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学习江泽民同志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经验_科技论文

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学习江泽民同志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经验_科技论文

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学习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放在论文,五大论文,经济社会发展论文,科技进步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代表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五大作的报告,站在跨世纪的高度,从实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重要性。报告除第五部分集中论述了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其他部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论述还有十几处之多,份量之重是历次党代表大会报告中所没有过的。这既说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视,也说明了科技战线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跨世纪发展目标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的巨大影响

处于世纪之交的当今世界,正在感受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猛烈冲击。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科学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不断涌现,几乎每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展。据统计,近30年来,人类取得的科学新发现和科技新发明,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核心的微电子技术,虽然从集成电路出现到今天,不过30余年,可它已渗透到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通信技术和医疗卫生、环境工程、能源交通、自动化生产等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既代表国家现代化水平又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生物工程是近十几年来崛起的高技术,是21世纪高技术的核心,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将会为人口不断增加、资源日益枯竭的当今世界展现新的发展前景。新材料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基础,是开发新能源、发展空间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基本保证。空间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把人们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领域扩展到了宇宙空间,这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总之,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将是高科技的竞争。而我国在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则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应当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国家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出发,制定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由于受我们国家财力和基础研究的总体水平所限,不可能一下子在所有领域全面跟进和赶超,所以必须统观全局,突出重点,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所赶有所不赶。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和人力,重点用到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基础研究领域,如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等,力争在这些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时,要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对国家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关键课题,组织力量占领若干科技制高点,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

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速度,使之从潜在的生产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从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目标出发,强调要“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

我们国家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科技成果问世。据统计,“八五”期间我国共取得国家级科技成果15000多项,省部级成果15万多项。去年仅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就达2000多项。这是一笔巨大的潜在财富,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羡慕。但是,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的还不够多。以农业科技为例,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而推广率却只有1/3左右,推广的普及率还不到1/3。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推开一项成熟技术,一般只需一二年,我国则要七八年。这说明,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促进科技成果迅速地、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在国民经济中的伟大作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一是需要进一步增强转化意识。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一项关键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往往会带来生产力的一次飞跃。如果没有大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变成一句空话。我们应当从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高度来认识转化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把科技成果转化摆到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地促进科技成果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研、开发、生产、市场紧密结合的机制。要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作为判断是非、权衡力弊的标准,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三是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要紧紧围绕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集中力量,组织科研攻关,推动我国经济再上新台阶。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四是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就教育我们要善于利用外国的智力和先进技术,进行现代化建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和运用人类的最新科技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与推动作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要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当前,需要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与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

近些年,政府在推动体制改革上的力度是比较大的,人们习惯的说法是“把科研院所推向市场”“把企业推向市场”。当然,这是十分必要的,十多年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和丰硕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以往我们对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与推动作用重视不够,这与人们往往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有关。应当说,我国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已具有相当规模,但长期以来效益发挥得不够理想,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这个永不枯竭的源泉,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开发高科技含量产品的能力。这是企业对科技进步的一种内在动力和需求,同时,它也为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进入经济领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应当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同时,要把企业积极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体地说,一是建立企业科技进步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建立有利于企业科技进步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提高职工的科技素质;三是建立有利于企业科技进步的多渠道投入体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科研开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人才的培养、使用方面,也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现在,全国80%以上的科技力量已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绝大多数技术开发型院所走上了按照市场运行机制、自主发展壮大的道路。要继续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变机制,逐步建立起一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机制。出国留学人员的绝大多数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在努力提高现有科技队伍水平的同时,还要大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工人阶级要用最大的努力来掌握现代化的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最后是四个字:提高素质。因为,劳动者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吸纳新技术的能力。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最终要靠高素质的广大劳动者去实现。只有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了,企业和社会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目标才能实现。

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三位。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均国土面积却只有世界各国平均数的1/3;我国的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耕地面积却排在世界第67位;我国的淡水资源列世界第五位,人均淡水资源却排在第88位,只有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1/4。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虽然从总量上说,都不算少,但人均水平都很低。

我们的国情决定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就是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生产时要尽量地少消耗资源、少消耗能源、努力提高效益;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浪费、少污染,转变那种靠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费带动与刺激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并且,要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加强对人口增长的控制,提高国民的素质。

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只有大量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才能大幅度降低单位产量的能源和物耗;只有依靠科学的新发明、新技术,才能不断开拓新的能源和新的原材料;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贡献率和经济运行的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全面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这是历史赋予科技进步的新使命。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时期。虽然,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艰难险阻,但是,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目标,不断开创科技大发展的新局面,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做出更大贡献!

标签:;  ;  ;  ;  ;  ;  ;  

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学习江泽民同志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经验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