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南地区论文,信息化建设论文,因素论文,商贸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和广西三省一市一区,位于我国西南部,西依青藏高原,北邻黄土高原,东临南海,地跨东经 97°21′~112°04′之间,北纬20°54′~ 34°19′之间,面积137.32万,占全国的14.3%。2005年,西南地区的生产总值为19933.23亿元,占全国GDP的10.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235.5亿元,占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的10.77%,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 7902元和286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67%和55.82%。西南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落后,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不发达,商贸业信息化水平低,商贸业发展落后,但西南地区具有建设地区商贸中心和面向东南亚、南亚开展商贸活动的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储存形式和光速的传递速度将深刻地影响商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物质生产信息和消费信息在时空上的阻隔,将被计算机网络的联结所打破。物质生产与销售方面的竞争,会随着信息作用的提高而被信息竞争所替代。作为构成现代社会资源三大支柱(物质、能量和信息)之一的信息资源将成为未来世界中最重要的资源。开展好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商贸中心的基础和前提,是增强商贸中心聚合辐射功能,实现流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为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由单一实体商贸中心向实体商贸中心和虚拟商贸中心共同体转化。
一、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内涵与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界定商贸中心和信息化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界定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内涵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的基础和前提。
(一)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内涵
1.商贸中心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英国购物中心专家纳丁·贝丁顿(Nadine Beddington)认为购物中心是在统一管理之下规划建设的商业综合体。[1]我国学者曾庆均提出,商贸中心是以专业化协作组织方式和不断更新的经营形态,大规模、低成本、高效密集地实现商贸流通功能,对大范围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集中区域或中心城市。笔者认为,商贸中心是商贸产业、商贸企业和商贸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是在横向实现多元化买卖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大规模服务性综合体。商贸中心以大量的商品流通、商业信息流通及货币流通为主要活动内容。商贸中心凭借较雄厚的物质基础,较强的经济实力,以及各类信息特别商业信息等优势,发挥其组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商品、资金、信息的大量流通的主要功能,形成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强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商贸中心按层级(规模和影响力)划分,可分为国际商贸中心(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国家商贸中心(如上海、北京)和地区商贸中心。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属于地区级商贸中心。
2.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内涵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是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的简称,是地区性商贸中心体系。笔者依据对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重庆市中心区(重庆都市发达圈十渝西经济走廊)、成都、昆明、南宁、贵阳五个商贸中心竞争实力实证评价的结果(见表1),来确定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一、二级商贸中心。从表1可知,重庆市中心区、成都两商贸中心的竞争实力分值相差较小,而昆明、南宁、贵阳三商贸中心的竞争力实力分值与上述两商贸中心相差较大。因此,笔者选择重庆市中心区和成都两个商贸中心作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的一级商贸中心(主商贸中心),昆明、南宁和贵阳三个商贸中心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二级商贸中心(副商贸中心)。至于比这五个商贸中心城市更小的中小商贸中心城市则是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的三级商贸中心(辅商贸中心)和四级商贸中心[2](P112)。笔者认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是指通过选择西南地区的一级、二级、三级商贸中心为大节点,以联系这些节点的铁路、公路、河运通道为干线及这些干线上的中小商贸城市和商贸城镇为小节点,按照“点轴”开发理论的要求构成大中小商贸节点结合、空间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由点线结合交织而成的商贸中心网络体系。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中的三级商贸中心有重庆市的万州、涪陵、黔江、江津、合川、南川和长寿;四川省的自贡、内江、泸州、宜宾、南充、攀枝花、德阳、绵阳、乐山、广元、雅安、遂宁、西昌、达州和巴中;云南省的大理、曲靖、丽江、昭通、玉溪、个旧、景洪、保山、楚雄和瑞丽;贵州省的遵义、毕节、都匀、安顺、六盘水和铜仁;广西的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钦州、梧州、玉林、贵港、河池、崇左和百色。
表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竞争实力分值
商贸中心名称商贸中心竞争实力分值
重庆市中心区商贸中心0.99318306
成都商贸中心0.98724338
昆明商贸中心
-0.33707016
南宁商贸中心
-0.80211288
贵阳商贸中心
-0.84125158
数据来源:徐孝勇:《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西南大学2005年学位论文,第112页。
表2 工业化社会与信息化社会经济特征对比
资料来源:刘经贤:《信息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发展思考》,中国电子产业信息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内部资料。
(二)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信息化的内涵
日本学者梅棹忠夫1963年发表的《信息产业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信息化问题。1967年,日本的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小组提出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概念,信息化是指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3](P167)。信息科技界的专家认为,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并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与工业化相比,信息化是经济和社会形态从物质生产为主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创造价值为主的转变过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的转折。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的经济特征对比见表2。笔者认为,信息化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技术进步和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的核心是资源共享,其主要特征是数字化和网络化。
2.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开展好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商贸中心的前提。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而言,要摆脱不发达状态,迅速发展生产力,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在实现工业化、市场化的同时,推进信息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对商业流通现代化起着加速器作用,信息化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流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根据商业信息化要求和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流通业技术与管理手段创新;(2)信息服务中心建设;(3)物流信息中心建设;(4)电子商务发展;(5)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发展;(6)商贸信息网站建设;(7)电子化中央商务区 (E-CBD)建设。此外,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还包括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这里的信息系统包括实时收银系统(POS)、商业MIS、顾客关系管理(CRM)、电子订货系统(EOS)、商业ERP、商业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GIS、 GPS和自动分拣系统(ASS)等。信息技术包括电子商务技术、POS机、自动识别与收集技术、射频技术 (RF)和以光纤通信、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为载体的现代通信、网络、数据管理技术等。
二、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地区性商贸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受制于区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差异及变化影响着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和结果,造成不同地区商贸中心的发展差距。西南地区存在着以下影响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因素。
(一)信息化基础水平分析
西南地区都比较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云南省建设了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其电子政务门户网在2005年居全国第八位和西部第一位;成都市建立了“成都通”电子商务平台;重庆开通了“重庆网上大市场”电子商务平台;贵阳建立“贵阳通”公众信息网;南宁市已规划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城市信息化平台”等。此外,西南地区的长安汽车、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和重庆商社集团等企业也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地处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信息化基础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网络规模较小,网络建设投入少、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网络互联程度低;各商贸中心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既有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和南宁等都市,又有信息化水平低下的民族地区城市。(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已建成数据库的维护、更新、市场开发工作较滞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3)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水平低。信息技术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应用程度较低,企业信息化滞后。据调查显示, 44.8%的四川省中小企业,每年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低于1万元。对成都市50家重点优势企业和20家成长型科技企业的调查表明,超过60%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仍停留在初级水平。[4](4)信息产业发展滞后。信息产业在地区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低;整个西南地区仅成都市有托普集团、国腾集团、汇源科技和迈普数据等几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软件企业;信息服务业起步较晚,基础弱;信息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信息咨询业未形成规模,信息商品化、社会化程度较低,信息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5)环境建设力度不够。信息化知识的普及程度低,社会信息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体制不健全;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匮乏;信息化安全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6)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商务模式为信息发布。同时,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网上支付、实物配送和信用等电子商务系统工程重要环节的“瓶颈”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型企业家
长期以来,流通业一直被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而人为地忽视了其技术创新。为缓减就业压力,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在发展中遵循“就业优先原则”,担心技术创新会引致结构性失业,对信息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实践表明,高速成长的企业无不是在创新型企业家的推动下发展的,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机会的发现者和技术创新的发动者。然而,西南地区拥有专业技术背景的企业家很少,许多流通企业管理者没有技术创新的欲望和动力。
(三)地方政府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商贸企业还不能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就需要政府加大科技投入来推动其技术创新。然而,西南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资金来支持商贸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商贸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西南地区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这种传统观念导致了当地政府忽视对流通业的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支持。
(四)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推进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和流通技术创新的根本保障是人才。但长期以来,商业部门人员素质偏低,技术人才短缺。经济发展水平低,工资待遇低,致使许多流通业专业技术人才跳槽到其它行业或外流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就更加剧了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流通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
(五)市场结构分析
西南地区市场结构不完善的本质在于企业缺乏具有市场力的垄断或仅有低层次的较大规模,缺乏有效竞争或仅有分散经营的小规模,这种市场结构既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能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一是商贸产业市场集中度过低。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市场力(market power)越大,创新努力程度越强。而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大而全,小而全”的市场结构不利于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2005年,中国连锁企业百强中西南地区仅有7家,其中规模最大、全国排名12位的重庆商社和这7家的销售额分别为150.5417亿元和298.2991亿元,仅为排名第一的百联集团的 20.89%和41.39%。二是商贸企业产品差别化程度较低。
(六)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中介组织运作不规范、人员素质较低、机构设置不合理、技术设备落后等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供需方面的桥梁作用,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尚未建立健全。这既不利于商贸中心为商贸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关信息,也不利、于流通技术创新的扩散、传播,从而阻碍了其商品化、产业化进程。
以上因素造成了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流通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低于该区其他行业和我国其它地区商贸中心。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流通产业与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三、加快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地处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属于后发型地区级商贸中心,其信息化建设受制于以上种种不利因素。为消除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和我国发达地区商贸中心、国家级商贸中心和国际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差距,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推进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加快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向现代商贸中心发展转化的步伐。
(一)树立“大网络”概念,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调控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应突破条块体制的束缚,树立“大网络”的概念,采取联合共建的方式。对西南地区现有“一家一户”封闭运行的“信息中心”,通过统一规划,采取联网的方式,按照效能、方便的原则进行跨部门、行业、系统和地区重组,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应贯彻重点推进、协同发展的原则,可率先在重庆市中心区、成都、昆明、贵阳和南宁商贸中心城市建立起以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带动该区其他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还应建立网络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培育第四方物流。此外,西南地区商贸中心要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拓展电信网络,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支付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认证体系、信用体系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提高电子商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5](P84)
(二)建设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中心是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商贸中心提供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中心,这是物流系统的中枢神经,也是进行物流过程调控的前提与基础。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信息服务中心可设在重庆市中心区、成都、昆明、贵阳和南宁的商贸中心内。其功能是指导并服务于商贸中心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通过信息化带动商贸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举措有:(1)建立和完善流通基础信息平台。重点建设好商业情报中心数据库和商业门户网站——西南地区商业信息网,逐步完善“商贸信息”网上直报系统,并与各大型商贸企业、物流园区、批发市场联网,与西南地区的电信、有线电视、邮政等公共信息平台和全国相关信息网络对接。(2)商贸企业加快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3)制定新兴商业业态的技术服务标准和其它商贸流通标准。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信息化水平高的商业企业可以降低其业务开展的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获得成本领先优势。借助自己的商业卫星,沃尔玛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全球联网,通过这个网络,全球5000多家门店可在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和销量全部盘点一遍。高效的信息系统配合高度自动化的物流系统,帮助沃尔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商品库存和在途时间,压缩了营运成本,从而使其成为业内的成本领先型竞争者。据统计,我国连锁商业企业投在信息系统中的资金占销售额的0.1%~0.3%,而国外一般为1.2%~2%,投入硬件与软件之比一般是5:1,国外一般是1:1或1:2。[6]当前,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可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来提高其商贸企业信息化水平,为此,可采取以下举措:(1)扶持生产资料市场、大宗消费品生活资料专业市场交互式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网络贸易(Network Trade)。(2)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3)大力推动网上身份认证和网上支付系统建设。(4)加强西南地区内外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提供内外贸商情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和经济环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内外贸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政策、法规、案例、标准、企业、人才、国际动态、技术支持、解决方案等资源库,为商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7](5)加强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及标准建设。(6)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电子政务的建设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可以逐步将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活动所涉及的各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提供电子化、网站式的对内和对外贸易信息与交易服务,使贸易过程便利化。为此,西南地区地方政府可以金关工程为基础,加快该区内外贸政府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加强其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高地方政府内外贸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根据内外贸发展的要求以及建设电子政务的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整合,加快政府管理中的决策分析支持、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为西南地区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增加投入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西南地区地方政府应加强流通业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的示范和引导,在商业信息化、流通标准化、现代物流建设中的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加强现代流通软科学专题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全面提高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鼓励流通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地方各级政府的技术创新、创业基金要给予匹配的资金支持。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为核心运行和发展的,资金是保持经济顺畅运行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流通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从长期来看,能够满足技术投资风险和长期性要求的主要是资本市场。因此,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当前除了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外,还应鼓励银行贷款支持流通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同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建设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培育风险投资经营管理人才,逐步建成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风险投资体系。
(五)建立商贸中心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
随着商贸流通领域技术进步的加快,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流通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应随之提高。而加强流通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从业人员的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改变流通领域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因此,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城市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快培养流通领域信息技术的研发人才。同时,可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建立强化流通业从业人员培训的机制,将参加职业培训及获得资格证书作为职工上岗的基本条件。此外,有关部门应制定电子商务应用考核制度,建立相关认证体系。
(六)建立和完善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中介服务体系
信息化建设中介服务体系是信息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地区应逐步将政府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转向中介服务组织,发挥已有信息化建设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流通协会、连锁经营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中介组织,引导中介机构发挥桥梁作用,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和规范行为,积极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咨询、风险融资与担保、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全方位服务。
(七)消除不利子商贸中心流通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性障碍
流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市场的拉力。但是,流通技术创新市场机制的形成不是自发的,它还需要政府和法律的支持。流通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涉及利益主体机制、激励机制、政策机制和法律机制等支撑机制。要推动流通技术创新,就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破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使流通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应加强西南地区地方政府的调控职能,通过诱导性和鼓励性财政、税收和产业政策来推动流通技术创新,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流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获益主体。
(八)积极引导IT厂商加大对流通业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的研发
商贸中心流通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的结果。美、法、日、德、英等发达国家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IT厂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西南地区商贸中心要加快信息化进程,离不开IT厂商的支持。因此,西南地区地方政府应在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加大向IT厂商,尤其是向流通业IT厂商倾斜,鼓励和引导它们不断地为流通业信息化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进行系统集成,开发应用软件,研制生产硬件设备,与流通企业密切合作,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流通信息化应用系统。由于成都的IT业比较发达,因此可将成都规划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流通业IT厂商汇集地、流通业信息化系统和设备生产中心,加大对这些厂商的支持,促进它们多开发适合当地的流通业信息化建设软硬件设备,推进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此外,西南地区商贸中心还应加快《电子签名法》及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规范执行力度,制定相应的信息使用条例、信息技术标准,促进信息共享,维护商业秘密,促进信息交流,为更好地推进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开创良好的制度环境条件。
标签: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电子商务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商贸物流论文; 商贸流通业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政府信息化论文; 因素分析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政府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