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成分血的合理使用论文_鲍祥艳

鲍祥艳安顺市人民医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成分血的合理使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到2014 年1月两年间于我院进行输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临床输血申请单发放血液成分输血,观察组按照制定的输血方案进行输血。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输血后3h,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要短,观察组的血小板含量也明轩高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检测结果,对其进行计划性成分输血,能够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其治疗水平。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输血治疗;成分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32-01

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大量出血,且出血急,需要进行输血抢救治疗[1]。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过程中,输血科不仅需要负责对患者进行发放血液,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配合临床制定合理的输血计划,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文选取2012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两年间于我院进行输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100 例,作为本次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成分血合理使用的研究对象,取得了以下结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2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两年间于我院进行输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100 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输血量在2000ml 以上。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 例,男性24 例,女性26 例,年龄25-85 岁,平均年龄(44.8±11.2)岁;观察组患者50 例,男性27 例,女性23例,年龄26-81 岁,平均年龄(45.7±1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进行观察比较。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按照制定的输血方案进行输血:在患者输血前对其血常规以及凝血常规进行检测,对于失血量在2000ml 以上的患者需要及时测量其血常规以及凝血常。检测重点为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占比、血小板含量、凝血酶原时间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观察组患者输血按照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检测数据输注其所需要的成分血。

对照组患者按照临床输血申请单发放血液进行输血。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输血前1h 和输血后3h 的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占比(HCT)、血小板含量(PL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收集到的两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t 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在输血前1h 和输血后3h 的血常规以及凝血常规检测具体情况如表1。在输血前1h,两组患者的为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占比、血小板含量、凝血酶原时间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3h,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要短,观察组的血小板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在输血前1h 和输血后3h 的血常规以及凝血常规检测

注:t、P 表示为带*组与对照组输血后3h 各项指标的对比,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消化道出血会导致患者机体的血容量降低,需要得到输血治疗。

在4℃下保存的全血,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V、VIII 都已基本失去活性,无法在输血过程中起到止血的作用,由于人体在急性出血后会进行自我调节,将血液重新进行分布,因此单纯对患者进行血容量补充也不需要进行输血[2]。故而,在人体失血量低于20%时,只需要及时补充晶体液和交替也,并对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即可,不需要进行输血治疗,这样也可以减少患者因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大都伴有较为严重的肝病,其机体内的凝血因子合成降低,且血小板功能异常,就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几率增加[4]。

在患者本身的凝血机制已出现异常时,对其进行大量液体和血量输入会导致其出现稀释性血小板减少,或者稀释性血小板凝学病,让患者出血更加严重,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无法改善其的凝血功能异常。

本组研究中在患者输血前1 个小时对其血常规以及凝血常规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的输血方案,分析患者机体需要的血液成分,及输入成分血。结果显示,使用这一方法的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要短,血小板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计划性成分输血,能够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其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1] 赵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输血策略的选择与预后研究[D].吉林大学,2014.[2] 王淼,王怡涵,邢楠.成分输血在治疗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8(06):211-212.[3] 朱蓉.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成分血的合理使用[J].医药前沿,2014,(12):142-143.[4] 马盛余,钱昱霖,梁定伟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及其疗效评估[J].医药前沿,2011,01(22):151-152.

论文作者:鲍祥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  ;  ;  ;  ;  ;  ;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成分血的合理使用论文_鲍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