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动脉成像在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性的分析论文_李贵彬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 探究CT动脉成像分析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性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将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60例CT动脉成像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时观察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并将其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的风险因素不同和斑块特征具有一定差异,且患者的管腔狭窄程度越高且斑块脂质占比越高,反之则为纤维程度越高,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特征和风险因素以及狭窄程度均存在关系,使用CT动脉成像可作出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颈动脉斑块特征;风险因素;CT动脉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发和多种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目前临床多种放射学影响的应用,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分析提供了全面的资料,本次研究则主要利用CT动脉成像展开分析,探究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性,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并为广大同僚提供一定的工作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60例CT动脉成像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相关诊断标准,且患者均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症状。60例患者的年龄为52-86岁,平均年龄为69岁,患者中男女则分别为32例和28例。

1.2方法

针对入选患者均实施CT动脉成像检查,检查所用仪器为GE公司Revolution 256排CT,其扫描时层厚设置为5mm,然后0.625mm重建,选择350浓度的碘帕醇造影剂60ml,每秒4.5-5ml注射速率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扫描视野为患者的主动脉弓层面到颅底动脉环部位,其扫描的矩阵为512*512,扫描后将图像上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等处理[1]。

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的过程中,选择斑块最大的层面对其斑块的最长厚度和最长直径进行测量,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其斑块的体积进行评估;此外利用狭窄段管腔最狭窄的部位对其直径和近端管腔的直径进行测量,此后计算其狭窄程度。将斑块体积作为整数百分比,对脂质、钙化和纤维三种成分在整个斑块体积中所占比例,若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多发现象,则将其狭窄程度最高的部位作为主要研究部位[2]。观察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后,将其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因素,包括其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因素,本次研究将餐后血糖值高于11.0mmol/L、空腹血糖高于8.0mmol/L的患者定义为糖尿病;将舒张压超过90mmHg,收缩压超过140mmHg的患者定义为高血压;吸烟超过10年的患者则定义为具有吸烟史;胆固醇水平高于6.2mmol/L的患者则定义为高血脂;此后对相关数据实时整理统计[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中计数资料以n统计、计量资料用( )统计;并分别使用χ2检验、t检验,检验后P值在0.05以内表示两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5.0软件。

2、结果

2.1斑块特征和风险因素

患者的风险因素不同和斑块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其详细情况见下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风险因素不同和斑块特征具有一定差异,且患者的管腔狭窄程度越高且斑块脂质占比越高,反之则为纤维程度越高,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发对于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均会产生严重威胁,故而临床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相应治疗,但是如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并及时对其动脉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实施评估,均对于患者的准确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4]。而关于斑块的特征曾有研究指出,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和其斑块的稳定与否存在显著关系,但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仅仅凭借狭窄程度对斑块特征实施分析的假设难以完全成立,因为人体血管壁内膜和血管分支在斑块能够被检查之间可能允许一定的硬化发生,同时患者的血供情况尚未表现出完全异常,故而我们认为斑块的稳定与否可能和多种危险因素存在更佳密切的关系[5]。故而按照临床的相关标准对患者的管腔狭窄程度实施评价,往往可见其狭窄程度越高的患者程度脂质程度越高,本次狭窄程度在70-99之间的患者,其脂质程度则高达40.0%,显著高于狭窄程度在69%以下的患者,而狭窄程度在1-19之间的患者,纤维程度则高达70.0%,且明显高于狭窄程度在20%以上的患者。以上结果和程劲松[6]等学者研究所得内容存在一致性,故而我们认为CT动脉成像在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性的分析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实施相关的治疗提供指导,便于其及时根据患者情况设计并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帮助患者得到有效恢复,改善其预后。

综上所述,颈动脉斑块特征和风险因素以及狭窄程度均存在关系,使用CT动脉成像可作出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故而其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勇,李辉明,王立强,等. CTA下颈动脉斑块负荷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远期复发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3):184-186.

[2]孙贝贝,李晓,刘晓晟,等.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特征与急性脑缺血病灶形态关系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46-53.

[3]杨小龙,于茜. 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CTA不同斑块成分厚度和性质及其与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0):51-54.

[4]左林,赵佳,姜小建,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3):11-13.

[5]刘碧英,佘德君,戚婉,等. 基于Essen卒中风险评分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度分层的颈动脉斑块特征研究[J]. 磁共振成像,2016,7(10):738-742.

[6]程劲松. CT血管成像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价值研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6):19-21.

论文作者:李贵彬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CT动脉成像在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性的分析论文_李贵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