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生态课堂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论文_石春秀

小议生态课堂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论文_石春秀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石春秀

论文摘要: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自新课改实施以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然而,由于对合作学习缺乏本质的理解,数学走进了一些误区,呈现出虚假繁荣景象。本文对这些误区进行梳理并反思,希望能够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课改;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2001年新课改广泛实施以来,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和宠爱,更成为教师们开展公开课常用的必备环节。它给传统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使现代课堂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一、方法训练是合作学习的首要步骤

合作学习下的数学课堂之所以呈现虚假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约翰逊等人曾明确指出:“仅仅把学生分到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这本身并不能保证一定就能产生合作。”[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以前,应该对学生做方法指导,主要包括目标确立、任务分析、角色分配等。在小组内推选一名较有领导才能的学生作为组长,引导学生每次开展合作学习前,先集中对任务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本次合作学习的需要实现的共同目标,进而自觉分工,准确定位每个组内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如收集整理资料、做分析记录、代表本组发言、进行补充和小结等等,确立组内各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努力。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训练,能够使学生逐步熟悉合作学习的流程,打破以往合作学习课堂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增强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在互动交往中形成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使课堂合作学习发挥最大功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监督指导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支撑

在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坐视不理”,完全放权给学生。教师应“下放”课堂,走进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的互动过程,倾听学生的交流对话,做个有心人,对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来评估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业进步。当然,教师也可以训练学生和利用学生做观察员,完整地观察和记录每个小组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除此之外,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而,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能够倾听到学生的内隐的思维过程,它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教师应根据具体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以辅导,维持讨论秩序。

三、评价反思是合作学习的质量检验

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做出评价,以评估小组完成任务的质量。教师的评价和总结不能仅限于合作学习的结果,还应充分关注和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过程、方法以及相互合作的行为。合作学习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价小组的整体表现,由此设立最佳合作小组奖,以增强小组集体荣誉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小组的成绩便不能完全代表组内每一个成员的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由此设立优秀个人奖,以激发每个成员都成为共同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发挥最大能量。

四、教育创新为小组合作学习创新起航

(1)合作中关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因而教师们应该采用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形结合的形式,不要“分数至上”,要能够关心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分数不是唯一,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受表扬和鼓励的体验,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埋下种子。既要关注智力的评价,还要给学生思想、能力、情感等方面做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开阔视野,发散思维,这样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便有了原动力。每一个学生,成绩或好或坏,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教师要充分地挖掘,让更多地学生受到激励,感觉到自己的价值,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改变学生以往的心理倾向,让他们感到“安全”,进而不断地激励自己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民主的管理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同和尊重

民主型的管理方式让学生自己当家做主,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管理不再是让学生唯命是从,管理不再是班主任独自制定只约束学生的制度,民主化的管理还能够缓和紧张的师生关系,让班级气氛更加融合,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能够激励着他们问题意识的加强,学生便能主动地提出问题、敏锐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创新的火花也会在不经意中迸发,创新精神也必将远行。

(3)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依赖良好的心理环境,很难想象,一个心理恐惧、害怕、不安的人如何能够拥有想象的无限力量。当然学生心理环境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需要深入内化。爱、理解和宽容是心理建设的良药,只有学生感到了这些,他才能在学习中找到宽慰,才能在创新的这条道路上自由驰骋,无拘无束。沐浴在民主、团结、有爱的阳光下,体验在“安全”和“自由”中,学生的心才会真正敞开,迸发出无穷的力量,那种力量巨大和无可想象,创新精神的形成也便水到渠成。

真正的合作学习需要走出这些误区,在合作学习的前期开展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方法训练,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的深刻内涵,明确组内每个成员的个人角色和责任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监督学生的合作行为,辅导合作中的难题,提供指导性的意见,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更加流畅和有效。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及时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做出恰当的评价,设立奖励机制,激发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学习,为日后合作学习取得实质性进步提供保障。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发挥真正发挥作为新型学习方式的最大功效,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新气象,为新课改的有效实施贡献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干获得全面发展其才干的手法,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交流的很好方式,让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既体现了生态课堂的特质,又让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我们会继续在这种教育学习方式的引领下,让每个孩子开心的走进课堂,快乐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佑清.课程论新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48-250.

2、郑淑贞,盛群力.在合作学习中促进生生互动的有效策略[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 7) .

3、汪霞.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J].教育科学研究,2004,( 12) .

论文作者:石春秀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  ;  ;  ;  ;  ;  ;  ;  

小议生态课堂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论文_石春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