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与论文,商业模式论文,路径论文,旅游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业模式被认为是企业创新能力发展中最为本源的创新行为,是比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重要的更高层次的创新行为。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因此,谁能率先抓住机遇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谁就能获得发展先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产业融合打破了原来具有明确边界的产业分割状态,一方面使得原来建基于明确产业边界之内的商业模式难以适应这种产业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为其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本文着重于探讨在文化艺术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企业如何把握这两大产业融合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可行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选择,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共同繁荣,把我国建设成旅游强国和实现文化强国目标。 一、商业模式及其创新 (一)商业模式的涵义。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一词最早出现于1957年贝尔曼(Bellman)等人的关于商业博弈的构建一文中,并于1960年在文章的标题和摘要中首次出现,但直到2000年,商业模式研究才受到广泛关注。尽管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商业模式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正如管理专家拉里·博西迪所说,几乎任何概念都没有“商业模式”那么多的解释和含义。在这多元化的“商业模式”解读中,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体系论、价值创造论、盈利模式论和战略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商业模式的内涵。 第一,体系论将商业模式视为一个系统,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因素相互联结而成,强调了商业模式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如Tapscott和Ticoll[1]171-172将商业模式称之为商业魔王,建议建立一个包含供应商、分销商、服务供应商、基础设施供应商、消费者的以互联网作为主要商业沟通和交易手段的系统;Amit和Zott[2]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互相联系的若干活动所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并使企业和它的商业伙伴能够创造价值,企业从中分享一部分价值。国内学者罗珉[3]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1)商业模式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必须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的结构;(2)商业模式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机地关联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翁君奕[4]14-16把商务模式界定为一个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和价值保持构成的类似“魔方”的三维空间价值分析体系。 第二,价值创造论则从价值创造的视角出发,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与灵魂,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如Petrovic和Kittl[5]将商业模式视作企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是与包含所有参与者、相互关系之间的联系和过程的复杂社会系统相对应的;Dubosson[6]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新经济范式下的价值创新模式,是企业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彭恩泽(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这里的价值指除了为股东创造利润外,还包括为客户、员工、合作伙伴乃至整个社会提供的价值。 第三,盈利模式论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以盈利为商业模式的目标与衡量标准。如Geoffrey Colvin(2001)认为商业模式就是赚钱的方式。Rappa[7]将商业模式描述为清楚说明一个公司如何通过价值链定位赚钱——“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黄培、陈俊芳(2003)指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标准样式,或从企业运作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在其运行过程中使其收入大于投入而获得利润的标准方式和方法。 第四,战略论。雷家肃(2005)从战略角度出发,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在一个特定的包含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将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企业把上述一系列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反复运用,进行集成与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廖晓(2011)认为,商业模式是通过差异化的价值创新实现企业更多盈利和更大竞争力的一种商业活动方式。 以上各种商业模式的定义,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承认商业模式应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用系统的观念整合各要素,进而从战略的角度考虑运作模式,以达到企业盈利的最终目标。因而,本文综合以上各定义,认为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系统,各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决定了其价值创造的逻辑、价值分享的机制以及赢利模式的实现方式。 (二)商业模式创新及其维度。由于对商业模式内涵理解的多样性及差异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定义或内涵也众说纷纭。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概括为企业以新的、更有效的方式组合不同的构成要素为企业赚取利润,既包括在构成要素方面的创新,也包括在要素间关系的创新。它强调更多的是系统和内在联系,通常不是指单一要素发生的变化,更多地强调若干构成要素同时发生变化或内在关系的改变;根据价值创造论,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生产体系,在带来企业内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的同时,更关注的是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也是一种企业经营战略的变革。总而言之,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企业创新行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有很大的不同,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对时刻变化的外部环境作出反应,发掘新的市场需求,创造新的消费群体,采用新的经营战略,对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制度、模式的整合。 随着学者们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的逐渐深化,很多学者试图从要素的创新出发,通过提高原有要素或改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商业模式创新。郑豪杰[8]在哈佛大学阿普尔盖特(Applegate)教授提出的概念、能力、价值的商业模式三要素模型基础之上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设计维度,即价值主张、业务系统、赢利模式,而联结这三个维度的则是实现方式,并指出在这三个维度中最核心的是价值主张的创新: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起点,因为它直接体现在商业模式所需要实现的客户价值上,关系到如何构建业务系统,确定赢利模式以及分布资源能力等商业模式的其他部分;业务系统的构建是商业模式的核心部分,也是关键资源和能力的体现;赢利模式是指企业利润来源及方式,通常是收入结构和成本结构的一个比较结果。建立在业务系统之上的交易结构既形成成本,也构成收入流,而且企业可以形成多种收益和成本分配机制。 二、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融合的发生,消弥了两大产业的边界,使得两大产业之间的产品边界、业务边界、运作边界以及市场边界都出现了融合,两大产业无论是在产品、业务还是市场都可以彼此渗透交融,从而使原来处于产业分立下的价值创造逻辑发生了改变。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旅游产业和文化艺术产业的融合通过价值链的重组,将原来分属于两大产业的核心价值活动环节融于一体,改变了原来的价值创造逻辑,从而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两大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9]而文化和旅游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如何重新定位客户价值和细分市场,发现新的成长机会;如何重新定义业务的边界,界定利益相关者及其交易关系,构建新的成长机制;如何重新设计赢利模式,培育新的持续赢利能力。下文将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两大产业融合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 (一)两大产业融合与价值主张创新。文化和旅游企业选择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来实现顾客的价值,构成了其商业模式有机体系的起点。在产业分立的背景下,传统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在各自的产业边界内经营,分别向各自的顾客提供文化艺术产品和静态式被动型的“观光游览旅游产品”。随着人们消费层次的提高,消费者愈来愈追求动态化、参与性强、富含文化内涵或者是具艺术韵味的独特体验。文化艺术产品和旅游产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大产业出现融合趋势。“到此一游”并不是旅游企业提供给游客的价值,“独特愉悦的旅游文化艺术体验”才是旅游企业需要努力去满足的真正的客户价值。另一方面,传统上“高高在上,和者众寡”的文化艺术品也往往因为市场的不认可而难以有效地将价值传递给顾客而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将文化内核以广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体验展示,则能更大程度地实现顾客价值。因此,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为适应市场的这种融合需求,无论旅游企业还是文化企业都需要超越原来的产业边界,重新定位客户价值,找到自己的成长空间。旅游景点空间不仅仅是旅游产品的“价值载体”,还可以是能带给旅游者独特体验的文化艺术产品的“价值载体”,文化艺术品也不仅仅是为满足顾客文化艺术需求的“价值载体”,同样也可以成为能带给游客独特文化体验的旅游“价值载体”。这就意味着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可以分离的,可以用更多的内容来丰富这个“价值载体”,也可以利用这个价值平台来整合更多的文化艺术旅游内容资源。 (二)两大产业融合与业务系统创新。企业如何构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从而实现价值主张,这就是业务系统的构建,是商业模式的核心部分,也是关键资源和能力的体现。业务系统的构建需要识别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以及确定与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8]两大产业融合背景下,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与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原来影响文化艺术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也会影响到的旅游产业的业务系统,两大产业的业务系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了各自业务系统的创新。如以山水景观为依托的旅游景区企业,当通过产业融合开发出山水景观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时,旅游企业不但需要关注原来的旅游业务系统,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文化艺术业务系统,从而引起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发生变化。因此,在融合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企业为应对市场的变化必须相应地进行业务系统的创新。 (三)两大产业融合与赢利模式创新。传统旅游企业的产品、定位、业务系统、组织结构和功能、投资模式、成本结构以及营销模式上同质化十分明显,赢利模式基本无差异,主要依赖门票销售获取收入,盈利模式单一,也使我国旅游产业长期陷于低水平经营、粗放式开发的境况。而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灿烂多姿的地方文化往往被束之高枕,不为普通民众所知,面临失传的威胁,更别提转化为商品实现盈利了。产业融合背景下,作为“旅游价值载体”的旅游景点企业,不但可以承载旅游的内涵,还可以承载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内容,突显出其文化艺术的价值,拓展多元化的价值增长点,最终打破原来单一的依靠门票收入的赢利模式,获得多元的赢利模式。理论上来说,旅游景点业可以注入多少有吸引力的文化艺术旅游内容,就可以获得多少种赢利的可能。目前,基于两大产业融合的旅游企业赢利模式主要有:门票收入、文艺演出收入、创意旅游商品收入、文化艺术手工体验收入等等。随着两大产业融合程度的加深,赢利模式将会越来越多。 三、基于两大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产业融合的发生使两大产业的企业面对融合带来的外界环境变化,无论是企业的价值主张、业务系统还是赢利模式都应相应地进行调整,从而带来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即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能路径有哪些?根据两大产业融合的平台,可以发现两大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借助旅游商品这一融合平台,将旅游商品进行文化艺术化开发,实现产品高附加值的商业模式创新。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消费的各类旅游用品和旅游纪念品。其中,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商品的核心代表,是代表旅游目的地或景点特色的最直接的物质载体,不但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热情,有助于增加旅游者在旅游目的的体验性,也会被旅游者带回家作为旅游之后的回味体验,而且能带给旅游目的地或景点更多的收益。但是只有那些具有独特地方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才会真正地激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并强化其在旅游地的体验,也只有那些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力的旅游纪念品,旅游者才会愿意带回家,作为一次旅游体验的美好回忆。因此,能有效提升游客体验的旅游商品必须是以文化为灵魂,以艺术为表现形式的。通过两大产业的融合,根据旅游者的独特性需求,在旅游商品的开发过程中融入文化艺术的创意设计,对旅游商品进行超越传统的艺术设计,对旅游商品的形态、装饰及工艺进行改造,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自然表达形态,使之成为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文化交流媒介,并成为旅游地的形象载体,无疑会引起消费者热切的关注,吸引旅游者的目光,大大提升旅游商品的艺术收藏价值,实现传统旅游商品的高附加值,进而解决景点旅游纪念品雷同、缺乏吸引力的问题,最终扩展旅游企业新的价值增长空间。同时,也为文化艺术业拓展了价值增值点,延伸了产业链条,并为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找到新的路径。因此,借助旅游商品的文化艺术化开发这一融合平台,以旅游商品升级和旅游服务创新提供旅游者旅游过程全方位的旅游文化体验,是传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 广州左岸广告文化有限公司便是这一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践行者。该公司本是一家经营广告创意设计经营的传统文化公司,在其多年为旅游企业和旅游政府部门提供旅游广告创意设计过程中,发现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会,一方面旅游者都渴望在一地的旅游过程中能够带回一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具有纪念收藏价值的旅游纪念品;另一方面,中国各地旅游商品雷同,毫无地方文化特色,更无从谈艺术收藏价值,因而多数情况下旅游者总是失望而归,而旅游企业又苦于无其他创收途径,只能依靠门票收入。于是,该公司凭借其多年从事旅游广告创意设计所累积的资源和能力,越过其现有客户层次将原本为自己客户的客户——旅游者转变为自己的客户,借助旅游商品的文化艺术化开发这一融合平台,以艺术创意的手法将地方的特色文化嫁接于旅游商品中,旨在为游客提供各具特色、广受欢迎的旅游商品。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了一百多种具广州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食品、用品和纪念品,大大丰富了广州旅游商品的品类,提升了旅游商品的附加价值,很多已成为旅游者游览广州的必买产品,并且通过和景区的合作,也强化了旅游景点的体验性,增加了景点的创收来源,获取了更好的效应。此外,通过和传统制造企业的合作生产旅游商品,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二)依托主题公园这一产业融合平台,通过文化艺术产品的旅游化开发,实现多轮价值增值的商业模式创新。1955年,美国沃尔特·迪斯尼在拍摄了许多受欢迎的动画影片,捧红了米奇老鼠、唐老鸭等卡通明星之后,通过开发新技术,依赖“幻想工程师”(Imagineer)将科技和艺术完美的融合,借助游乐园式的地域空间载体将银幕上的卡通形象及故事情节予以立体地再现,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由此大大地扩展了文化艺术产业的价值空间,并开创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一代商业业态和模式。借助于主题公园空间这一“价值载体”,许多文化艺术产品可以进行再开发,获得新的空间展示,文化艺术产业的价值空间得以拓展和延伸:电影制片公司将其外景基地转变为以电影电视的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新型主题公园,使其获取新一轮的价值增值;游戏制作公司将虚拟的游戏场景、人物、道具实体化转变成游戏主题公园,可以延伸其价值链,获取新的价值增值点;舞蹈、音乐、舞美、时装等文娱艺术表演由原来的室内展示空间转变为实景的室外大舞台,获得多点价值来源……。另一方面,旅游产业也因为文化艺术产业的融入,打破了原来单一的以静态旅游资源展示获取门票收入的经营模式,通过主题氛围的营造、旅游设施的设计以及旅游活动内容品质的提升,全方位地调动游客的感官体验、增强旅客的参与性,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同时,实现其主题的多轮开发、多轮价值增值的长效发展。[10] 依托主题公园进行文化艺术产品再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扩大了价值对象的范围。以迪士尼公司为例,迪士尼的顾客群体实现了大范围的扩大,不仅包括爱好动漫影视的儿童和青少年,还包括大量的成年人、老年人;对顾客需求进行了重新定义,迪士尼能够很好地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从而提供一个将梦幻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平台,使游客既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动漫的乐趣;此外,将文化艺术产品进行主题公园式地开发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服务,由传统的文体艺术观赏性产品转变为体验性产品,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路径也相应地发生巨大变化,企业能够更多地与顾客进行交流,提供直接的产品与服务;从盈利模式来讲,企业由传统产品的销售开始转向公园门票、食宿以及娱乐活动等,实现了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三)以旅游表演和文化节庆活动为产业融合平台,创意地运用地方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实现文化艺术和旅游产业价值网络整合的商业模式创新。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地方文化艺术形式,这些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艺术形式对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创意地运用这些文化艺术形式,通过改变场地、变换活动形式、重组和完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主题的营造,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策划组织相应的节事旅游,可以将文化艺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价值活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节庆旅游价值网络,共创文化节庆价值,创新两大产业商业模式,提升旅游地形象,实现两大产业的良性发展。如我国香港通过对地方的文化艺术习俗的创意策划、开发了一系列精彩的旅游节庆活动,如每年春节的花车巡游,烟花汇演,以及圣诞期间遍布各大商场的艺术装置展览,提升了香港旅游的新形象,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之珠”。又如华侨城通过创意造节,形成了“月月有节过”的欢乐场面,民俗村的傣族泼水节、世界之窗的国际啤酒节、欢乐谷的国际魔术节、玛雅狂欢节,已成为华侨城文化旅游的经典品牌,也使华侨城成为我国开创文化旅游新模式的典范企业。此外,依托传统旅游景观资源,创意挖掘特色文化,将剧场舞台表演以及各种造型艺术、流行文化、民间活动和节庆融合于一体打造出的,以“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则成为旅游节庆演出市场的新宠。[11] 将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创新型地运用,打造出文化艺术类主题节事旅游,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求新求异的需求,还能够吸引大批的潜在顾客,同时也是一种盈利模式的创新。节庆活动相比于传统的旅游活动或文化艺术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能带动相应的食、宿、游、购、娱等多方面的收入,实现多样化的收入来源。特别是节事旅游作为企业价值网络的整合者,不仅将旅游产业与文化艺术产业整合,同时紧密联系活动举办地的相关企业,发挥较大的协同效应。 (四)将城市新兴街区或休闲购物中心作为产业融合平台,通过文化创意改造,将时尚的文化艺术元素融合到传统的旅游休闲中,实现旅游休闲购物整体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文化传承的老建筑、老街区,因为代表特定的历史文化气息,往往成为人们缅怀历史、怀旧的好去处。但因为破旧,又难以吸引更广泛的游客,如果将其加以艺术创意的改造,进行历史情境化再造,既能保持原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又能注入时尚的文化艺术元素,无疑会使老街区焕发出新的光彩,吸引更广阔的人群,不仅满足人们观光旅游的一般需求,更是提供给游客特定时空全方位的情境化体验旅游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拉动相关产业以及整个城市的发展。在世界的旧城改造运动中,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这样的老街区,成为当地的城市文化旅游形象的代表,吸引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如世界旧城改造的先驱—美国纽约的苏荷区由“贫民区”变成“Loft生活方式的发源地”;中国北京的铜锣鼓巷从破旧的胡同街区成为城市白领的休闲首选之地,在传承北京特有的胡同文化的同时,又展示着北京现代时尚的文化气息。还有四川成都的宽窄巷、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都是成功地将当代文化艺术注入老街区,从而使其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焕发新生的典范。 随着高收入群体数量的增加,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和体验个性化与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提供单一购物服务的“百货店放大版”的传统购物中心已经越来越不被市场认可。通过文化主题的注入、艺术化的创意布局,为客户提供的不再是单一的购物服务,而是围绕顾客的购物需求提供完整购物体验服务解决方案。日本东京郊外的购物广场GardenWalk便是以花为主题园艺的艺术购物中心,通过人行道上的花形设计、购物中心外部的花形绘图,使整个购物中心成为一个城市花园,人们来到这里不仅能买到所需的园艺材料,还可能得到整个园艺材料配置解决方案以及独特的园艺购物体验。而伦敦东南部的蓝湖则是采用“自然生态+购物+休闲”的融合模式所形成的多功能购物花园。购物中心身处7个大小不同的湖泊,形成水乡交错的天然景致,并在室内外交错搭建艺术展示空间,根据走廊、中庭和露台等不同区域的特点展示艺术品,举办不同风格的演出和文化活动,通过商业业态与环境的有效融合,给顾客带来了全新的休闲购物体验,从而保持络绎不绝的人流量。香港的K11也是这样一种集艺术、餐饮、休闲、购物于一体的购物艺术馆,通过采用自然的设计元素,结合艺术雕塑像,打造艺术长廊,开创游客购物旅游一体化的体验式旅游,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可以分享艺术大师的艺术创作,使其成为香港文化艺术与旅游购物产业融合的新一代旅游景点。 可见,新兴街区和主题商场的创新模式也很好的切合了当代消费者的日益重视的个性与体验需求,为企业产品注入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满足了消费者的审美与文化需求,最大程度的为顾客创造价值,并且通过提供附加产品(如免费的艺术品观赏)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休闲购物体验,改变了盈利源和盈利方式,形成独特的盈利模式,成为两大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又一重要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五)将工业遗产(老厂房)作为产业融合平台,通过创意性的保护利用,引入文化艺术和旅游新业态,打造出新型的旅游艺术园区,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商业模式创新。随着服务以及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工业的外迁,遗留下大量的工业空置厂房和废旧设施。通过对这些旧厂区里闲置厂房和废旧设施的创意改造,使之成为新的建筑艺术品,并引入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酒吧等文化艺术和旅游新业态,打造出新型的旅游艺术集聚区,并采用“双赢”理念,借助有效的分工和合作机制,使之与园区内各企业建立长期稳固和互惠互利的共赢伙伴关系,形成一个动态网络的协同产业系统网络,共同为游客提供文化休闲体验,从而开创出继承城市历史文脉,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并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价值。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M50、广州的红砖厂,便是按这一创新路径发展起来或正在发展的旅游艺术园区。 旅游艺术园区这一商业模式的出现,能够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盈利模式的多样化,但最主要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它的价值体系上,旅游艺术园区作为一个价值体系的承载者和集成者,紧密联系价值网内的各种价值伙伴,如画廊、设计公司、酒吧等,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构成独特的价值活动体系,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四、结论与启示 伴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大发展时代的来临,原来具有明确产业边界的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价值主张,调整其业务系统以及重构其盈利模式,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才能适应这一产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产业融合也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借助不同的产业融合平台,选择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但是从现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来看,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更注重从消费者另类的旅游需求出发,从根本上思考设计企业的行为,视角更为外向和开放,为游客创造旅游文化的核心价值。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伴随着旅游文化体验、旅游商品及其工艺设计和旅游组织等的创新,能够更好满足游客需求,给游客带去的不只是旅游过程的体验、旅游后的回味体验,更需要的是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价值提升,提供全新的独特产品或服务,开创一个全新的可盈利产业领域,一个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装置品。然而,如何利用产业融合机会,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强化具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以前瞻性的视角发现融合点,保持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先性。文化艺术产业具有创意性、高辐射渗透能力及高附加值的特点,旅游产业则具有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和关联度高的特点,两者都具有融合性强、市场需求旺盛的特点。在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中,产业融合并不是两大产业价值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将两大产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有效组合并综合了原来两大产业的价值链优势,从而产生出1+1>2的融合效益。[12]文化艺术产业链的很多环节可以为旅游业所用,而旅游产业链中的一些环节则可以成为文化艺术的创意载体。因而,两者具有非常广阔的融合空间和丰富的融合点,可带给企业无穷的商业模式创新机会和多样的创新路径。只有前瞻性的发现融合点,才可能把握商业模式创新机会,选择合适的创新路径,确保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先性,赢得市场竞争的先机。 (二)在两大产业融合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文化的独特性,保持商业模式创新的差异性。商业模式创新是在外部客户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演变趋势下,结合自己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动态调整的变化过程。前瞻性地发掘融合点,保持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先性,虽然能为企业赢得竞争先机,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往往会缩短这一先机的时间。这就要求商业模式本身必须具有不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的创新特性,而只有文化,只有在两大产业融合过程中,创意地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旅游文化价值,才能保持商业模式创新的差异性,确保竞争优势。 (三)培育两大产业融合中的各类市场主体,注重基于市场的商业网络和融合产业“生态圈”的构建,保持商业模式创新的可持续性。从旅游消费的角度来看,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是涉及到旅游过程中吃、住、行、游、玩、购、娱等各要素的整体需求,而这多元的要素需求却往往是由各市场主体分散提供的。因此,在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过程中,必须注重各要素主体的融合发展,及从旅游者消费需求出发构建价值网络和融合产业的“生态圈”满足其整体需求,这样才能确保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抵御同类模仿的进入壁垒,保持其长效竞争性。标签:商业模式创新论文; 旅游产业论文; 产业融合论文; 顾客价值论文; 产品价值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独特体验论文; 创意产品论文; 旅游收入论文; 旅游开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