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科技成果鉴定谈一些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看法论文,成果鉴定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成果鉴定是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鉴定对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对科技人员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我国一向重视科技成果鉴定这项工作,各个时期制订了鉴定法规,并逐步改进和完善,并在1961年、1987年和1994年先后颁布实施了三个《成果鉴定办法》,可以说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局部缩影。
科技成果是商品,现已被人们认可。既然它是商品,就该把它引向市场,成果鉴定应是把科技成果引向市场的好形式、好机会。可是以往鉴定注重学术性,对成果的推广应用措施研究少,市场意识淡薄。所以,往往出现较多成果通过鉴定束之高阁,等于判了死刑。因此,为使科技成果鉴定有利于引向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和防止一些不正之风,对《成果鉴定办法》应作进一步改革。
1 改革鉴定形式
以前的鉴定办法是以会议鉴定形式为主,这种鉴定没有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想观念。鉴定成员由项目主持人推荐的弊端暂且不说,就会议鉴定允许课题成员参加,鉴定意见还得征求他们的意见,从而出现双方讨价还价的现象,对研究水平结论无意中拔高,鉴定意见势必含有水分。另外我们也遇到过,某些项目鉴定还不成熟,可是上级下达项目部门认为研究期限到了,为了交差一定要鉴定,下属管理部也无可奈何,研究人员也认为课题结束了,研究成果从此无人过问。这样的鉴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劳民伤财,一事无成。
相反,我们经过二次视同鉴定、现场评估,鉴定人员来自各个方面,他们通过现场调查观察、核产,开展现场对此调查,以足够的数据,结合现场分析,以实际材料,作出了公正的评价,对科技人员既肯定,又提出具体改进意见。这样真正做到组织单位、鉴定人员和科技人员均满意,更可喜的是应用推广单位(个人)参加现场评估,对项目内情了如指掌,他们回去推广应用,并作些改进,当年就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这样的评估、视同鉴定方式,正是看得见、摸得着,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合理、花小钱、收效大,对这样的鉴定方式应该肯定、推广。
2 鉴定内容要重视成果推广应用
鉴定内容结合市场经济也要有所侧重,当然对成果鉴定的学术性问题固然重要,而对成果的推广应用评价更不能忽视。我校研究成功的《珍珠漂白工艺》,经上级主管部组织鉴定,评价该项目研究成果,有水平,科学性强,突破传统工艺,推广应用有价值。可是,鉴定对其新工艺研究讨论少,对其成熟度也未展开讨论。其实研究人员提供的新工艺,仅是实验室的,没有结合大生产中应用过。所以,该项目通过鉴定很难应用于生产中去:一,应用单位怕工艺不成熟,投资无效益;二,科研人员怕技术泄密,不肯把其工艺搬到工厂去。从此,双方不能合到一处,很好的成果成了泡沫。如果在鉴定过程中对其工艺开展深入讨论,研究工艺的成熟性,明确供求双方权利和义务,可能对该成果推广应用有好的结局。这也是我们在鉴定工作中忽视的方面,特别对应用性技术成果要重视市场效果的鉴别和评价。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引入市场。
3 申请专利代替鉴定
在上述二次鉴定工作中,通过鉴定对有的科技成果容易被人盗用,或者被人在某些问题上稍加改进,就被人占有。所以,有的科技人员怕成果被人窃取,在鉴定时不敢和盘托出。这样既不利成果转化生产力,也不利于保护知识产权。自1985年我国实施《专利法》以来,对发明者权益的保护已与世界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接轨,已经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专利法》在确认发明权(专利权),调整发明有关各方的权益和利害关系方面较《成果管理法》和《成果鉴定办法》更加科学,法制化程度更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成果具有鲜明的财产属性,科技成果也是商品。成果申请专利使成果管理上起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发展、鼓励发明创造的强大作用,这已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所证明。科技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法制化、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国际化和法制化管理的必然结果。
同时,申请专利代替成果鉴定也是克服不正之风的好方法。专利对成果审查更有严肃性、科学性。它对技术作全面检索,保证了审查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可以避免鉴定会出现的弊端。同时,申请专利较成果鉴定更经济,较为省事。目前,成果鉴定耗费的财力,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而且牵涉许多专家的精力和时间。成果鉴定后,即为一般的科技成果,没有什么特殊权益,根本没有起到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因此,申请专利比开鉴定会省力、省时、省钱,并授予专利权的科技成果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认为当一项科技项目完成后,首先要考虑的是申请专利,而不要忙于进行鉴定。对有些科技成果,估计不易推广应用的,建议不要搞形式鉴定,作总结汇报就可以了。我们的科技管理工作也要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使管理体制市场化,管理方法走上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