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公路管理段 固原市 756500
摘要: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农村公路水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路基沉降、二是路基塌方、三是桥涵损坏、四是防护与排水设施损坏等。本文将从这四方面对农村公路水毁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解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总体来说,只有从农村公路设计,施工和养护三方面都高度重视,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农村公路水毁。
关键词:公路水毁;成因;防治
我们所说的农村公路水毁是指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遭到暴雨与洪水破坏的一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在山区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上,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发生道路水毁,由此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因此我们通过掌握道路水毁产生的具体原因,提前做好各种预防准备,减轻危害程度,对于保持交通道路的畅通以及减少经济损失具有极大的意义。
1农村公路水毁的类型和成因
我们将在农村公路可能发生的水毁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毁,另一类是中断。道路水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路基沉降,路基塌方,桥涵损坏,防护与排水设施损坏。
1.1路基沉降
(1)由于路基修建过程中填土厚度过大,从而使得压实度不高;
(2)湿陷性黄土由于雨水雪水渗入到路基中;
(3)路基排水措施不当,路面积水和侧面流水;
(4)缺少必要的防排水设施。
1.2路基塌方
(1)排水设计不合理,遭到自然堵塞损坏;
(2)路基边坡松软,坡度陡,缺少必要的挡土墙等防护措施;
(3)路基经过泥石流路段,就会容易被水软化。
1.3桥涵损坏
(1)涵洞位置不合适,孔径太小,无法满足排洪要求;
(2)涵洞进口处理不当,洪水排放期间的洪水量偏差;
(3)桥梁选在河床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容易冲刷,反过来影响桥梁基础和桥墩结构;
(4)桥涵日常养护不到位,长时间得不到清理,出现堵塞,造成水流不畅;
(5)采砂导致桥梁下游河床变化。
一旦发生桥梁和涵洞的水毁,导致中断交通,需维修时间过长,进而影响群众出行。因此,对桥梁和涵洞的水毁的预防必须高度重视。
1.4防护与排水设施损坏
(1)排水设施的基础薄弱或基础埋深未在冰冻线下;
(2)行车损坏,养护维修不及时;
(3)对水流量统计不准;
(4)新增的平交道口未及时设置线外涵;
2农村公路水毁的防治
对于公路的水毁,应从预防着手,达到消除水毁损坏的隐患,降低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从设计方面,应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按照有关标准设置交通安全、防护、排水等附属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其次从施工方面,对应设未设的排水设施,对设计与实际地形不符的排水设施,应通过变更,形成有设不漏,未设补漏的施工理念。最后从养护方面,养护部门应制定详实的预防方案,做到经常巡查,经常疏通边沟桥涵,及时加固维修损坏的排水设施,增加薄弱路段排水设施和线外涵,对出现的一般水毁设施要进行抢修,尽量减少二次损失。
3水毁的具体防治措施
3.1路基沉降的防治
(1)在较弱基础上修建道路时,应特别注意路基的加固和压实度控制,可采用换填法,石灰混合法,石灰桩法等进行加固,通过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消除修建隐患,让路基更加坚实。
(2)在设计路基时,要选用良好分级的砂土填充路基。当需要用不同透水性的材料填充路基时,应采用路基下层填充透水性较强的土壤,把透水性较差的土壤填筑路基上层。
(3)沿河堤,河滩路,桥头引道等长期被淹没的路基要进行加固防护。
(4)对路基边沟纵坡大于0.3%,同时单向排水长度500米内,应进行砌护,防止水流冲刷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5)在地下水位浅层,应铺设块石或砾石,以阻止毛细水上升,以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表层应采用致密的路面结构,以防雨淋和渗水。
(6)及时修复路面小面积沉陷,避免积水。
3.2路基塌方的防治
(1)路肩增设混凝土拦水带,边坡种草防护。
(2)经过村镇道路必须设有边沟。如果有冲刷的可能性,应该加固。
(3)对于挖方路段或半填半段路段,必须设置截水沟,高挖方路段应砌护,对于地质较差的部分,应通过喷涂,保护性工程或生物固化来加固,以防止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3.3桥涵破坏的防治
(1)对于沿河线的山体,通常应每隔300米设置一道涵洞,应位于凹凸曲线的顶部和纵坡的陡坡。通过村道路段,还应增设涵洞,以排除村庄地面的排水。对于泥石流路段,应设置盖板涵,保证泥石通过。
(2)要经常疏通涵洞及桥梁的泄水孔。
(3)除了确保桥梁的安全外,还要根据水流情况修建引水坝等引水结构,以确保在达到设计洪水位时不会损坏桥梁。
(4)对于桥梁基础已经掏空的,桥梁基础应立即用混凝土填筑,然后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桥梁基础。另外可在桥梁上游修建一个合适的导流坝,坝体能使水流均匀,平稳地穿过桥孔。
(5)桥涵的日常维护也同样重要,应经常养护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3.4防护与排水设施损坏的防治
(1)经常维修防护与排水设施,清理由于杂物堵塞和人为损坏造成水毁。
(2)要增加公路薄弱地段的防排水设施。
(3)对流入路基的水要远接远送,根据实际汇水面积增加涵洞。
(4)在挡土墙后,应排设置排水沟,必要时压实表层土,减少雨水和地面渗漏。
(5)对于新增加的平交道口,要及时压设线外涵,防止边沟淤塞冲毁路基。(6)沿河路堤设置挡土墙时,应顺河流条件一起布置。加强道路水毁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水毁损害,自然降低水毁。
最后还要说明一个问题,水毁防治,也就是预防水毁和抢修水毁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就是“防与治”的关系,有时是先防后治,有时是先治后防,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防治,降低成本,方便群众出行。
结束语
虽然农村公路水毁损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能够从公路设计,施工和养护方面高度重视预防,有效控制公路水毁灾害,就能够大大减少道路水毁损失。也只有通过建设、施工、养护齐抓共管,才能减少农村公路水毁,降低损失,方便群众出行。
参考文献
[1]管丙东.公路水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174.
[2]李志军.公路水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青海交通科技,2012(02):62-64.
[3]刘昱娜.公路水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8):40.
[4]邓育燕.公路水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34(09):144+146.
论文作者:李俊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路基论文; 桥梁论文; 涵洞论文; 桥涵论文; 农村公路论文; 设施论文; 成因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