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唐敏

湖南省脑科医院心身疾病科 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配合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短,且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路径化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

脑梗死在临床上又称之为缺血性卒中,该病是人体局部脑组织区域内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所导致的一种缺血缺氧性病变[1]。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上常见发生无力、头昏及短暂性肢体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在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休克或肢体偏瘫,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急性脑梗死患者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为加速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其正常生活能力、提升生存质量,临床上应更加注重治疗的同时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本研究主要以观察并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纳入患者均经临床确诊急性脑梗死,研究排除合并存在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或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57.4±3.3)岁,本组纳入男性18例、女性22例;研究组患者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57.6±3.5)岁,本组纳入男性17例、女性23例。纳入患者在入组前均对研究内容进行了解并签署知情权同意书,研究具体内容均经过医院学术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入院宣教、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配合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内容以时间线作为指导:(1)第1d: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对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少,且因担心治疗费用过高等,导致产生恐惧、焦虑、烦躁及担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向其讲解关于急性脑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干预方法等,协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并消除其负面情绪,完善心电监护、血糖监测等各项检测操作并做好记录。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以了解其既往病史与过敏史等资料。(2)第2d:协助患者在当日完善各项检查工作,指导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并按时、遵医嘱进行用药,告知治疗方法及治疗期间各项注意事项。在患者卧床时期,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协助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定时协助其进行翻身等。护理过程告知患者关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使用的相关仪器与效果,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并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干预。(3)第3~6d: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关于急性脑梗死的知识,注重进行饮食计划与指导,予以患者具有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含量食物,建议少食多餐,并避免使用辛辣、酸冷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对存在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人员予以留置鼻饲管并做好导管进食与管道护理。护理过程注意预防发生压疮及感染等不良症状,适当增加每日翻身次数,对患者进行遵医嘱用药指导,并协助其进行适量的恢复性运动。(4)第7d开始:护理人员每日定时为患者进行各项指标监测评其病情情况,根据每日监测的病情状况调整护理内容,鼓励患者进行恢复性运动及进行吞咽功能锻炼,当病情好转时可协助患者拔导尿管与鼻饲管。(5)出院护理: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嘱咐其在院外严格进行血压监测,发现血压发生异常变化及时返院就诊,嘱咐其戒烟戒酒,并坚持进行低盐饮食,保持每日二便通畅,坚持进行有氧锻炼,需保证每周至少进行5次锻炼,运动时间控制在30min。患者在出院后若发生其他异常状况,需及时返院接受治疗,做好院外随访工作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护理满意度评价在研究结束后进行,护理人员向每位患者发放本院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表进行评分,以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对于计量性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描述,组间对比独立样本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短,且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群体的基数在不断扩大。而急性脑梗死是作为中老年人群体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因此该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2-3]。由于急性脑梗死的高致死性与高致残性影响,在临床上对于该病仅通过常规方法治疗远远不够,需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治疗与康复效果,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发现,路径化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于护理过程对卫生资料的浪费以及过度医疗等缺点,通过以时间顺序开展护理工作的有效护理模式。其相比于常规的护理干预,更加注重护理细节,能充分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并加速其康复速度。研究针对研究组采取路径化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短,且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路径化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冰.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6):266-267.

[2] 黄娥列, 王芳.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7):66-67.

[3] 闫惠芳.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社区医学杂志, 2017, 15(13):89-90.

论文作者:唐敏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唐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