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显神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上市公司论文,显神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市公司代表了一种先进的企业模式,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自己的目标、发挥自身的优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
建立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制衡机制内部审计控制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组织架构的设置与公司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要求,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大多采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监事会的职责是对公司董事、经理和高管人员的行为进行一般监督和对公司财务会计进行专业监督,但由于公司法关于监事会的条款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并且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现有的立法规定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尤其是上市公司监事会存在严重的功能缺位问题。
2001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并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五项: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资料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由此可见《准则》将内部审计部分职能的管理归入了审计委员会。最近发布的审计署4号令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明确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将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
从国际上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来看,尽管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但按隶属关系不同大体分为三类:一是隶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二是隶属于总裁或总经理;三是隶属于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副总经理。从审计的独立性来看,内审机构的地位越高审计的控制作用发挥得越好;从有效性来看,内审部门直接由企业管理最高权力机构领导更便于内审工作的开展。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审计委员会的管理机制之下,独立于经营管理部门之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使其对经理人员实施控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成为可能,而且审计委员会通过内审部门可以较好地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说建立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较为理想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见图一)
在这一结构图中,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的协调合作是公司内控制度切实有效执行的保障,也使公司的有效制衡得以实现。
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
以管理和效益为目标提供控制、咨询、评价和服务
由于内审部门是公司的内设部门,首先应遵循的原则是审计定位应符合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和发展空间。
内部审计已由过去单纯的监督理念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加强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外部审计竞争和内部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整合(ERP)所带来的压力,而此,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侧重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具有对企业的管理更熟悉、更了解,对企业的效益更关注、更关心的特点。将效益作为内部审计追求的目标、将管理作为内部审计的切入点既符合上市公司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要求,也可以更好地发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优势。
近年来国际内部审计协会也在探寻内审的新思路,即内审应注重增加组织的价值,内审应介入风险管理和高层管理,将管理和效益作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目标也体现了内部审计的这一变化。
内部审计的竞争力
核心专长和核心能力是内部审计通向未来之门核心专长是技术及技能的组合,它能为顾客提供某种特殊的利益。审计的核心专长是指审计业务所提供的服务和其它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相比取得优势或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能力。
目前,竞争无处不在,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之间也存在着业务上的相互渗透、相互兼容,优则胜、劣则汰。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要在竞争中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业务,提升自己的地位,就需要培养审计的核心专长。要明确自己最擅长什么,然后根据企业的整体目标及审计部门所能获取的资源来计划该培养和发展哪些专长。目前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在财务监督、工程的预决算审核方面具有专业上的优势,但这一优势随时都可能被外部审计和内部的业务部门所替代,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尽快提升业务水平。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审计部门还需要逐步形成风险预警、效益评估方面的核心业务专长。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核心专长的发挥,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培养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核心能力。由于上市公司的理念更先进、管理更透明、风险意识更强、管理变革的速度更快,所以内部审计的核心能力也要适应公司上市的要求。在这里将审计核心能力从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及综合能力方面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见图二)
在审计核心能力的培养方面上市公司尤其应该建立合适的人员培训和流动机制。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审计人员获取相关的专业证书;内审部门在人力资源的调度方面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保证审计人员具备适当的专业知识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审计人员的构成除财会审计人员外还可配备信息技术、营运管理及其它专业人员;审计团队的成员应该保持合理的流动,审计岗位不应成为企业的“赋闲”岗位,而应成为培养企业骨干的摇篮。(见图三)
内部审计关注的问题面对假账,责无旁贷
上市公司做假账的触角不仅涉及到上市过程,而且涉及到上市公司之后的经营管理、资产配置、资金运用、利润分配、信息披露等诸多方面。会计造假也成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不容回避的问题。
美国《奥克斯法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要求,1、会同相关部门对公司的财务、审计制度进行归纳整理,并根据法律的要求加以补充和完善,建立既符合公司实际又满足法律要求的内控制度;2、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不仅要保证公司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而且将成为CEO、CFO对公司内控制度有效性进行评估时应参照的重要内容,同时对CEO、CFO在年报中的声明起到支持作用;3、审计部门对公司对外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内审部门应发挥作用,以确保信息的完整、真实、准确。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审计委员会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监事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