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市北浦小学 675000
摘 要: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具有全面文化基础、高尚道德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本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强化学生记忆能力四个方面作了相应的陈述,以期提高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 多媒体 兴趣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选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作用,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更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由于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根据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每篇课文都要有一个开头,而小学生又有新鲜好奇的特点,教师就要抓住这个萌芽的兴趣不放,善于引导。作为每节课的导入环节,以“导”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大门”,激其情,启其疑,发其思,引其趣,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屏幕上出示一幅下雨图,伴随着轻微的下雨声,教师说:“小朋友,昨天我们结识了一个新伙伴,它叫‘雨点’。”多媒体中的雨点说话:“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这时学生与雨点自由打招呼。教师又说:“今天,我们就和小雨点进行一次有趣的旅行。”接着听课文录音,屏幕上像放电影一样同步展示画面。听完后,让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我们和小雨点去了哪些地方?这样,雨点亲切的问候,似朋友般面对面的交流,课文与画面的同步效果,把学生带入了“有趣的旅行”中,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因为多媒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文中讲那孩子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形,受到同学们的嘲笑,通过观察,同意了那个孩子的画法。为什么那孩子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形是正确的呢?这是文章的难点。虽然文中已有定论,同学们有的也见过杨桃,但心中仍存疑问。为此,我根据教材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屏幕上先显示一个杨桃的侧面,让学生说说杨桃是什么样子的,接着让杨桃慢慢地旋转,最后,杨桃顶端正对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从直观上认识了:从某一角度看,杨桃呈五角星形。杨桃旋转过程具体、形象、清晰,这样,既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枯燥讲解不足,又优化了课堂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认识也深刻,较好地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呢?这就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为从审美心理来说,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广泛地渗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与想象、理解的中介,即审美的感知由于情感的推动而进入想象,趋向理解。简单地说,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而多媒体对于提供具体的形象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显著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送,强化儿童的有意识记忆,加强字、词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识字效率。如:“日”、“月”、“山”、“川”原本是象形汉字,运用投影图片就可以再现“日”、“月”、“山”、“川”的具体形象。然后,教师再由具体的形像入手,引导学生识记“日”、“月”、“山”、“川”。再如“包裹”的“裹”是形声字,它用“衣”表形,“果”表声。这个字笔画多,学生容易写错。但是,运用抽拉多媒体教学,则很容易解决这一难点。教学时,首先出示“衣”字,然后把上下拉开,最后再将“果”字拉到中间,构成“包裹”的“裹”字,既形象又生动,显示了多媒体造型艺术在识字教学中的优越性。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为新课程改革和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使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剧变。当然,语文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我们只有合理、适度、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孟晓东 主编 新课程教学设计(语文·一年级)[M].群言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论文作者:王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杨桃论文; 学生论文; 多媒体论文; 难点论文; 多媒体技术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