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及其质量通病浅析论文_陈鹏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及其质量通病浅析论文_陈鹏

陈鹏

(江苏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苏,南京,211135)

【摘 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报告编写工作的一般程序和如何提高报告编写能力以及编写的质量通病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质量通病

1、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录入单孔数据中的原始数据和绘制“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现场鉴定的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试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1.3划分岩土地质层,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进行物理力学指标和数值分层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物理力学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以及原位测试和试验测试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等。

1.4绘制其它图件。

1.5编写文字报告。

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2、如何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2.1 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基础知识和工程地质学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另外要具备探索精神,发现规律,把握重点。如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2.2 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对勘察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勘察过程中中认真执行。

2.3 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2.4 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2.5 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试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2.6 提高综合知识技能。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只要多干多学,善于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就能逐步地编写好每一份勘察报告。

3、工程勘察质量通病的分析

3.1工程勘察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够完善

工程勘察前期的准备工作,是能够保障工程勘察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然而,绝大多数勘察单位在对工程的场地进行勘察之前,都并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勘察人员对工程场地的了解不够全面,使得制定出来的勘察方案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1.2收集到的工程勘察基础资料不够完善,再加上勘察人员在编制勘察方案时,没有做到严格、仔细与认真,导致编写出来的勘察方案不符合工程的设计要求;

3.1.3面对复杂性比较高的工程,勘察单位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对场地进行分阶段勘察,就直接进行详细勘察,使得详细勘察方案缺失了针对性和完整性。

3.2工程勘察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3.2.1由于前期勘察准备工作的不完善,使得勘察人员在进行实际勘察作业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勘探深度不够准确的问题,进而大大降低了其勘察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2.2在进行动态勘察作业的时候,勘察人员所选择的目标物不具有针对性,使勘察效果难以满足主要工程持力层的评价要求;

3.2.3在进行主要勘察作业之前,勘察人员没有对勘探点位移进行重新测量,使得工程勘察工作丧失了准确性;

3.3工程勘察的内容缺失完整性

工程勘察内容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着工程勘察工作的最终成果。然而,绝大部分勘察单位在执行工程勘察工作的过程当中,他们所使用到的工程勘察内容,往往都是不够完整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3.1勘察人员只对工程的主要场地进行了勘察,而没有对工程场地之外的建筑物、地质情况、水体条件以及地形地貌进行全面的调查;

3.3.2针对某些地质条件比较特殊的场地,比如:可能发生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场地,勘察单位没有针对不良地质作用安排勘察手段。

3.3.3在整个工程勘察的过程当中,勘察人员没有根据地质单元的不同分区进行试验测试工作,比如:波速测试以及水土腐蚀性测试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作为建筑地基设计与施工的主要依据,它的规范性与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勘察人员就必须要严格依照钻探揭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岩土试验、测试进行综合分析,按照一定的程序科学、合理地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次,要编写出高质量的勘察报告,没有成型的模板可循。所以勘察人员应针对场地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勘察,要熟知勘察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

论文作者:陈鹏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及其质量通病浅析论文_陈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