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分析3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脱屑型间质性肺炎以及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患7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所选病例的病理、临床以及高分辨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本组7例病患的发病年龄为(53.24±6.24)岁,女性多于男性,且有不同程度的咳痰症状,部分伴气短以及咳嗽等症状。对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病患来说,存在有velcro啰音,高分辨CT检查提示有磨玻璃样变的情况,通常分布在胸膜下方。对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患来说,存在沿着支气管血管束进行分布的实变,部分伴磨玻璃样变。脱屑型间质性肺炎通常存在胸膜下磨玻璃样变的情况。结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脱屑型间质性肺炎以及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患的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比较无显著差异,但高分辨CT特征性改变能够对这3种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进行清楚地显示。
【关键词】高分辨CT;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
临床上,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属于是一种良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为肺实质炎症以及纤维化,且包含有7种临床病理类型,当中,特发性肺纤维化能够根据特异性临床表现,并通过高分辨CT和肺功能检查和其它的6种进行有效的鉴别,但对于其它的6种病理类型则只能利用肺活检法进行诊断[1]。因早期的正确诊治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预后以及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意义,所以,临床需要加强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力度,以尽可能的提高本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早的对症治疗。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3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病患3例、脱屑型间质性肺炎病患2例以及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患2例,年龄为45-73岁,平均(53.24±6.24)岁;女性有5例,女性有3例;病程在2-14个月之间,平均(6.93±0.97)个月。本组所有病例都有完善的病历资料,依从性良好,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7例病患都有咳痰症状,5例伴气促症状,6例伴咳嗽症状,多数为轻咳,且大部分为白痰。4例病患有发热症状,3例有胸痛症状,2例有上呼吸道症状,2例全身不适。在临床症状上,3组病患间无显著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间质性肺炎中,velcro啰音为比较特异的一个肺部体征,3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病患都存在肺部velcro啰音,1例脱屑型间质性肺炎病患存在肺部velcro啰音,2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患不存在肺部较为明显的阳性体征。本组7例病患中,有3例存在吸烟史,当中有1例为脱屑型间质性肺炎者。7例病患都没有明确的家族史,5例肺功能检查提示,1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病患的弥散功能明显降低,余下4例病患的肺功能检查结果都提示基本正常。
1.3 影像学检查
3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病患的高分辨CT检查提示,磨玻璃样影,小叶间隔明显增厚,且存在结节影。当中,磨玻璃样影通常分布在胸膜下方部位。1例高分辨CT检查提示支气管扩张,该例病患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者。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者存在沿着支气管血管束进行分布的实变影,部分伴磨玻璃影。脱屑型间质性病患的胸膜下方存在磨玻璃影。大部分患者都存在有不规则线状影,无蜂窝状改变的情况。
1.4 其它检查结果
5例病患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提示,巨噬细胞比值明显降低,其降低幅度在0.33-0.89的范围之内。大多数为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增高,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患的淋巴细胞比值是0.23,3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病患的淋巴细胞比值依次是0.11、0.15以及0.36,1例脱屑型间质性肺炎病患的淋巴细胞班子和为0.62。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患的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增高,为0.24,余下病患的中性粒细胞比值为0.02-0.03。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的比值为0.01-0.03。
2 讨论
对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主要包含有7种临床病理类型,当中尤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脱屑型间质性肺炎以及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最为常见,且其预后也比较好[2]。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包含了肺泡壁炎症与纤维化这两种特异性病变,隐源性机化性肺炎通常会累及肺泡以及肺泡管,伴或者是不搬支气管腔中息肉阻塞的情况[3]。脱屑型间质性肺炎以肺泡腔中聚集了大量的巨噬细胞为主要病理特征,患病群体一般为吸烟者。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与脱屑型间质性肺炎大部分都属于亚急性发病,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发病比较缓,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4],大部分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病患的发病年龄为50-60岁。Velcro啰音通常发生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以及脱屑型间质性肺炎中,而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则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5]。对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患来说,其高分辨CT的特征性比较突出,有沿着支气管血管束进行分布的实变影,部分伴磨玻璃样改变的情况。通过高分辨CT检查能够将患者肺中的病理表现清楚地反映出来[6]。
因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以及其它的常见呼吸道疾病低,且不需要通过肺活检来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所以,临床医师应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其自身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认知程度,同时采取一种可行性比较高的手段来对患者进行诊断,可显著提高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郭晓娟,包娜,张镭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高分辨率CT征象特点的量化比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11-15.
[2]何权瀛.对结缔组织病引发弥漫性肺病临床影像学分型的几点意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2):939.
[3]朱春梅,曹玲,黄荣妍等.肺表面活性蛋白基因突变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2):84-89.
[4]阳俊,胡克.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6):438-442.
[5]塔西甫拉提·阿吾提,巴哈提·哈力亚,迪丽拜尔·克力木霍加等.小儿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6(6):497-501.
论文作者:胡利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性肺炎论文; 病患论文; 间质论文; 异性论文; 特发性论文; 症状论文; 特征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