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你的孩子“勇气”_亲子成长论文

如何给你的孩子“勇气”_亲子成长论文

如何给您的孩子“壮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您的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活中常见到一些孩子胆小怯懦,或怕见生人,或遇事畏缩,大庭广众不敢言谈,竞争场合退避三舍,明知老师提问的答案,就是不敢举手,凡此种种,令父母苦恼不已。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能够落落大方、志坚胆壮呢?笔者根据日常见闻与体验,在此向广大为父为母的读者提供五味“壮胆药”。

(1)经常跟子女说说英雄故事, 或引导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视片,有意识地给孩子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刊。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成绩,不重视子女的情感,不但自己不给子女讲故事,也反对他们看影视片与课外书。结果,这些缺乏必要文化熏陶的孩子中,有一部分就变得自私、冷漠、胆小、畏缩。因此,做家长的必须认真考虑“故事”这一形象可感的教育方式,让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来感染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不厌其烦地唠叨“你要胆大”、“你要勇敢”、“你要坚强”只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强化, 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但现实中,不少家长不但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经常拿别的孩子来比较:“你这算什么,××比你本事多了。”“××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家长的本意是要刺激一下自己的孩子,然而结果适得其反,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胆怯。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

(3)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练。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不让孩子参加艰苦的活动,即使参加了,也千方百计尾随“保镖”;或怕孩子把事情办砸,便横加阻拦,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干不来”,事事包办代替,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笔者以为,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

(4)指导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游戏活动, 让孩子在游戏中长智练胆。有些家长以“玩物丧志”为由,断绝孩子与棋、牌、弹子、游戏机等等一切游戏的关系,这是不明智的。事实上,只要引导得当,多种游戏都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它们可以使孩子拓展视野,增长识见,激发竞争心理,培养合作精神,加速其社会化进程,使孩子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基础上,练就大度从容、输赢不惊的胸怀胆魄,养成敢冒风险,勇于进取的精神气概。

(5)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成长的宽松的环境。 大多数家长根据“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并鼓励孩子与学习好、本领高、胆子大的伙伴交往,但对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结果反为不妙。在与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同伴接触中,他们变得更自卑,更拘束,甚至从心理上设起一道“防御大门”。实验证明,胆小自卑的孩子,更需要没有精神压力的环境,当他们与同类型的孩子或比其弱小的孩子交往时,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以及更多的成功体验,也就更能培养其自信心和责任感。因此,家长切勿一厢情愿把孩子往优秀的群体中赶,“正负得负,负负得正”的情况,在教育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以上五味“壮胆药”虽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笔者坚信,倘若家长运用得当,并能持之以恒,就会减轻甚或治愈孩子身上的“胆怯”症,使您的孩子走上健康的心理之旅。

标签:;  ;  ;  

如何给你的孩子“勇气”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