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与手术部位感染论文_董俊

营养支持与手术部位感染论文_董俊

董俊

(达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四川达州635000)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系的感染,包括有浅表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这几种主要类型,为外科患者常见的医院感染,同时也是多发、危害较大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之一。该问题一旦发生,势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大医疗费用、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是多种风险因素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分成内在风险因素(即与患者自身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外在风险因素。内在风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龄、远处感染灶等;而外在风险因素是指手术环境控制、手术操作或手术时长、营养支持等。其中营养支持是本文解读的重点。

营养支持不足的问题会直接导致营养不良,而对于外科患者、特别是需要手术的患者而言,由于缺乏营养支持而引发的营养不良,不仅不利于其术后良好愈合,而且还会易于造成手术部位感染。

营养支持与手术部位感染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营养支持不足而造成的营养不良,会阻碍切口的良好愈合,长此以往,局部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蛋白的分泌便会受到不良影响,而由于营养跟不上还会减少淋巴细胞计数,从而造成体内免疫系统损伤,降低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这些均是由于营养不良而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所在。

这个问题目前也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重视,认识到营养支持和手术部位感染之间的关系、营养不良会对手术部位感染造成的影响。所以提出:若发现患者在术前就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应通过评估、确定其是否延期手术的方案,同时在此期间积极予以营养支持,达到对患者营养状态的积极干预。

由此,为了避免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应如何来加强营养支持呢?

1.预康复和术前营养支持

预康复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该方法是指通过积极采取一些术前康复举措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提高功能储备、缩短其住院时间。一般情况下预康复内容主要包括:身体机能锻炼、营养管理和心理干预这几个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营养管理于术前营养支持当中的重要性不置可否。

术前营养支持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服营养、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长时间的临床经验认为,针对体重下降的大手术患者,应通过术前营养液口服、管饲营养来改善其营养状态,达到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目的。另外,术前使用联合免疫营养举措,也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

2.术后营养支持

2.1肠外营养支持

若患者伴随有严重营养不良的问题、而短期内也无法恢复肠内营养状况,由此应积极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方法,但是若营养不良的风险比较低,则应考虑延后采取肠外营养以及减少肠外营养的举措。这也得到了临床验证:若早期通过全量肠外营养支持的话,那么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高,而延期予以全量肠外营养、也就是一周之后恢复全量肠外营养的话,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会有所降低。由此,不建议患者术后早期采取全量肠外营养,而是应在无法恢复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再考量采取肠外营养支持。

2.2肠内营养支持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当前临床很流行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像是对上腹部大手术的患者而言,相较于以往临床采取的口服饮食或是静脉补液方法,采取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更易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考虑到术后早期、患者对整蛋白剂型的肠内营养可能并没有良好耐受,早期全量恢复肠内营养或者是直接正常饮食易于导致患者不适感,而由此造成术后腹胀、呕吐等并发症状。所以在临床积极探索之后,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表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依据从单体、水解蛋白,再到整蛋白的这种序贯疗法,最易于患者耐受。所以,虽然建议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手术部位感染,但并不建议过早的恢复至全量。早期肠内营养还是应主要以肠道滋养为重点,比方说流质饮食或者是少量肠内营养,再具体结合以患者的反应,在5~7天左右恢复到全量的肠内营养。

综合来看,由于营养支持方法错误或是力度不足而造成营养不良,确切的会导致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所以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应针对患者通过评估调研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营养支持,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另外需围绕营养支持措施对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展开积极临床实践,从而帮助患者实现围手术期安全的目标,致力于对我国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

论文作者:董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营养支持与手术部位感染论文_董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