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技术市场的现状及发展途径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市场论文,现状及论文,途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实现我国经济战略目标,根本的出路是完善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技术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就必须从国家创新体系出发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技术市场。
一、技术市场的现状
1、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日趋频繁,遍布城乡,已经形成从城市到农村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交易体系。据科技部统计,2002年全国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61371家,从业人员达111万余人。从1985年到2002年,全国通过各地技术市场登记的技术合同已达125.4万余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近3237亿元。与技术交易规模扩大同步,技术交易水平大幅提高:从1991年到2002年,平均每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持续稳步增长,2001年,成交金额782.75亿元;2002年,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237093项,成交技术合同总金额884.17亿元。
2、技术市场经营机构迅速发展。
1985年,全国地、市以上的开发中心只有1100多个,各种技术咨询服务机构3000个。2002年全国共有各类技术贸易机构61371家。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陆续出现了科技开发中心、技术交易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服务机构、产学联等新机构。全国技术产权交易所发展迅猛,截止2002年,已挂牌开业40多家。
3、技术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自上而下的全国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技术交易活动得到有效管理。1988年开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和上万个技术合同认定机构。近年来,建立技术合同仲裁机构100多个,加强了技术合同的仲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技术市场的秩序。技术市场管理机构与工商、税务、金融、司法等部门协同管理的格局已在全国形成。
4、技术合同买卖双方交易活跃。
企业是最大的技术吸纳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是最大的技术输出方。据2002年技术市场统计数据,在技术交易活动中,企业是最大的买主,购买技术成交金额为642.00亿元。技术贸易机构输出技术交易额所占比例较去年略有增加,交易额为138.76亿元;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技术交易额分别为187.08亿元、72.64亿元。
5、当前技术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从市场内部运行机制来看,技术商品的流通环节不畅,中介力量薄弱,以中介咨询、服务为主的技术中介机构发展迟滞,缺乏有效的全方位服务,未能形成系统;技术商品缺乏销售渠道,不少固定的交易场所,“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现象不同地存在;部分技术市场经营管理售货员业务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技术经纪人队伍发展不够;社会上包括一部分领导对中介机构在市场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等。
②从外部环境看,各类市场发育不平衡,缺乏协调配套,市场法制不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存在问题,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尤其大中型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技术贸易的潜在能力未能充分发挥;技术投入不足,科技资源配制不尽合理,导致市场上技术商品单一、重复,适销对路、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商品不多;技术市场上“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
③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不畅。由于有些科研成果在市场预测、项目可行性研究,尤其是立项前的查新、专利检索等工作没有做好,由此而产生的成果难免会束之高阁,失去市场,影响技术市场的发育。科研中试与示范过程,是对技术成果成熟程度、完整性和配套性的检验。可是没有经过中试的科研成果,常常也被推向市场,影响技术市场。
二、发展我国技术市场的途径
1、加强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管理和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应用经济、法规和行政手段,有效地扶植、引导技术交易活动,建立自律性市场运行机制,规范交易行为,保证技术市场有序的发展。各级技术市场管理机构要以政策为指导,开展宏观调控、信息服务、监督检查。通过定期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联系,协调配合。进一步明确与理顺科研部技术市场管理中心与各有关业务部门的分工和职能,打破地区部门壁垒,建立全方位、统一高效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扶植各类技术交易机构,规范市场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对技术交易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
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统计工作,制定新的统计指标体系,科学地反映技术市场活动的经济社会效益。
加速建设技术市场的法制和监督体系。规范技术市场运行规则,促进我国技术市场与国际接轨。尽快制定完善有关技术经纪人、技术商品广告和技术评估等管理法规,有效地规范技术经纪人的经营行为。保障中介活动中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技术交易的中介环节,拓展技术信息传播扩散渠道。
全面地、高质量地开展技术合同仲裁业务,通过公正地、及时地仲裁技术合同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监督、规范交易双方对技术合同的履行。
2、加强技术交易场所建设。
常设技术交易市场场所是指具有经营场所、固定从业人员、有较大经营规模、能常年提供满足社会对技术及相关产品购销需求的交易场所。常设技术交易市场场所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结合各地科技与经济实际,提供展销洽谈、技术中介、技术评估、咨询论证、技术保险等多元化服务。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建设全国性和地区性常设技术市场交易场所,有利于形成全国性技术经营网络,整合科技资源与市场资源,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根据2002年对全国重点的19家不同类型的常设技术(产权)交易机构调查统计,常设技术交易市场场所共促成技术交易45491项,成交总金额1463.52亿元,开展技术展览、交流、洽谈等交易活动763次。常设技术交易场所对促进技术贸易起到重要作用。
3、大力发展技术产权交易所。
技术产权交易机构以产权作为技术项目资本化运作载体,开展交易活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项目和成长型科技企业的产权通过技术产权交易所进行交易活动,实现技术资本化,投资多元化,分配要素化。技术产权交易所冲破了科技界限,它是技术、金融、产业资本联接的桥梁,是市场迅速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它有力推进高新技术转化产业化,加速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产权(股权)流动,拓展了融资渠道;它也为风险投资提供科技项目源和风险投资进入及退出的渠道;它拓展了传统的产权交易方式,吸引了境外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垄断的或分割的市场不可能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效率,封闭的市场不利于发展国内的合理分工和促进国际贸易与合作。
4、积极开拓农村技术市场。
据2002年统计数据,农村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24477项,成交金额为74.68亿元。农村技术市场有了明显的发展,也表明科技成果继续向农村转移,农村技术市场还有大力开拓的空间。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与农村建立科研生产基地或技术开发集团,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加农户等新的运作模式,通过技术市场机制把科学技术、先进的、适用的农业技术提供到千家万户,加速科研成果向农村转化。
5、加强技术市场队伍建设
开放统一的技术市场体系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与经营队伍。要加强培训工作,使技术市场人员掌握经营管理、合同仲裁、产权保护、证券交易、国际技术贸易等专业知识,培养大批从事技术信息传播、技术中介报务、技术评估等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培训与岗位考核,逐步规范培训考核内容,提高培训水平。促使市场管理、合同仲裁、技术经纪等各类人员通过资格考核,持证上岗。
6、发展网上技术市场
网上技术市场是传统有形技术市场与网络信息技术系统的结合与创新。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各级技术交易市场,连接国内数万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风险投资、技术中介机构等众多交易网点,具备信息平台、交流平台、交易平台、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等各项功能的优势,形成了覆盖全国技术市场的网络中介系统。截至2003年,全国各地已成立了40多家技术交易网站。网上技术市场优势:一是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二是可以降低技术产权交易成本;三是提高科技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同步性。我国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应该做到:一是政府职能要改变,加快法制建设;二是制定数据标准,逐步实现全国网上信息大联动;三是加强网络技术应用,提高信息挖掘能力。
标签:技术合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