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平县医院 河北承德 068250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疏肝利胆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12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58.62%,观察组有5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82.76%。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疏肝利胆法;胆汁反流与性胃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75-02
在临床治疗中,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范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病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主要病理表现为幽门括约肌的功能失调,以致胰液或者十二指肠液反流进入胃部,胆汁酸就会因为对胃粘膜的损伤而发生病变。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胃镜技术的发展,该病在临床上的检出率也逐渐提升。传统的西医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且极易复发。为了探讨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我院对58例相关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的诊断标准。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为26-78岁,平均年龄为(49.6±2.3)岁,病程为1.3-5.6年,平均为(3.2±0.6)年。观察组共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为22-76岁,平均年龄为(48.7±2.6)岁,病程为1.4-5.7年,平均为(3.4±0.8)年。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和病程,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具体方法为: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鲁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90158),每次5毫克,3次/天,宜在每次餐前0.5小时服用。同时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湖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59247),每次20毫克,2次/天。另外,还需要口服硫磺铝咀嚼片(湖南安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43020859),每次1克,3次/天。观察组则采用疏肝利胆法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其基础方为:15克白芍药、15克茯苓、15克柴胡、12克木香、12克香附、12克枳壳、12克栀子、12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黄芩和3克甘草。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进行添加,加水煎服,每次1剂,分早晚2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具体的评价标准为:(1)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黏膜组织恢复正常,且经胃镜检查无反流现象;(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黏膜组织改善,且反流明显减少;(3)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反流有所减少;(4)无效:临床症状、胃黏膜组织和反流现象无明显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P<0.05时,则表明每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有12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58.62%,观察组有5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82.76%。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两组胆汁反流与性胃炎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298(27.59) 6(20.69) 3(10.34)12(41.38)17(58.62)*
观察组2910(34.48)10(34.48)4(13.79) 5(17.24) 24(82.76)
x2/////4.0775
P/////0.0434
注:和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从现代临床医疗的角度来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就是胆汁反流进入胃部,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腹胀。从传统的中医角度来说,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反胃、胃脘痛等疾病的范畴。同时,中医认为,肝脏的主要功能就是疏泄,而且胆汁的生成和排泄都是依靠肝脏的疏泄和胃气的合降,所以胃气的运行、胆汁的分泌都和肝脏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
鉴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以肝失疏泄为主要病理环节,所以中医治疗应以疏肝利胆为基本治疗原则,从而达到安胃之目的;中药方中柴胡轻清升散,疏肝透发,降肝胆之逆;枳壳疏解肝气,消积导滞,行气除胀;白芍药缓急止痛;半夏、茯苓、陈皮降气利胆和胃;黄芩清热燥湿;香附理气疏肝;木香行气止痛;栀子配合黄芩清热利湿,利肝胆;甘草清火解毒,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借鉴古方柴胡疏肝散及左金丸之意共为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和胃之效。
在本组研究中,采用疏肝利胆法治疗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76%,显著高于采用传统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的58.6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的实验结果充分表明,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满意,该方法通过减少胆汁反流$修复黏膜组织等,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红志,周永安,周翠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02(14):25-26.
[2]廖慧,廖玲,邹志红.自拟疏肝利胆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06(21):28-29.
[3]张梅.疏肝利胆降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 2007:2.
论文作者:赵九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0
标签:胆汁论文; 胃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有效率论文; 法治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