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王 磊
(黑龙江省鹤岗广播电视大学 黑龙江鹤岗 154100)
摘 要: 汉语言文学虽然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选修课程,但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也要与新课改的要求相一致。我们通过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教育者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 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对策
受新课改的影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也要有所变化,需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构建多元智能的课程和理论,使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提出一系列的改进策略,希望能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提供帮助。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一)在学科设立的目的上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
在以往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当中,学科设立的目的往往都只重视一致性,没有突出高校学生个性方面的发展。这就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改中明确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在课程架构的构建上比较单一
通过对我国高效科目设立的研究当中发现,学校在科目设立上大多都是以主要科目为主,在架构上也比较单一,类似于活动这类课程往往不会太过关注。这样的科目设定,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技巧、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与我国新课改当中,要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的观念上存在差异。
奋斗自强,是新时代辽宁精神的目标和方向,体现了新时代辽宁精神的现实要求、现实需要,以及辽宁人民力争上游、勇于拼搏的顽强斗志,是辽宁人民不甘落后、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与凝练 [2],是新时代背景下,辽宁人民强烈的自主性和自信心的迸发。
(三)在学科内容上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
在学科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往往都只会选择传授书本上的知识点,而忽视了科目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也忽视了学科内容往往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而建设学科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为生活服务。如果在学科内容的设置上没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就会使学生感觉自己的生活与课本内容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逐渐下降。这就会使学生无法形成自主创新的意识。
(3)修改。校对时总会有些地方有遗漏,或者后期编辑时产生了新的错误,因此需要反复修改,一般一个实验视频要3~4版才能定稿。
(四)在学科的评价上过于单一
传统的学科设立目的过于单一,没有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提高三维目标设置的质量。(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1]在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当中,占据较多课时的是材料阅读的课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积累、感悟以及使用来突出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上,学生可以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而后用以指导实际的学习和生活。[2]总之,三维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多方面来指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方法。
在描述界线时,应将具有代表性特征的走势方向、长度以及经过的标志性地物、地势、地貌等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均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且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整体要做到对界线的描述完整、准确、简明、扼要。
二、新时期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对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三维目标的质量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评价内容上大多只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情况以及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培养。在评价体系上,学校只关注学生之间的共性特点,而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化的发展;在评价的形式上,学校是以考试为主,从卷面来评判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进步情况;评价的主体是高校的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评价过于单一,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全面、个性化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会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发展受到阻碍。
(二)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架构
以往传统的、单一的课程架构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实际学习和成长的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架构的设计上要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相符合。也就是说,教师要从汉语言这门学科的教学者,转变为这门学科的研究者。这就对汉语言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并不局限在学科上,更多的是在于学科架构的调整上,教师要构建出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学科架构。这对于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3]
(三)学科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无论是在学科教材的编写上,还是在教学的选择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内容一定要和学生真实生活相结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热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汉语言专业教学顺利进行。
(四)构建多元化学科评价
在学科评价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汉语言专业当中的学科评价应该将关注度集中放在学生自身的发展上,而这也是和新课改的发展目标相符合的。无论是评价的内容、方式、主体等方面,教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特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才能使学生对自我形成较高的要求;才能使素质教育能够很好地落实。[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相关的教育者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笔者相信,学校和教师只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三维目标质量、构建多元化课程架构、学科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学科评价等,就能够使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顺利进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玉萍.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04-105.
[2]李珍.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智库时代,2017,(15):136+142.
[3]李婷婷.新形势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探寻[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60.
[4]张骁骁.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6,(06):41-42.
作者简介: 王磊(1975.09—),男,汉,吉林省怀德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标签:高校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教学问题论文; 对策论文; 黑龙江省鹤岗广播电视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