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机结合论文

论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机结合论文

论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机结合

郭 慧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广州,510300)

摘 要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变化、学生本身诉求的多样化,都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学生管理成效低、时效差,矛盾多、风险大,条文多、创新少,存在制度化或者人性化路径的偏向依赖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分析学生管理的路径依赖,开展制度化和人性化有机结合的策略探析,并在这一过程中规避两大误区,提出理念、措施、保障“三位一体”的结合策略,使学生管理模式更加健康、更加优化、更贴实际,最终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学生管理 制度管理 人性化管理

学生,是教学行为的客体,是教与学的主体。学生管理,是一所学校提高教学成效、实现教育目的的核心工作。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适龄学生不断增加,家庭教育背景千差万别,学生个体意识充分彰显,学生诉求个性化与多样化并存。随着学校品类的逐渐扩展,学校数量日益增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校际竞争不断激化,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学校品质的试金石。随着大众媒介的创新发展,微博、微信、手机终端等媒介形式涌现,学生接受信息渠道极大扩展、信息数量极大扩充、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对学生管理的创新发展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大事、要事、难事。

一、人本视域下的学生管理现状

学生管理工作,是面向学生群体推行教育相关方针、政策、制度和理念的一种综合性系统工作。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制度约束为主的集体化、扁平式管理模式。从操作层面看,它包括制定、实施与反馈、处理;从内容构成看,包括国家教育制度、省级教育制度以及学校自身制定的多项规章制度;从作用方向看,对内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际关联,对外与校园环境、教学体系、学校风格互相影响。从目前学生管理情况看,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管理“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学生管理制度的总体数量不断出台增多,实施质效却未能做到同比增长。整体来看,学生管理缺乏适应时代发展、契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弹性制度[1]

砷盐净化除镉反应器采用底部搅拌方式。该设备引进时设计功率为22kW,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功率偏小的矛盾。除镉搅拌机改进前后示意图如图5所示。突出表现为:(1)运行过程中随镉渣的不断生成,渣比重越来越大,沸腾状态得不到保证;(2)由于搅拌强度不足,导致渣突然下沉,搅拌机电流突升跳闸,从而造成死槽,引起质量波动、增加锌粉消费。

学生管理“主体”单一,“反馈”不够。长期发展的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以管理代替教育的模式。形式上表现为自上而下宣贯,目标上体现为维护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组织上体现为内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事项的增加,对教育教学的反馈过程重视不够。

学生管理“制度”到位,“服务”缺失。尽管多数学校都贯彻“以人为本”教育思想,提倡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但是目前部分学校在学生管理中把学生与管理者仍放在对立层面考虑,以单向管制为主体、以红线条框为标志、以惩罚处理为重点的制度化管理[2],使学生内心经常处于抵触状态,直接影响了管理成效,甚至激化矛盾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学生管理的路径依赖分析

“一心之中自有动静,静者性也,动者情也。”“心兼体用而言,性是心之理,情是心之用。”这两句话有着同一个核心内容:一是思想贯穿于行动,以静作为心的根本,以活动作为心的方法。二是心兼体用:心的主体是性和理,心的具体是情。性是主体、是根本,情是具体方法。性也就是理,性与情都是来源于心。从修养方面而言,提倡“静”时也就是“未发时”要保持“涵养”,“动”时也就是“已发时”要能“察识”。

三是以系统为框架,完善管理思维。学生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放在一所学校办学方针、地域氛围、风俗民情中充分考量,做到与教学管理全面衔接、与后勤管理交叉推进、与校园管理方向一致。人性化与制度化的深度融合,应当具有必备的契合点和接口,比如在学生管理中违纪问题的处理上,硬性制度已经规定完备的,且情节恶劣影响重大的,应严格遵循制度管理,以示惩戒。而对于情节较轻的事件应以教育为主,采取相对温和、心灵触动较大的方式惩戒;在惩罚措施的执行上,应充分考虑学生感受,给予学生自辩的机会,与学生及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使学生从内心产生愧疚和改变的意愿。

二是防止制度和人性割裂。一些学校的管理者简单把制度化和人性化对立看待,认为二者只能侧重其一,导致学生管理模式僵化生硬,创新方向少、持续创新差,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加的个性需求。从当前学生管理的发展阶段看,传统制度管理拥有绝大多数的学校使用主体,在长期发展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不可能完全摒弃;从当前学生群体个性诉求上看,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增加,单一制度管理难以适应和满足。因此,应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将人性化作为创新方向进行结合。

基于以上分析,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依靠制度化来“单打一”,就难免引发学生反感,片面割裂管理和被管理双方,激化矛盾,最终导致学生管理看似强有力,实则问题重重。依靠人性化来管理,也容易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难以有效管控。因此,应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性,创新探索制度与人性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学生管理的有力、有序、有效。

三、学生管理中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结合策略分析

建筑行业是一种高耗能的生产领域,年均能耗达到了全世界产业总能耗的40%左右,2012年,我国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应在建筑行业中大范围的使用建筑保温材料等绿色环保材料,通过这一举措,将会为高分子材料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1.须着力避免的三个误区

3)波场曲线相关性较强的测线区段同含水废弃巷道揭露位置对应较好,含水废弃巷道深度位置同合成孔径成像结果更为吻合。

2014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要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指出“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标志着中国已经全面进入深化课程改革时期.

以诉求满足为重点的人性管理:当今时代发展提倡个性创新,学生自由开放,具有一定的抵抗意识和叛逆精神,教育事业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单纯依靠原有强制压制的方式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学生群体的需求、诉求。管理者开始寻求主体地位的调整、管理条款的柔性、教育产品的创新,开始探索学生内心世界、征求并尊重学生意愿,这种从心灵认同入手的管理能逐渐产生凝聚力,营造改良向善的氛围,使学生深入开展自查自省,发挥典型榜样力量,助推学生管理工作成效提升[5][6]

一是防止目的和手段混淆。部分学校管理者纠结于在制度、人性中选择,却往往忽视了本质目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高效、规范管理,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人性管理,目的是一致的;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对象是共同的;无论是扁平化管理还是情感式管理,都要充分考虑学校发展方向、学生整体素养、管理自身水平,要置于校园管理系统、学生管理子系统中统筹考量。对它的最终检验和评价,不仅要看一定教学阶段内学生的学习成绩、内务的习惯养成、整体精神面貌,也要看管理过程中师生互动程度的深浅、对学生内心触动的多少、对学校价值观念的认同度高低,更要看学生在步入社会、开展工作、进入岗位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素养体现[7]

在学生管理体系中,各项规章制度是基础,是能够保障正常教学活动、学习生活的必要条件。人性化管理方式是有益发展方向和制度管理的重要组成。实践证明,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须要在传统制度管理的模式上做文章,须要在人性化融入管理体系上下功夫。

三是防止人性管理的异化。部分学生管理者认为,人性管理游离于制度之外,属于“走后门”“开小灶”。固然,相比制度化统一管理,更加注重心理感受的人性管理很多时候容易走入误区。一方面从管理者来说,可以不再按照条框办事,而凭借个人喜好主观臆断。如果管理者缺少必要的法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就很容易发生“双重标准”,从而引发更大的矛盾。另一方面,从管理对象来说,人性管理很容易被理解成放松要求,在制度的落实上能够打擦边球,边界不够清晰、要求不够严格,最后会导致人性管理变成了“一纸空文”[8][9]

2.须坚持秉承的三个理念

一是以学生为根本,落实生本理念。生本理念认为,应以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学生不仅作为学习生活的主体,还要作为管理服务的重要组成来对待,通过优化管理模式,确立学生在管理中的关键地位,使学生能够在管理行为中参与其中,并努力促进管理模式的改进。

二是以自律为方向,贯彻人本思想。内在矛盾的变化是实现事物最终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这一点看,要实现学生在管理中的改变,制度、劝服等方式方法都是外在因素,归根结底要达到学生自制自律的目的。在制度与人性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中,管理应当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双管齐下:即依靠制度对学生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形成固定习惯,培养正确素养;依靠人性对学生内心思想进行塑造,培树正确科学价值观念。其次是自我反省:即对标正确范例和标杆,在学校管理者的柔性引导和潜移默化中,学生内心产生自我审示、自我评价、自我修订。再次是反馈创新:即在学生个体评价管理的基础上,对学生分年级、分类别进行意见征集汇总,充分认知筛选反馈意见,从而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完善。

以规矩遵循为关键的制度依赖:群体管理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制度化学生管理也是如此。相比依靠人的主观意识来给事件定性定量,依靠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最大范围实现规则的宣贯和执行,最快速度实现规则违反后的惩罚措施。对制度的路径依赖,能够使学校管理井然有序、规范高效,管理人员和机构权威得到加强,学生行为举止规范化,学生活动模式化,对学生培树强有力的纪律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3][4]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的变迁,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他律”与“自律”之间进行徘徊。依靠他律,就采取制度管控,明确底线、界线、红线,使学生圈定在固定行为范畴内开展学习生活。依靠自律,就采取人性管理,尊重学生意愿,征求学生诉求,以温和、人性的方式,使学生内在产生改变陋习、改善生活、改良思想的动力,从而达到管理目的。

3.找准有机结合策略的发力点

一是加强学生德育管理。道德的力量是人性化管理中着重应当引导运用的关键要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非常重要的成型期,能够直观地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能够间接地表现在言谈举止之中。因此,在学生管理中加强德育工作十分必要。在学校层面,应当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使考勤、守则等各项学生管理制度符合公民道德守则,体现新时期学生素质。应当将主流价值观的宣贯落实到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日常行为准则中自觉接触、接受、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管理工作者层面,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生管理人员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引入德育课程,使管理者回归“教育者”“服务者”的本质。在学生层面,应把握好特定阶段、特定群体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引导学生在接受管理中培树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二是建立弹性管理制度。在现阶段,学生管理制度化基本普及,已经施行了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优罚劣的奖惩机制,也得到了学生的初步认可。在这一基础上的人性化,应当使制度具有一定弹性。具体来说,在制定阶段,学生管理制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主人翁地位,广泛征求意见,让学生提建议、讲想法,以更加民主的方式科学决策,提出符合学生诉求的管理办法。在实施阶段,制度的宣贯应当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广泛使用校园广播、室内外公告等,使制度上墙;制度的执行应当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辩解权利,区分事件轻重缓急,采取告知、诫勉、劳动等非强制方式进行处理。

三是强化联合管理机制。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管理,是受家长授权,校方对学生自上而下的约束。制度与人性结合的创新管理模式,则应当是真正把家长、学校、学生三方作为主体引入管理框架中来,将社会服务者、专业学科教育者、社会媒介等作为配套引入,形成多方共管的良性机制。应当从校园内部联合、校园主体联合、校外联合上入手,对学生成长阶段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符合各方观点的柔性制度,凝聚合力,使各方达到充分理解与支持。

由图1可知,在设计范围内,密度、施氮、施磷、施钾4个因素对产量产生一定影响,且产量随各因素的提高呈开口朝下的抛物线状,存在极大值,各抛物线的顶点就是各单因子的最高产量,对应的是各因子的最优投入量。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当密度为123 750株/hm2时,产量达到最大,为2 153.5 kg/hm2;施N为52.5 kg/hm2时,产量为2 159.2 kg/hm2;施P2O5为52.5 kg/hm2时产量为2 155.1 kg/hm2;施K2O为58.5 kg/hm2时,产量为2 163.7 kg/hm2;之后随着各因素的增加,产量反而降低。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浸润。学生管理中,能够使学生产生变化的因素不仅要依靠制度、设施等硬件,也要依赖师资、管理方式等软件,还要依托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至关重要。管理者应当加强校园文化渲染,在课堂上营造和谐互动、积极主动的教学关系,让学生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尊重。在校园生活中以生动案例营造团结协作、互谦互让、正气好学的校园学风。在校园环境上统筹规划设计,采用具有心理疏导、道德教育作用的建筑物和张贴画报等,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接受熏陶。在校园社团活动中,鼓励学生参与有益身心发展的社团活动,释放个人情感,构建完整人格,提升自我价值。

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制度与人性结合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创新、逐步修正的工作,需要管理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力量关注并支持,使学生管理规范高效、校园生活快乐有序、知识素养快速提升,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媛媛.高校实验管理人本化途径研究[J].现代交际,2016(21).

[2]刘燕“.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柔性管理模式[J].中国培训,2017(06).

[3]赵伦芬,张克荣.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的高职学生管理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7(04).

[4]张亚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及认同度实证研究[J].广西教育,2015(27).

[5]赵婷娟.高校学生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协调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5.

[6]左桂梅.多校区高校人性化教学管理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5.

[7]唐来清.人性化学生管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20).

[8]卢艺思.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3.

[9]夏雷.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作者: 郭慧(1979-),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标签:;  ;  ;  ;  

论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机结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