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_梁美芳

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_梁美芳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527200)

摘要:目的 研究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对针对性的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正常分娩新生儿95例的临床资料,对为新生儿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新生儿95例,其感染发生率为3.2%,医患纠纷发生率为5.3%,护理满意度为84.2%。结论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环境因素、新生儿知识缺乏、院内感染因素、护理核心制度以及其他因素等,应该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加强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完善护理核心制度,改善住院环境,防止院内感染的出现,提高新生儿护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对策

新生儿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阶段,新生儿的发育尚未完全,生理功能处于调节和适应的过程中,机体抵抗力较低,在为其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任何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均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为了提高新生儿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就需要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探讨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1-2]。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正常分娩新生儿95例的临床资料,研究了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对针对性的对策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正常分娩新生儿9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新生儿有53例,女新生儿有42例。

1.2方法

对本次实验研究中95例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和细致的记录,并对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2护理不安全因素

2.1环境因素:为了满足孕妇住院分娩的需要,很多医院均需要扩大病区,以保证床位能够得到满足,但是这样的环境难以进行住院病区的集中管理,造成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多种医疗事故。

2.2新生儿知识缺乏: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嫩,抵御外界细菌侵入的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在为新生儿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如果护理操作技术不高,对新生儿知识掌握不全面就非常容易导致各种不良情况的出现。

2.3院内感染:新生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引起新生儿出现自身感染。同时,医护人员也是病原体的载体,如果医护人员手部清洁不到位,则可能会导致交叉感染,增加新生儿感染率。

2.4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新生儿腕带制度以及交接班制度和家属代护理等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也可能会导致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了护理的有效性和质量。

2.5其他因素:护理人员在为新生儿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缺少责任心,病房巡视工作不到位,再加上部分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态度淡漠,缺少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这些都可能让新生儿家属产生不良情绪,导致护患纠纷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护理对策

3.1保证环境安全:护理人员应该将医院所采用的措施详细的告知家属,让其全程系挂腕带,强调新生儿住院期间安全的重要性,并保证24小时有专人陪伴在新生儿的身边,同时,应该让新生儿家属签署母婴同室看护和住院告知书,增强家属对新生儿的保护意识。

3.2加强新生儿知识培训: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开展学术交流会,让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让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的临床操作技能,严格的执行考核上岗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避免因为新生儿相关知识掌握不健全,而造成的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可以在高效率的情况下完成,避免各种因素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

3.3防止院内感染:新生儿的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院内感染等不安全事件,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新生儿呼吸道以及皮肤的管理工作,每天清洁病区的卫生,并对空气以及物体表面进行细致的消毒。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对医疗行为的规范,保证医护人员可以自觉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入新生儿室必须要严格的洗手,并佩戴口罩,避免各种可能造成感染情况的出现。

3.4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人员在为新生儿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分级护理制度进行新生儿巡视,指导家属正确的护理新生儿,实施护理操作时应该严格的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必须要提前到岗,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接,保证新生儿腕带上性别、分娩方式、出生日期、床号、住院号以及母亲姓名等信息的填写完整。做好抢救药品、物品以及设备等专人专管制度的落实,认真的清点药品以及用品,及时的对使用完的抢救物资进行补充,在此基础上应该严格的避免家属代护理,护理工作应该避免家属参与,完善各种护理操作的记录,保证每一项护理工作的全面和安全落实。

3.5加强病房巡视,做好家属沟通工作:护理人员应该增加病房的巡视次数,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奶,避免过快以及过多喂奶而导致的误吸以及窒息的发生,同时,如果新生儿出现呕吐则应该立即处理,保证新生儿呼吸道的畅通,避免各种异常情况出现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也应该多与新生儿家长和家属交流,让家属感觉到护理人员是真正的重视和关爱新生儿,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用和谐的态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家长的疑问,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新生儿95例,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有3例,其感染发生率为3.2%;出现医患纠纷的新生儿有5例,医患纠纷发生率为5.3%;新生儿家长以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有80例,其护理满意度为84.2%。

5讨论

产科是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的一个科室,同时,也是临床上比较特殊的一个科室,保证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医护人员应该排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和质量[3-4]。在为新生儿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免疫力较差,各项身体机能均处于发展的阶段,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都可能会导致新生儿的健康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以及生命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新生儿护理的质量,就应该全面的掌握和认识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提高新生儿护理的安全性[5-6]。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新生儿95例,其感染发生率为3.2%,医患纠纷发生率为5.3%,护理满意度为84.2%。

综上所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环境因素、新生儿知识缺乏、院内感染因素、护理核心制度以及其他因素等,应该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加强新生儿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完善护理核心制度,改善住院环境,防止院内感染的出现,提高新生儿护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殷小玲.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7(11):210-213

[2]王秋红.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4,24(10):106-107

[3]徐亚芹.不安全因素分析在140例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187-187,188

[4]朱德玲.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J].饮食保健.2016,03(22):154-155

[5]赵庆英.探究不安全因素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214-214

[6]杜翠林.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1):201-202,212

论文作者:梁美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_梁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