表达(刘和平,2008:39),在这些口译技能训练中,需要对译员培训的记忆技能实际上是短时记忆技能。

1.2 图式理论与视译的摘要式记忆

在认知心理学中,图式理论是信息提取与信息理解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它强调的是已有知识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所有人的头脑中都有经过分类的规则和脚本,人往往用这些已有的指导性知识来解释世界。人对于信息的解释往往根据这些信息与头脑中规则的吻合程度而定,这就是所谓的图式。图式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解释新的信息,二是预期在这个环境下可能要发生的情景(Sharon Alayne Widmayer,1997)。图式理论不但强调对信息的解释,而且重在揭示信息应该如何呈现。图式本身在文本结构中就可以体现出来(Halliday & Hassan,1989)。读者可以利用文本的图式信息来帮助他们理解文本信息,图式信息主要包括记叙式、对比式和因果关系式。文本的最大特征是结构,从句子、段落到说明文和论说文都是结构模式的体现(Halliday and Hasan et al.,1997)。认知阅读模型认为,人阅读时会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文本的层次表征结构,文本的连接越强,读者越容易在头脑中建立一个结构化的、有意义的和有用的思想表征。文本的结构对阅读和学习有很强的影响,在读相似的文本结构时,读者用它可以预期所要读的内容,同时通过结构图式可以确定文章的哪些方面最重要,应该在哪个地方投入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图式激活了则信息的整合也会加快(Davida Charney,1994)。从认知图式理论和其相关的应用,我们肯定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于手中的视译文本,可以根据其图式结构特征进行预期和判断。不同题材和不同体裁的文本类型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文本中的信息布局与所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文本的图式结构所决定的。我们利用文本的图式结构,通过摘要方式来提取文本的核心信息,不同图式结构的文本摘要模式有明显的差异性。仲伟合教授认为:如果发言稿在会议开始前送来,有时在短时间内通过跳读(skimming)与寻读(scanning)都无法看完的长稿,译员可以简单看一下大意,重点看一下引言和结尾,还需要把引言和结尾中的关键词和重要词语翻译一下,译好引言、结尾和关键词会给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给译员的工作带来信任感和信心(仲伟合,2007:194)。根据图式理论,一个文本的引言、结尾和关键词融合在一起,可以看作是一个文本的摘要形式。在口译活动中,译员会翻译各种不同题材的内容,主要有经济类、政治类、科技类和生活类的材料。本实验研究重点考察经济类、政治类和文化类材料的视译信息提取最佳模式。在下面的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被试的表现,搜集有效的数据,通过数据来确定提取不同文本信息的最佳摘要模式,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选取相应的最佳摘要模式,提高口译的信息提取效率,从而提高口译的记忆效果,确保口译的“快、准、顺”效果。

2.口译中最佳摘要模式记忆的实验研究

2.1 国内已有的摘要研究

关于英语的摘要方式研究较多,汉语的摘要方法研究较少,国内复旦大学开发了一个系统,它是依靠文中句子的位置和高频词来确定关键句,从而进行摘要提取(Li-de Wu et al.,1996)。吴教授认为主题词包括关键词和索引词,关键词在计算机自动摘要提取中就是相关文本中频率高的词汇,出现频率前5位的高频词能够传递文本的概要语意。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者用抽取主题句的方法提取摘要,他们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特定的文本的特殊标记来确定重要的句子进行抽取。文中的引号词、粗体句和含有下划线的句子都视为关键句抽出来,他们的研究更重要的一条是利用这种特定的科技文本,因为它们的研究是从计算机杂志中的材料入手,然后又研究医学材料,这些专业性的杂志中的材料都有英文的关键词和摘要,他们把这些英文关键词和摘要定位语义块抽出来作为摘要(王永成,1999)。王永成教授研究发现利用高频词和主题句抽取信息,可对原文信息达到77.19%的正确理解(王永成,2003)。当前的摘要方式主要有关键词摘要法、关键句摘要法和首段摘要法(Li-de Wu,1996)。从国内外英语材料和汉语材料对摘要的研究来看,主要的摘要方法有关键词法,首段摘要法和关键句法,英语中还有这几种方式的结合。从心理图式理论我们知道,人阅读实际上是对所读材料进行摘要的过程,是提取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过程。文章的主题思想既包含概要信息也包含细节信息,而语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概要信息的浓缩,文章的段落主题句是从概要信息向细节信息的过渡,它既包含了概要信息也包含细节信息,文中的高频词实际上是文章细节信息的体现。这个实验要运用英语中已经做过的摘要法并结合汉语的特点,进行四种摘要方式做比较,考察不同文体的最佳摘要方式。

2.2 实验研究

本研究要做三组实验,每组实验考察的视译信息提取文本题材不一样,第一组考察经济类题材的文章视译摘要提取方式比较,第二组考察文化类,第三组考察政治类。

2.2.1 材料准备

本实验所用到的内容不同的文章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研究语料库中已分词的材料,从筛选的80篇经济类、80篇文化类和80篇政治类材料中根据文章长短接近,难易程度一致,题材和写作风格一致的标准,由被试评定选出三种题材文章各8篇。这8篇文章分为两组,每组4篇文章,对于每一组的4篇文章,由预选的被试根据一定的摘要方式进行摘要信息提取,这四种摘要方式分别是:关键词+首句、关键词+标题、首句+标题、关键词+首句+标题。

2.2.2 实验仪器

台式电脑,PII处理器和17*彩显屏幕上设计出一个宽190厘米和长是250厘米的窗口界面,分辨率是1024*800,小界面的右下方有一个按钮,用户用鼠标点击这个按钮,实验就开始,开始后用键盘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然后就可以读到里面的指导语,用键盘和鼠标可以操作整个实验。被试正坐于电脑的前面,主试坐于被试的旁边,观察被试的行为以便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的纠正,同时提醒被试实验做完之后要及时保存电脑中所记录的反应时,呈现和计时的精确度达到1毫秒。

2.2.3 被试

从北京某高校本科4年级学生中选取48名有过至少36小时口译经历的被试,年龄在19~25岁之间。所有被试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后获得少量报酬。48名被试分为3组,每组16人,3组被试分读3组不同题材文章的摘要和全文。

2.2.4 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

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展和实验目标的实现,实验前另外招募大学4年级有口译经历的4位不参加正式实验的被试做预试,考察实验的顺利进展,通过考察进一步确定实验的安排是否合理。正式实验之前,主试要给被试讲清楚实验的顺序和实验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同时回答被试提出的问题。被试实验是个别进行的,要求被试正坐于电脑前面,右手拿鼠标,按照指导语和主试的要求,认真阅读每个页面的内容,所有页面的材料只能读一遍,不能往回翻,每读完一个摘要之后填答问卷,要求对问卷中的题目进行正误判断。被试阅读时要尽可能快,因为阅读时间是阅读效率高低的评价标准。计算机记录每屏的阅读时间,每个被试阅读完一个屏幕,时间自动记录下来,因为每个屏幕的阅读时间相对较大,往往很难看出显著的差别,所以时间记录要平均到每个字的时间便于考察。做完问卷中的正误题判断之后,被试要进行摘要占全文信息量的评定工作。每个被试手中拿有所读的4个摘要同时还拿有相应的全文,要精读全文和摘要,后判断所读的4种摘要分别占全文信息量的百分比,被试在李克特7点量表上进行判断。

每位被试一次要读本组内同一题材的8篇文章,读其中4篇文章中每一篇文章的一种摘要方式,再读另外4篇文章的全文。当4个被试读完了同一题材4篇文章的摘要和同一题材4篇文章的全文之后,接下来的4个被试读前面4个被试实验时所读的全文对应的摘要,同时读前面4个被试实验时所读摘要对应的全文,这样每8个被试一组,实现一次组内循环。一共做16个被试,实现两次组内循环,确保实验的效度。具体实验设计为拉丁方设计(Latin Design),下表是4个被试的视译读取信息的实验设计,设计格式见表1:

表1.拉丁方实验设计

在被试摘要信息提取过程中,为了平滑掉翻页对阅读效果的影响,反应时使用每个字的阅读时间。因为每个屏幕的阅读时间高达几万毫秒,很难看出时间的显著差异,所以在数据处理时我们要按每个字的时间进行处理以确保实验效度。对于实验材料,其长度要在9号字的情况下能容纳在190*250的小屏幕上。对于口译的文章,四种摘要方式呈现在4个小屏幕上,屏幕1呈现口译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屏幕2呈现题目+首句,屏幕3呈现首句+关键词,屏幕4呈现题目+首句+关键词。

2.2.5问卷设计

被试完成阅读任务后,要对问卷中问题进行正误判断,我们设计了相应的问卷,每个被试在读完4篇文章相应摘要材料后要判断5个问题,每1个材料后面有5个问题,每个被试一共要进行20道正误判断题。接着每个被试读4篇全文的材料,读完后给出相应问卷考察,再做20个正误判断题。对于每篇阅读材料后面的5个题的设计有严格的标准,其中有1个概括题和4个细节题,概括题要针对全文的概括,细节题在文中均匀分布。在设计题时,问卷测试题由两位预试分头按设计的标准设计,然后进行比较,从而保证问题的代表性和正确性。被试如果读完问题之后发现跟文中说法一致则判断为正确,如果发现所做的题跟文中说法不一致则应判断为错误。判断正确的得分为1,判断错误的得分为0。问卷用来考察译员在视译大篇幅文章时用摘要方式获取信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2.6 视译中阅读的摘要信息量评定表设计

口译效果的评价很重视翻译的忠实性,对于这一点本实验采用信息量表评定,实验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评定法。量表的每1点代表信息量的10%,在预测实验中,经过4个被试的评定,发现每1个摘要所体现的相应全文的信息量基本在这个范围之内。每个被试做完视译的时间记录和问卷之后,把所读摘要相应的全文呈现给被试阅读,通过全文和相应摘要的比较进行信息量评定。在口译过程中,译员视译大篇幅的文章,时间很紧,信息量表用来考察译员用摘要式提取信息的忠实情况,考察译员获取全文信息的百分比,7点量表的全文信息量为70%。

2.2.7 实验结果:经济类、文化类和政治类实验数据

2.2.7.1 实验数据描述

在实验记录中,被试获取经济类、文化类和政治类文章四种摘要信息的时间。对于关键词+首句、关键词+标题、首句+标题、关键词+首句+标题四种摘要形式所用的时间数据,SPSS处理描述分别如下,见表2、表3和表4:

表2.经济类文章四种摘要被试阅读时间比较

表3.文化题材类文章四种摘要被试的闭读时间比较

表4.政治题材的四种摘要被试阅读时间比较

2.2.7.2 四种情况下每个字阅读时间数据图示比较

四种摘要方式包括关键词+首句(KTs)、关键词+标题(KT)、首句+标题(TTs)、关键词+首句+标题(TKTs),被试获取经济类、文化类和政治类三种不同题材文章四种摘要方式所用时间图示比较见图1:

图1.三种不同类文章四种摘要模式下视译信息提取时间比较

2.2.7.3问卷分析

被试在快速视读经济类、文化类和政治类文章四种摘要与全文之后,回答问卷正确率比较见表5:

表5.问卷正确率比较

2.2.7.4 信息量评估分析:

对于三种不同题材文章四种摘要模式,译员视译获取全文信息量的百分比如下。对于经济类新闻材料,同传译员视译全文获取信息量为70%,获取信息量较多的摘要视译是首句+关键词+题目为60%,首句+关键词为45%,其它两种摘要视译信息量小于45%。对于文化类,译员视译全文获取信息量为68%,四种摘要视译获取信息量都在35%左右。对于政治类,译员视译全文获取信息量为70%,四种摘要视译获取信息量较多的是题目+首句+关键词为51%,首句+关键词为34%,其它两种摘要视译信息量小于34%。

2.2.8 结果分析:

使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三种题材文章四种视译摘要实验结果分析如下,对经济类题材文章,对于标题+首句、标题+关键词、首句+关键词和标题+首句+关键词这四种情况的反应时进行方差分析和结果表明:四种情况下的反应时差异显著的,F(3,45)=4.933,P<.05。因此,每个字的反应时是一个考察效度的关键因素。首句+关键词模式下,每个字的阅读时间为394.55毫秒,是四种模式中耗时最少的。从信息量上来看,首句+关键词的信息量占45%,已超过可获取全文信息量的60%;从问卷的正确率上来看,首句+关键词的正确率最高是62%和读全文的平均正确率63%接近。实验数据表明:对于经济类材料,在口译时,如果译员拿到书面材料是在口译现场,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译员不妨速记材料的第一句话,再记文中出现频率前5位的词汇或短语,这样译员就基本抓住了全文的核心信息。

对文化类题材的文章,P<.05,四种摘要方式的反应时差异显著。从阅读时间上来看,题目+关键词模式下,每个字的平均阅读时间为511毫秒,在四种摘要模式中,其耗时最少。从信息量评定来看,标题+关键词最好,为36%,超过全文信息量的一半;就问卷的正确率而言,首句+关键词的正确率最低,为51%,其它模式的正确率都超过60%,均接近全文平均正确率。实验数据表明:在口译过程中,对于文化类材料,译员应该首先记材料的题目,再记文中出现频率前5位的词汇或短语,这样译员就基本抓住了全文的核心信息。

对于政治类题材的文章,P<.05,四种摘要模式反应时差异显著。从阅读时间上来看,对于题目+首句+关键词模式,每个字的阅读时间为510毫秒,在四种模式中,其耗时处于平均水平。从信息量评定来看,题目+首句+关键词最好,为51%,与全文信息量相差不多;在问卷分析方面,四种摘要模式的正确率52%与全文阅读的正确率有一定差距。实验数据表明:在口译过程中,对于政治类材料,译员需要快速记下材料的题目+首句,再记文中出现频率前5位的词汇或短语,这样译员就基本抓住了全文的核心信息。

3.结论

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实验入手,针对如何不同题材的材料进行有效的视译加工,进行了摘要加工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视译不同题材的文章时,快速信息提取的摘要式加工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具体的说,在面对同传任务时,如果译员是在口译现场拿到口译任务的书面材料或拿到材料的时间很仓促,译员需要运用不同的摘要方式以高效获取文本的关键信息:对于经济类文章,译员需快速记忆首句和关键词,关键词为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从而快速抓取全文的重要信息,进行高效同传。对于文化类题材的文章,译员在完成同传任务之前应速记题目和关键词,从而确保快速掌握全文的核心信息。对于政治类题材文章,同传译员要快速记文章的题目、首句和关键词,以确保高效率同传。总之,对于同传中的视译加工,同传译员需要按题材分类处理,采用不同的摘要式信息提取策略,才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口译过程的快、准和顺,从而使口译结果最大化地忠实于原文信息,同时快速顺畅地完成口译任务,这对于保证口译质量至关重要。

标签:;  ;  ;  ;  ;  ;  ;  

同声传译中视觉翻译记忆的实验研究_翻译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