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庚阴年研究与四版“大海龟历”的恢复_盘庚迁殷论文

盘庚迁殷年代考及大龟四版历法复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法论文,年代论文,盘庚论文,大龟四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考定盘庚迁殷的年代,按照通常的做法需要两个前提,一个是武王伐纣的年代;一个是殷代各王在位年数。关于武王伐纣的年代,从汉代的刘歆到当代的史学家、天文历算家,推算的结果有二十多种,有公元前1122年、前1116年、前1111年、前1066年、前1027年、前1075年、前1057年等。殷代各王在位年数典籍记载也多歧异,一王在位年数有数种之多。因此,盘庚在位起讫年也有数种之多。张培瑜推定为B.C1341~B.C1327、《中国历史大事编年》推定为B.C1312~B.C1285、 柏杨推定为B.C1402~B.C1374。这就造成了盘庚迁殷年代也有数种之多,其间误差几近一个世纪。为了避开武王伐纣年代与殷代各王在位年数的纠缠,我们只有另走它途。在研究殷代历法的时候,我们发现武丁时代的“大龟四版”的历法是可以复原的,由此想到我们可以以“大龟四版”历法为出发点来探讨盘庚迁殷的年代。

所谓“大龟四版”即一九二九年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进行殷墟第三次发掘时,在小屯村北出土的四版比较完整的有字龟腹甲。编号为3·0·1860至3·0·1863(图一~四)。学者大都认为是武丁时物。拓片先后著录于《卜辞通纂·别录之一》及《殷墟文字甲编》,为2121至2124。

我们先来复原大龟四版的历法。 首先是大龟四版之四, 即《甲》2121,现将该版龟甲所记的卜辞分甲乙两组移录于后,有明确月份的卜辞编为甲组,没有记载月份的卜辞编为乙组,乙组卜辞后面所附月份系笔者推定,加括号以区别之。

甲组:1.癸酉卜,争贞:旬亡?十月。

2.癸已卜,宾贞:旬亡?十一月。

3.癸卯卜,串贞:旬亡?十一月。

4.癸丑卜,贞:旬亡?十二月。

5.癸酉卜,贞:旬亡?十二月。

6.癸已卜,串贞:旬亡?十三月。

7.癸酉卜,串贞:旬亡?二月。

8.癸未卜,串贞:旬亡?二月。

9.癸酉卜,[串]贞:旬亡?四月。

10.癸已卜,串 贞:旬亡?四月。

11.癸卯卜,串 贞:旬亡?五月。

12.癸丑卜,串贞:旬亡?五月。

13.癸亥卜,贞:旬亡?五月。

乙组:1.癸亥卜,贞:旬亡?(十二月)。

2.[癸未卜], [贞:旬]亡

3.[癸卯]卜,串[贞]:旬亡?(十三月)。

4.[癸未卜,戠贞:旬亡?](十一月)。

5.癸丑卜,贞:旬亡?(一月)。

6.[癸亥卜,贞:旬亡?](一月)。

7.癸卯卜,串贞:旬[亡] ?(三月)。

8.癸丑卜,串贞:旬亡?(三月)。

9.癸亥卜,串贞:旬亡?(三月)。

10.癸[已卜],串贞:旬[亡] ?(二月)。

11.[癸未卜,串]贞:[旬亡] ?(四月)。

此版纯为卜旬之辞,亘九阅月之久。我们将记有明确月份的干支排列于下:

十月 癸酉。 十一月 癸已 癸卯。 十二月 癸丑

癸酉。十三月 癸已。 二月 癸酉 癸未。 四月 癸酉 癸已。

五月 癸卯 癸丑 癸亥。

我们再按六癸日的顺序,即癸酉→癸未→癸已→癸卯→癸丑→癸亥→癸酉,以及卜辞中通常的一月三癸日(特殊的也有二个癸日)的原则将上列癸日中所缺癸日补齐并分配到各个月份去,便可列出下表:

十月(癸丑) (癸亥)癸酉

十一月 (癸未)

癸巳 癸卯

十二月癸丑

(癸亥)癸酉

十三月 (癸未)

癸巳(癸卯)?

一月(癸卯)?

(癸丑) (癸亥)

二月 癸酉 癸未(癸巳)

三月(癸卯) (癸丑) (癸亥)

四月 癸酉

(癸未)癸巳

五月 癸卯 癸丑 癸亥

郭沫若、陈梦家二位先生都曾排过此表。郭先生说:“十三月或一月当缺一癸日。董作宾据此谓‘可以证明殷历有小月,而小月又是二十九日。’(《发掘报告》三期504页)案此实一重要之发现, 其说无可易。”(《卜辞通纂·别录一》考释〈大龟第四版〉)陈先生也引述董氏的观点说:“十二月的第三旬是癸酉,二月的第一旬是癸酉,那么十三月和一月这二个月,必须是30日和29日的分配。(安报3:504)”(《殷墟卜辞综述》第219页)。 陈先生说十三月和一月一大一小十分正确,但究竟孰大孰小呢?我们经过反复排比,觉得十三月大一月小比较妥帖(注:从此版月份及癸日排列规律看,与十三月癸已相对的残辞日辰应为癸卯,且属十三月。十三月首为甲戌,癸卯又在此月,此癸卯为是月第30日,故十三月大。关于此版的复原可参看孟世凯《殷墟甲骨文简述》第48页,图一四。)。十二月癸酉至二月癸酉之间,却甲戌至壬申为59日,只有当癸酉为十二月最后一天,且中间二月一大一小,下一个癸酉才能属于二月,而且二月的癸酉必定是二月的第一天。考虑到闰月及频大月,我们排出了下表。这个表给出了每月的第一天,最后一天及癸日。排在最前的是每月的第一天,最后的是每月的最末一天。

十月 甲辰癸丑癸亥癸酉

一 十 二十三十

十一月

甲戌癸未癸巳癸卯

一 十 二十三十

十二月

甲辰癸丑癸亥癸酉

一 十 二十三十

十三月

甲戌癸未癸巳癸卯

一 十 二十三十

一 月

甲辰癸丑癸亥壬申

一 十 二十二十九

二 月

癸酉癸未癸巳壬寅

一 十一二十一 三十

三 月

癸卯癸丑癸亥辛未

一 十一二十一 二十九

四 月

壬申癸酉癸未癸巳庚子

一 二 十二二十二 二十九

五 月

辛丑癸卯癸丑癸亥庚午

一 三 十三二十三 三十

“大龟四版”之一 编号3·0·1860

在编排这张表的时候,基于前面说过的理由,我们把癸酉排在十二月最末一天,下一个癸酉排在二月第一天,这样以来,十三月的第一天必为甲戌,而十二月和一月的第一天,我们各选择了一个甲辰。排定了十二月至二月后,再逐步排成此表。

我们将上表与张培瑜先生编著的《中国先秦史历表》(注:张培瑜:《中国先秦史历表》,齐鲁书社1987年 6月。)中的《冬至合朔时日表》进行比对,发现上表每月第一天与张表公元前1321年十月至公元前1320年五月逐月朔日相合。

现将张表移录于下,以便比对。

公元前 冬至月

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六月

七月

132112 11

1 9

庚辰 己酉己卯戊申丁丑 丁未

丙子

02 45

16 24

132012 29

1 27

2 26

3 27

4 255 25

甲辰 癸酉癸卯壬申辛丑 辛未

01 04

15 53

03 25

12 39

19 4902 49

1321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 十二月

十三月

8

2

8 31

9 30

10 3011 29

乙己 乙亥甲辰甲戌 甲辰甲戌

08 21

23 08

16 35

11 4907 16

在如何进行两表比时对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聚讼纷纭的殷历岁首问题。汉传六历中的殷历建丑,乃是刘歆托古所制,究其实不外是四分之法,绝非殷代时王之术。吾师张汝舟先生曾说过:“是真夏历、假殷历”(注:张汝舟:《历术甲子篇浅释》13页,见《中国文化史资料》,山东大学研究生科印(油印本),一九八○年元月。)。至于甲骨卜辞中的殷历,撇开《殷历谱》不说,影响较大的尚有常、冯二家。常正光先生考定殷历建巳(《殷历考辨》载《古文字研究》第六辑);冯时先生则认为:“推定了一个新殷正,其正月首日摆动于儒略历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相当于中国农历节气的寒露至霜降间,则殷正约当农历的九至十月。”(《殷历月首研究》载《考古》1990年,第2期;《殷历岁首研究》载《考古学报》1990年,第1期)我们则通过大量的卜辞进行排比,发现殷历应建子。除排比外,尚得到一些佐证,比如大家熟知的武丁时代的庚申月食。此次月食发生在是年的十二月之望日,据张培瑜先生考定为公元前1311年11月23日(注:温少峰、袁庭栋:《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该书第 41、42页。11月9日丙午朔,则11月23日望日庚申。)。公历的11月23日应为农历的十月(建亥之月)中旬,此建亥之月为甲骨卜辞中殷历的十二月,即十二月建亥,润月十三月亦建亥,则一月建子。

既然殷历建子,那么,卜辞中的一些怪异记载,诸如“虹自北饮于河,在十二月。”“帝其及今十三月令雷”“帝其于生一月令雷”也就焕然冰释了。殷历十二月建亥,即农历之十月,此时虹刚藏而不见,但并不能说绝对见不到虹。即使按《逸图书·时训》的记载“小雪之日,虹藏不见”,也要到是月下旬才见不到出虹。殷历十三月建亥,其下一月建子,亥、子两月闻雷,就是现代也偶然有之。更何况贞问这两个月会不会有雷呢?至于“月一正食麦”,当与礼俗有关。《礼记·月令》载“孟冬之月……食黍与彘。”《四民月令》也说:“冬至之日,荐黍羔。”殷一月建子,当农历之十一月,此时,殷人以麦荐祖,未必就是“收割冬麦而尝新食麦”了。殷人食麦之俗后来流行于周,《礼记·月令》载:季春之月,天子“食麦与羊。……是月……乃为麦祈实。”可见食麦之月才为麦祈实,食麦自然就不是收割麦子而尝新食麦。关于卜辞中于二月、三月贞问受黍年以及一月小臣令众黍等,这些也不一定就是指在正、二、三月种黍。《礼记·月令》明言食麦乃为麦祈实,难道食黍就不会为黍祈实吗?殷历的一、二、三月正当农历的子、丑、寅三月,于此三个月贞问受黍年正与冬至之日荐黍及《月令》所记冬季食黍为黍祈实之俗相同。至于为何要在盂冬之月食黍,季春之月食麦,这在周人的观念中当与谷物种类的五行属性有关,于殷人就说不清楚了。我们不能牵扯得太远,还是回到殷历岁首这个问题上来,总之,殷历是建子的。

我们复原了大龟四版之四的历法,再以此法复原其余三版的历法。

大龟四版之三,即《甲》2123。

先移录卜辞

甲组:

1.癸未卜,贞:隹娥,有雨。

勿隹娥。一月。

2.甲午卜,贞:复于甲寅

贞:勿复。一月。

3.丁未卜,贞:王夕隹有吉。

贞:不隹有吉。二月。

4.癸丑卜:贞:小示羌。

贞:勿羌。二月。

5.癸酉卜,贞:其自有来

贞:不自有来。十一月。

乙组:

1.乙未卜,贞:乎先取寇于

贞:勿乎。(一月)

2.庚子卜,贞:祊于南室。

贞:勿。(一月)

3.贞:四十牢。贞:五十牢。

4.甲戌卜,翌乙亥于祖乙。

贞:其于祖乙牢。(三月)

5.癸已卜,贞:商爯

贞:勿商戠。(三月)

6.丁未贞:王往于田亡灾。(四月)

将有明确月份的干支排列于下:

一月癸未甲午

二月丁未癸丑

十一月

癸酉

经过排比,我们得出下表,这个表仍给出每月的第一天、最末一天及龟版上出现的干支。

“大龟四版”之二 编号3·0·1861

一 月 壬申癸未甲午 庚子

一 十二

二十三二十九

二 月 辛丑丁未癸丑 庚午

七 十三 三十

三 月 辛未甲戌癸己 庚午

四二十三 三十

四 月 辛丑丁未己巳

七二十九

十一月 戊辰癸酉丙申

一 六 二十九

此表的排定,不仅考虑到有明确月份的干支,还考虑到没有月份的干支在甲版上的位置及可能隶属的月份以及该版与大龟四版其它三版之间的关系,综合排比而成。

这个表每月的第一天与张表公元前1325年逐月朔日相合。

“大龟四版”之三 编号3·0·1862

公元前 冬至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六月

132512 241 22

2 21

3 22

4 20

壬申 辛丑辛未辛丑庚午 庚子

08 22 22 26

13 48

05 54

21 5

公元前 七月 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1325 9 15

10 1511 13

庚午 己亥己 巳

戊戌戊辰

丁酉

13 30

00 0810 35

张表如下:

大龟四版之一,即《甲》2124。

先移录卜辞

甲组:

1. 丙寅卜,宾贞;翌丁卯于丁。

贞:勿于丁。五月。

2. 丁卯卜,宾贞:发不兴亡匄。五月。

3. 丁未卜,宾贞:于丁。用。

贞:牢有牛。六月。

丁未卜,宾贞:今日于丁。六月。

4. 壬子卜,宾贞:不囚。

贞:其囚。六月。

5. 丁已卜,宾贞:于丁。用二牛。

贞:勿。六月。

6. 丁已卜,宾贞:于丁有牛。六月。

丁已卜,宾贞:于丁。一牛。六月。

7. 丙寅卜,串贞:翌丁卯于丁。

贞:勿。七月。

将有明确月份的干支排列于下:

五月丙寅 丁卯

六月丁未 壬子丁巳

七月丙寅 辛未

八月癸丑 甲寅乙卯

经排比得出下表:

五月甲子丙寅 丁卯 癸巳

一 三

四 三十

六月甲午丁未 壬子 丁巳 癸亥

一 十四 十九二十四 三十

七月甲子丙寅 辛未 壬辰

一 三

八 二十九

八月癸巳癸丑 甲寅 乙卯 壬戌

一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三十

根据此版卜辞中有明确月份的干支并考虑到无明确月份的干支甲子,可排出五至八月的历表七种,现将这七种表的每月第一日列于后。

五月 戊午己未 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字

六月 戊子己丑 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

七月 戊午己未 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

八月 丁亥戊子 己丑庚寅辛卯壬辰

癸己

在这七种表中,我们选择了既与张表相合又与大龟四版之四、之三年代相近的那种。与张表相合,是因为张表是运用现代天文学手段推定出来的;与大龟四版之四、之三年代相近,是因为考虑到大龟四版出土时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四版卜辞在贞人、事项、人物等方面的关系。我们选择的一种即五至八月第一天分别为甲子、甲午、甲子、癸巳的这种。

这个表每月第一天与张表公元前1324年逐月朔日相合。

张表如下:

公元前冬至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4 9 5 9

1324 丙寅 丙申乙丑乙未甲子甲午

22 59

13 24

公元前七月 八月

6 8

7 7

1324 甲子 癸巳

04 26 19 43

大龟四版之二,即《甲》2122。

先移录卜辞

甲组:

1. 壬午卜,宾贞:于曰。

贞:于妇。三月。

2. 丁巳卜,宾贞:令食,乃令。西史。三月。

乙组:

2. 甲午卜,宾贞:于岳三小卯一

贞:于岳三小卯三

3. 戊子卜,宾贞: 在疾,不从王。串。

贞:其从王。串。

将有明确月份的干支排列如下:

三月壬午 丁巳

自壬午至丁巳三十六日,此版出现的戊子、甲午、巳丑又都在壬午与丁巳之间,而壬午与丁巳均为三月,这就不能不想到闰月的事。假令丁巳为后三月最末一天,则壬午之前的24或23天均有可能是前三月的第一天。这24天的干支与张表公元前1325年至公元前1320年中闰年的三月朔干支相同的只有乙丑与已卯。 我们将这天订为巳卯, 是年为公元前1321年。为何要订为巳卯,可以从卜辞的内容分析。大龟四版之三记载公元前1325年殷历三月商册告并贞问是否要征伐(注:见大龟四版之三卜辞:“贞商爯。贞勿商戠。”爯,即“爯册,,”之省略。卜辞於“爯,”之后,每卜问发兵救难之事。(林小安《殷武丁臣勿征伐与行祭考》载《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二辑250页)。 戠从从戈,与从人从戈之伐同义。(孟世凯《甲骨学小辞典》191页)。) 。,方国名,也是人名。武丁初期常骚扰商,给商带来麻烦,此版就有贞问麻烦和艰难是否来自方的卜辞。不久,方被商征服,到了武丁后期方成了商朝四方征伐的主力之一(注:方国名,也是商对方首领的称名。有的学者认为是武丁晚期臣属(林小安《殷武丁臣属征伐与行祭考》、王宇信《武丁期战争卜辞分期的尝试》、范毓周《殷代武丁时期的战争》)。理由是与出组同版并与伐方之事项相系联。我们承认武丁晚期存在着一个,他不特是武丁的臣属,还是王室的血亲,是征伐方的主力之一,并最终伐灭了方。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异代同名是甲骨文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既是王室血亲,又是商王重臣,还是征伐方的主力,理应不会遭到商王的征伐,但大龟四版之三记载了贞问伐的事实,这就有些令人费解。合理的解释应是:武丁早期骚扰商,不久,被商征服。到了武丁晚期王室血亲某人做了方首领并以地称名,这个便是子。子与被商征伐的应是两个。与同版的,在武丁一世皆有活动。他的情况与戊相仿。另外,我们赞成组卜辞早于宾组卜辞的观点。通观大龟四版的字体风格与字形结构,很多字与组小字相类、呈现着组字体向宾组字体过渡的特征。组卜辞的较晚部份与宾组卜辞的较早部分是同期的,皆属武丁早期。)。大龟四版之二记载了是年方首领抱病在身不能从商王征伐,三月商王为之首领举行迲祭禳灾迲病,此时,已得宠于商。如果将大龟四版之二的前三月首日订为乙丑,是年则为公元前1324年,试想从方扰乱商朝到得宠于商,其间只有短短的三、四个月,这似乎不太可能,其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将前三月之首日订为己卯。

“大龟四版”之四 编号3·0·1863

现将经排比得出的表列在下面。

三月己卯壬午 戊子己丑甲午丁未

一 四

十 十一十六 二十九

闰三月 戊甲丁已 丙子

一 十 二十九

这个表每月第一天与张表公元前1321年逐月朔日相结合。

张表如下:(四月即闰三月)

公元前三月四月

2 83 8

1321 己卯戊申

03 25

12 10

殷代历法中“年终置闰法一直延续到祖庚祖甲时期仍然使用”,但“自武丁时期起,即有‘年中置闰’之事,这是没有疑问的。”(《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112~113页)此说基本可信,但需说明一下。自武丁早期起,两法并行不悖,但武丁的时代以“年终置闰”为主;祖庚祖甲时虽仍有“年终置闰”,但这时便以“年中置闰”为主要方法了,祖甲卜辞中只有少量十三月的记载,并开始把一月改称为正月(注: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236页;谢济,《祖庚祖甲卜辞与历组卜辞的分期》,《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三辑 133页。)。陈梦家先生曾指出《遗》199在三月至五月之间存在着一个闰月(《殷墟卜辞综述》221页)。《遗》 199是武丁时代贞人宾所贞,这版应是武丁时已有“年中置闰”之证。大龟四版之二的两个三月也是武丁时贞人宾贞卜时所记,这也应是武丁时已有“年中置闰”的又一证据。贞人宾所贞的大龟四版之四的“年终置闰”与大龟四版之二的“年中置闰”同期并存,应验了陈梦家先生“年终置闰与年中置闰,至少在某个时期内是并行的。”推论(《综述》222页)。 正说明了“年中置闰”一事起于武丁初年,同时,也说明此时历法处在变革期,而贞人宾则有可能就是一位历法改革家。

我们考订了大龟四版的历法,知道这四版是公元前1325年至公元前1320年的遗物,易言之, 大龟四版记载的历日是公元前1325 至公元前1320年的。此四版为武丁时物,这在学术界已早无异议,根据学者依照典籍记载推定的武丁起年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末叶,可知大龟四版为武丁初年之物,也进一步将武丁起年框定在公元前十四世纪二十年代。有了这个起点,我们便可以推考盘庚迁殷的年代了。

盘庚迁殷,据《竹书记年》记载:“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十五年营殷邑。”盘庚在位二十八年(《竹书》)、小辛在位三年(《竹书》)、小乙在位十年(《竹书》),三王总共四十有一年。陈梦家先生推定盘庚、小辛、小乙三世约共六十年上下,但他又说:“这种分配,并无确定性。”(《综述》210页)因此, 从盘庚十四年至武丁初年应为27(41—14)年(据《竹书记年》)。那么,盘庚迁殷的年代应在公元前1352年(1325+27)左右。这个结论应是密近事实的,我们不妨来验证一下。

武王伐纣的年代是个麻烦的问题,前文说过不想于此纠缠,但我们不得已还是要牵扯一下。已故的唐兰先生曾主张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075年。近年来刘启益先生撰文支持唐说。他利用利铭文记载的武王伐纣的甲子日与文献验证相合,然后再据《书·武成》及《逸周书·世俘》,推定武王伐纣的甲子日在三月(或四月)初五,该月的朔日即为庚申。他查对了《日月食典》,发现公元前1075年的朔日干支与《逸周书·世俘》的记载(三月庚申朔)相合。因此,他认为公元前1075年就是武王伐纣的这一年(《西周纪年铜器与武王至厉王的在位年数》,载《文史》第十三辑)。刘说有一定的科学性。近年来,有人用哈雷彗星回归地球的周期结合《淮南子·兵略训》的记载以冀望证成武王伐纣公元前1057年之说。有的学者已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材料的来源不可靠,并以为武王伐纣时的天象描述只能说是根据战国以来的传闻构拟的(范毓周:《甲骨文月食纪事刻辞考辨》,载《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二辑)。对此,我们认为其方法及材料倒是可用的,只是在计算或验证时失之精当。也有人重申伐纣为公元前1027年之说的,其根据是《竹书记年》中的“自武王灭殷以至幽主,凡二百五十七年”记载。但刘启益先生认为二百五十七年说是不正确的。他说:“从武王灭纣(公元前1075年)到幽王灭亡(公元前771年),中间共经历了三百零五年。 ……我们的说法与三百余年说相近。二百五十七年说来源于《竹书纪年》,三百零五年与二百五十七年的差数是四十八年,从铜器的排比上看,要减掉四十八年是有困难的,因而,二百五十七年说是不正确的。”(《文史》第十三辑)。

我们是支持武王伐纣公元前1075年这一说的,因为通过利铭文记载的历点来考年是较为精确可信的。我们知道了武王灭纣的年代,只要再知道盘庚迁殷至纣亡的年数,就可推定盘庚迁殷的年代了。《殷本纪集解》云“《竹书纪年》曰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五年更不徙都。”(有的本子作二百七十三年)我们将此二数字相加得 1350 (107 5+275),也就是说盘庚迁殷的年代在公元前1350年左右。

此外,我们还要用被大家所乐称的考古学文化年代来验证。郑州商城的碳十四数据有两个:甲、城墙夯土层内包含的木炭距今3235±90年(公元前1285年),树轮校正距今3570±135年(公元前1620年); 乙、压在城墙内侧的二里岗上层灰土层内包含的木炭距今3215±90年(公元前1265年)、树轮校正距今3545±135年(公元前1595年)。 从地层叠压关系来看,郑州商城筑在二里岗下层偏早的时期,它的使用时间,是从二里岗下层延续到二里岗上层(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649页;北大历史系《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年。)。该城建筑的绝对年代经碳十四测定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它的使用时间是整个的二里岗期。二里岗期的时间长度,据有的同志从考古学角度估计,大约在150~200年左右。经过多年的讨论,许多学者认为这个城是商汤到仲丁时的都城(孙淼《夏商史稿》),我们同意这个观点。据文献记载大乙成汤至仲丁十王的积年为 167年,这个数字与有的同志估计的二里岗期的时间跨度为150至200年相吻合。众所周知,二里岗期与殷墟一期之间存在着曹演庄下层的过渡期,其时代约与祖乙迁邢时代相一致(注:孙淼《夏商史稿》361页,文物出版社, 1987年。)。与曹演庄遗址同期的还有藁城台西遗址,其相对年代依次为早期居住址、早期墓葬、晚期墓葬、晚期居住址。早期居住址年代大致与二里岗位上层接近,晚期居住址年代经测定为公元前1300±100年, 相当于殷墟前期(《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513页)。 这二处遗址的年代约与历史上外壬至阳甲八王时期相当,或略晚。此八王积年大约是81年(《中国历史大事编年》)。因此,盘庚迁殷的年代应由郑州商城的始建年代减去二里岗期年代即大乙成汤至仲丁十王的积年,再减去曹演庄下层和台西遗址的年代即大约外壬至阳甲八王的积年。即1600-167-81=1352。 盘庚迁殷约在公元前1350年左右。

以上,我们验证了从大龟四版历法入手推考出来的结果,这个结果应该是正确的。与此同时,也证实了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75年的科学性和《竹书纪年》的真实性。最后,再重申一下我们推考的结论:盘庚迁殷的年代应在公元前1350年前后,即公元前十四世纪五十年代,而不是公元前十四世纪末(《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610页)。

标签:;  ;  ;  ;  ;  ;  ;  

潘庚阴年研究与四版“大海龟历”的恢复_盘庚迁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