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学好语文才能继承和发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语文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更加的得心应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给小学语文教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各个教学阶段都体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革新。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样需要进行改变和完善,以应对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在语言环境上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也正因为语言环境的关系,也造成了语文学习过程中可能受到日常生活的影响,变得易学难精,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更上一层楼。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核心素养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常常是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最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古代便是以‘读书识字’作为第一要务,学生入学要学《三字文》、《三字经》等蒙学经典,稍成长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等等,学成之后就能引经据典,也能满口之乎者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背书识字,吟诗作对式教学,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对语文教学做出一定的改革。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一般是作为课堂的主导,掌握着课堂的节奏,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又常常缺乏趣味性,在该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很难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学目标和计划往往难以完全实现。
而小学语文教学往往难度较低,作为我们的母语,有着语言环境和应用环境的先天优势,因此往往通过考试成绩难以直接暴露孩子核心素养缺乏的根本问题,而等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较难的语言知识时,核心素养的缺乏让他们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能力都存在巨大的劣势,导致我国的语文教学常常易学难精,而对于语文学科本身,需要一部分精通的人才将我们国家的文学传递到世界,将我们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延续,在这一点上,母语反而存在了一定的劣势。
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思维和教学模式,主动去了解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的内容,之后结合教学实际,对课堂进行更加的合理的改革,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从一个控制者到一个辅助者,实现由‘教’转向‘导’的变化,提高课堂效率,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可能,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治能力较差是他们的弱点,但是同样的,这个年龄段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学习能力和钻研能力都非常的出众。对于教师来讲,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配合素养,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巧妙的利用他们的年龄特点,扬长避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探索。
而通过设置问题,能够起到上述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还能提升学生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不过,设置问题有一定的技巧,难度太大可能直接将学生吓退,产生厌学心理,难度太小又让很学生不懈去思考,如果问题的答案单一,可能在出现答案后,其他学生便不再思考,因此,设置问题要设置带有一定趣味性,贴合学生实际的,开放式问题,问题与课文相关,但是不必完全拘泥于课文,要知道,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应该更加的发散和漫溢,这样才能让学生收获更多。
例如,在讲授课文《我选我》的时候,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候补的‘补’、教室的‘室、’委员的‘委’、愣住的‘愣’、鼓掌的‘掌’等,文章的内容大概是班级里原本的劳动委员转学了,老师希望选出新的同学担任候补的劳动委员,就在大家叽叽喳喳的讨论的时候,一个学生举手说:“我选我。”并对原因进行了阐述,之后教室内爆发热烈的掌声。故事非常简短,如果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认识几个生字,那么这篇文章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没有丝毫的意义。
于是教师设置问题——为什么王宁说“我选我”的时候,同学和老师的表现都是愣住了?紧接着深入提问,为什么王宁解释了自己选自己的原因之后,同学和老师会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呢?最后又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说“我选我”吗?
三个问题,由浅入深,逐渐开放,也逐渐增加了难度,非常贴近学生自己,于是大家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围绕着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并且一些学生也从心里佩服王宁的勇气和她对责任的担当,希望成为这样的人,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了文章内层的东西,可谓收获颇丰。
三、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实际上,自我国实行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程标准以来,小组讨论始终伴随着我们的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过,真要说小组讨论和学习的作用,很多学生和教师可能都会表示浪费时间、让课堂不可控、看似热闹非凡,实际就是在闲聊天的小组讨论学习模式,自问世起就饱受争议。
但是,小组学习和讨论,是现阶段唯一的一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让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全都参与到教学中来的一种方法,也是因此,对于大部分的教师,小组学习都不敢轻易的舍弃,但是通过对各个中小学进行长期的调研和教师之间的研讨我们也发现,小组讨论的过程,使得教师内的纪律往往不可控,一部分学生可能就是浑水摸鱼、装模作用,由于课堂整体环境比较吵闹,教师难以对课堂纪律和节奏进行把握,小组学习往往变成了形式主义。
针对这种情况,想要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教师想办法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让更多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受益。
例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该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物理知识,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想法非常精彩,这是长时间独立思考的结果,更是综合的知识的不断积累的结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进行讨论,让学生对此了解更多。
结束语
总之。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素养,一般可以归纳为语言的应用,文章的理解,缜密逻辑的养成等方面,核心素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大要素,需要教师提升课堂效率才能让学生更多的掌握,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魏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36.
[2]齐云.试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35-136.
[3]程红波.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65.
[4]王丽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8):55.
论文作者:龙小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核心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