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水泵是油田注水的关键设备。注水泵能不能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油井地层能量的补充,影响采油厂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而注水设备的润滑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注水设备的润滑管理成为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注水设备润滑系统的问题和危害,并根据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油田设备;润滑管理;危害;改造
近年来,油田企业持续处于低油价的新常态,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加,生存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如何降低石油生产成本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作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针对八面河油田联合站注水设备润滑油系统现状,从力保注水设备安全平稳运行、降低注水单耗、减少材料消耗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潜,大力降低注水系统运行成本,对采油厂实现降本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1.概述:
八面河油田联合站现有离心式高压注水泵6台,其中DF300-150*10-2型4台,KGF350-150*8型2台,每日注水约15000方。与其配套的润滑系统于1986年投产运行至今已三十多年,该润滑系统分为注水泵润滑和电动机润滑两个分系统,其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注水泵润滑(左)和电动机润滑(右)系统流程图
2.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危害分析
2.1 油箱底水排放管与箱底距离过高
润滑油回到油箱后,其中的水份和微小杂质颗粒比重较大,会沉于油箱底部,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排放底部油液,同时补充同牌号的润滑油,以保证油液的油量和油质。而油箱原有排放口距离油箱底部较高,底液的排放不彻底,部分水份和微小杂质颗粒长期沉于箱底,极易引起润滑油变质,影响电动机和注水泵的润滑,存在烧瓦抱轴的风险。
2.2 润滑油箱液位计安装位置不合理
值班员工每班定时录取油箱的油位,通过油位是否稳定来判断整个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原有液位计位于润滑油箱顶部,距离巡检通道较远,巡检人员录取数据极不方便,导致录取读数误差大,不能及时地判断润滑系统是否正常。
2.3 润滑油箱上的人孔开口较小
油箱上的人孔不够大,在清理油箱时操作不方便,难以清除油箱死角的油渍。换油时,存在污染润滑油的风险。
2.4 无单台机组润滑油管线扫线流程
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管道内壁管道吸附着内壁腐蚀物及其他微小杂质,并且逐渐变大,当较大杂质颗粒进入轴瓦润滑室,极易引起油压波动甚至堵塞,严重影响电机和泵的安全运行。
3.应对措施与改造方案。
3.1 缩小油箱底水排放管与箱底的距离
在定期排放底部油液时,可最大限度地排出底部含有较多杂质的油液,从而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节约材料成本。
3.2 改造润滑油箱液位计
将液位计改为玻璃管液位计,安装在箱体的侧面,巡检通道的正面,便于员工准确地录取数据,在第一时间发现润滑系统的异常,从而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注水泵的安全运行。
图2 1#、2#油箱改造前(左)、后(右)示意图
3.3 润滑油箱顶部改造
将三个油箱体原有的液位计全部从顶部移除,每个润滑油箱顶部增加一个人孔口,这样方便清理操作,如图3所示。
图3 改造前(左)、后(中)示意图,改造后现场图(右)
3.4 改造1#油箱的内部结构
润滑油在油箱、润滑油泵、管道、泵润滑室里循环往复的流动,由于存在机械磨损、管路腐蚀等情况,回到1#油箱的油液中混有少量的金属磨屑、水等杂质,因此,在1#油箱中部增加一块隔板,达到增加一级沉降过滤效果,从而减少了清理润滑油过滤器的频次,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
3.5 改造润滑油管路,建立单台机组管线扫线流程
在长期运行后,为了能定期清除管线内的杂质,建立单台机组管线扫线流程,在不影响其他注水泵运行的情况下,对单台泵的润滑油管线进行扫线操作。
4.改造后的效果
4.1 改造完成后,大大提高了注水泵运行的安全性,确保采油厂原油生产正常进行。机组平均运行温度下降3℃-5℃,同时润滑油压力波动变小。
4.2 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初步估算,改造后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将由18个月延长到36个月,按每次32桶油量计算,平均每年可节约润滑油费用约两万元(32×1868.55/3=19931.2)。
4.3 延长注水泵的大修周期,节约维修费用
注水泵PLC系统数据显示,润滑油温度、压力波动、机组振动值均减小,注水泵运行更加平稳,降低了摩擦阻力,延长了注水泵大修周期。比如:4#注水泵的大修周期由11000小时延长到17000小时,大大节约了维修费用。
4.4 提高泵效,降低注水系统的能耗
改造后,注水泵的运行状况更加良好,注水泵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平均耗电由4.64Kw·h/m3降至4.44Kw·h/m3,下降了0.209 Kw·h/m3,每天耗电量可减少3135 Kw·h。
4.5 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改造完成后,员工无论是在日常的巡检还是定期的维修方面,工作量都有所减少,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联合站注水设备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完善供油系统功能,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认真执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润滑管理系统,确保油田注水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为采油厂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杜全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油箱论文; 润滑油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油田论文; 杂质论文; 管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