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_夏永

夏永

(沭阳仁慈医院 江苏宿迁 223600)

【摘要】目的:探析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实验组30例结合常规治疗手段,服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期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血清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 (ALT)、胆碱酯酶 (CHE)、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临床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时其疗效显著,相对中成药物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病患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肝硬化;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181-02

乙肝肝硬化是肝炎肝硬化的一种,通常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复制,进而引发肝脏病变纤维化,最终形成肝脏硬化。据有关研究表明,乙肝肝硬化其临床危害较大,如不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措施,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甚至能够直接使病患死亡。[1]当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手段以抑制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为主,在众多药物中,西药制剂的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等以及中成药,如护肝片、肝速康以及复方甘草酸苷等对乙肝肝硬化均有疗效。据有关研究表明[2]核苷类药物的抗病毒效果较好。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组选用不同药物治疗,旨在进一步证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8岁,平均(50.12±12.21)岁;实验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6~77岁,平均(48.23±10.82)岁。全部60例患者均通过有关的临床检验,确诊为乙肝肝硬化病患,并排除其他脏器的严重病变、心肺功能受损,以及相关药物禁忌患者,基本符合研究条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进行前通知病患家属,与之沟通签署知情通知书。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给予患者相应的中成药剂,如护肝片(0.36g/片,一次4片,一日3次)、肝速康(0.23g/粒,一次2粒,一日3次)等药物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期间严密监测病人的生理指标,辅以必要的心理护理,严格记录病人用药后情况,在病患出现异常时,监护人员应及时联络责任医师;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除使用中成药物以外),采取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0.5mg/片,一日1次)、阿德福韦酯(10mg/片,一日1次),拉米夫定(100mg/片,一日1次)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片,一日1次)进行治疗,为期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其血清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 (AL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分析。其中ALT、AST与TBIL其参数值越低, ALB与CHE参数值越高,并发症发生频率越低,表明相应的治疗方法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判断,其中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运用t检验的方法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ALT、AST与TBIL指标的参数值低于对照组,ALB与CHE的参数值则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可知,其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统计数据见表1。

3.讨论

据有关研究表明,乙肝肝硬化其临床危害较大,如不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措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复制,保护肝脏组织,肝功能将逐渐走向失代偿期,据有关数据表明,病情发展到该阶段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预后不良,大大降低了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另有相关研究表明,乙肝肝硬化患者相对于健康人群的肝细胞癌变的发生率较高[3]。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HBV复制,对于乙肝肝硬化有着突出的治疗效果[4]。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在人体内进行磷酸化,进而转化为磷酸核苷类似物,通过靶向抑制乙肝肝炎病毒的聚合酶转录酶的活性,阻止乙肝病毒的复制。相关研究报道,核苷类药物中,病患应用拉米夫定的前三个月效果显著,此后药效逐渐降低,12个月以后其药效欠佳;阿德福韦酯在短期内虽无明显效果,但使用期间能够有效地抑制HBV病毒DNA复制;恩替卡韦兼具拉米卡夫与阿德福韦酯的优点,既能在短期表现出优秀的疗效,也能够长期抑制HBV病毒DNA的复制。在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医疗中,中成药的应用较晚,经验尚不成熟,多数中成药物,一般应用于乙肝肝硬化早期,且见效较慢,可控性不强,同时中成药物在HBV病毒DNA的抑制方面较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相关肝功能指标ALT、ALT以及TBIL的参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HE和ALB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有关研究中表明[5,6],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针对乙型肝炎具有普遍认可的治疗效果,且相对其他药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服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同时在治疗乙肝肝硬化领域经验成熟,理论基础完备。因此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临床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时其疗效显著,相对中成药物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病患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驭风,夏澍,钱卫.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43-45.

[2]庞玉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160-161.

[3]张福奎,张俊勇,贾继东等.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951-954.DOI:10.3760/j.issn:0578-1426.2004.12.028.

[4]高宏琴.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7):2334-2335.

[5]关涛.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9):127-129.

[6]吕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6):144-145.

论文作者:夏永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_夏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