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大国金融相匹配的中国资本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相匹配论文,中国资本市场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者:中国是个大国,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那么,与之相匹配的大国金融具有哪些特征呢? 吴晓求:中国所要构建的大国金融,既要有高效而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又要有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同时必须是开放的,国际化的。中国所要构建的大国金融必须具有以下结构元素: 一是具有发达、透明、开放、流动性好的资本市场。这样的资本市场具有资源特别是存量资源调整、风险流动和分散、经济增长的财富成长模式和分享机制等三大功能。中国资本市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中国大国金融形成的基石;二是具有市场化创新能力和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的金融中介。这样的金融中介显然具有四种功能:提供流动性;过滤风险;创造产品并通过市场机制发现价格;基于金融市场产品的风险组合或资产增值服务。三是发达的货币市场。如果说发达的资本市场主要承担财富管理的职能,是大国金融心脏的话,那么通畅的货币市场则主要负责流动性管理,它与商业银行一起形成大国金融的血液循环系统。四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大国金融中的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包含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还包括人民币成为国际重要储备性货币的内容。 在大国金融的四大结构性元素中,资本市场处在核心的、基础的地位,或者说发达的、开放的、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资本市场是中国大国金融的核心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所要构建的大国金融是一种市场主导型的现代金融结构。 记者:在您看来,大国金融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吴晓求:作为大国金融基石的中国资本市场,其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一定是国际金融中心。中国所谋求的国际金融中心不是或不主要是货币清算中心,甚至也不是全球货币的定价中心、交易中心,而是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人民币计价资产的交易中心。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调整,国际金融中心的格局实际上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中心漂移的轨迹也是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轨迹。有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正在向中国(上海)漂移。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的脉络和金融中心演进的路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五大金融中心。从威尼斯商人到阿姆斯特丹郁金香,从伦敦的工业霸主到纽约的华尔街奇迹,金融中心用几个世纪的时间,在欧洲画了一道绚丽的弧线后,漂移到北美洲上空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世纪中后期,全球新的金融中心似乎显示了向东京漂移的愿望,然而新的金融中心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东京的美景和富士山的壮丽,而是向着具有灿烂文明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漂来。中国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可能是21世纪全球金融变革的伟大事件。它是中国金融崛起继而也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中国成为全球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全球金融新的增长极,已经势在必然。 2009年4月,国务院作出了“到2020年要把上海建设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决定。这一目标的确定是恰当的,是顺应历史大趋势的。在这一目标的基础上,我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目标作过如下简要归纳:到2020年,将以上海—深圳资本市场为轴心的中国金融市场,建设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增长极,并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实现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构建与大国金融相适应的中国资本市场_金融论文
构建与大国金融相适应的中国资本市场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