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morant及其育种与训练_鸬鹚捕鱼论文

cormorant及其育种与训练_鸬鹚捕鱼论文

鸬鹚及其养殖与调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鸬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鸬鹚简称鹚,俗称水老鸦、黑鱼郎、鱼老鸭、鱼鹰、墨鸦、鱼鸭、鱼鸟、鸦子、乌鬼、摸鱼公等。藏文译音:索夏。家养鸬鹚是由野生鸬鹚驯化而来。中国青海省青海湖等处,迄今仍见有野生鸬鹚存在。

      中国鸬鹚捕鱼能力强,驯养容易,利用年限长,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副业,饲养它即可供观赏,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最早记述鸬鹚入药治病。其肉、骨、羽毛和口涎皆入药。现今市售的中成药“鸬鹚涎丸”(《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版)即源出于此。又据《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第三册载鸬鹚:肉:晒干,捣碎,或羽毛烤焦,研细,治尿闭;骨:烧成炭,研细,治水肿;胃:晒干,研细,助消化。福建民间还用鸬鹚肉来治疗疟疾。

      江苏省太湖、洪泽湖、高邮湖等地饲养鸬鹚作为捕鱼工具,并人工繁殖鸬鹚输往江西、湖北、广东等地出售。

      鸬鹚捕鱼为江南水乡的独特景致,是中国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渔民不用撒网,靠鸬鹚将鱼捕上船,在碧水间合作捕鱼。鄱阳湖鸬鹚捕鱼的习俗,2010年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历史和现状

      中国驯养鸬鹚历史悠久。考古工作者在黑龙江密山新开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完整的骨雕鸬鹚。体长7.3cm,头部最阔直径1.3cm,鸬鹚引颈昂首,如窥猎物,鉴定为距今6000年左右的遗物。浙江河姆渡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众多的鱼镖、鱼卡、鱼叉、鱼钩等捕鱼工具中,亦有雕刻精细的鸬鹚骨雕艺术品,鉴定为距今7000年左右的遗物。鸬鹚骨雕文物不仅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而且也是中国劳动人民驯养鸬鹚捕鱼的佐证。《尔雅·释鸟篇》:鸬鹚能潜水捕鱼。当时管鸬鹚叫鸬鷧。“嘴头曲如钩,食鱼。”《隋书·倭国志》:“倭国土地膏腴,水多陆少,以小环挂鸬鹚颈,令入水捕鱼,日得百余头。”明末徐芳《鹚说》详细描述鸬鹚捕鱼的情景。清·华喦(1682~1757年)所绘《鱼鹰图》画面有5只鱼鹰,其中1只疾游在前,倾首吞食刚刚捕获的鱼儿,另1只尾随其后,怒喙其首。另外,3只鱼鹰正飞箭似的潜入深水,追捕1条拼命逃窜的大鱼。这说明当时鸬鹚的重要地位。俗话说:“鱼见鸬鹚骨也软。”唐·杜甫曾写过“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这“乌鬼”就是指鸬鹚(因为它的羽毛乌黑,带绿色的光泽,下水捕鱼,神出鬼没,故四川人称它为“乌鬼”)。唐·杜荀鹤《鸬鹚》诗中:“一般毛羽结群飞,两岸烟江好景时。深出有鱼衔得出,看来都是鸬鹚饥。”说明在唐代就有人利用鸬鹚捕鱼,描述了鸬鹚给水乡人民的生活带来的益处。宋·《埤雅》:“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临水屋,皆养此鸟,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宋·杨万里《过宝应新开河》:“……雨里楼船即钓矾,碧云便是绿蓑衣。沦波万顷平如镜,一只鸬鹚贴水飞。”元、明时期渔民还可驯养鸬鹚捕鱼上市出卖,换取生活资料。又如元·顾瑛《柳塘春口占》:“二月看看已过半,春风尚亦不放晴。杨柳长堤飞鸟过,鸬鹚新水没摊平。”读来各有情趣。

      中国近30年来,由于生态不平衡,水资源日益缺乏,鸬鹚逐渐濒危减少,从畜牧学、生物学、仿生学和医学角度看,仍有必要加强保护鸬鹚,仍不失为南方地区渔户传统的得力捕鱼能手。因此,可适当地在有水域条件的地区发展鸬鹚的专业生产。

      形态和生态(以普通鸬鹚为例)

      鸬鹚全身长90cm。夏羽、额、头、枕颈及羽冠均为黑色,并有白色丝状羽,眼圈蓝色,眼先裸露。全身黑色并有金属光泽,嘴厚重,脸颊及喉白色,两胁具白斑。冬羽无羽冠和白色丝状羽,两胁白斑消失。虹膜宝石绿色,上嘴黑褐色,边缘及下嘴乳黄,脚黑色,蜡膜黄色。

      在内蒙古地区栖息于湖泊、池塘等水域,休息时多站立岸边或树上,不时扇动两翅,主要以鱼类为食,亦食甲壳类、线虫等。喜成群在河、湖岸边树上用枯枝、干草营巢。繁殖期5~7月,每窝产卵3~5枚,卵白沾淡蓝色。夏候鸟,旅鸟。

      在新疆栖息于大的湖泊、水库、河流。集群营巢在胡杨树上、小岛的地面或水边岩崖上。海拔190~1400m。食物主要是鱼类。繁殖鸟,旅鸟。

      分类和分布

      鹈形目,鸬鹚科1属5种:

      普通鸬鹚(鱼鹰、水老鸦、鷧),见于各省。

      暗绿背鸬鹚(斑头鸬鹚、特明氏鸬鹚、丹氏鸬鹚),辽宁、河北、北京、山东、云南南部、浙江、福建、台湾有分布。

      海鸬鹚(乌鹈),黑龙江、辽宁、河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脸鸬鹚(红面鸬鹚、水老鸦),辽宁、吉林有分布。

      黑颈鸬鹚(小鸬鹚),云南西部和南部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鸬鹚可在舍内饲养和笼养。舍饲,宜为水泥地面,便于冲刷。舍内设木质栖架或栖台,并设水池,供鸬鹚自由洗浴和游泳。房舍、水池的大小和深浅,视饲养数量和条件而定。冬季鸬鹚需在舍内过冬。舍前设铁丝网围成的运动场。

      鸬鹚以食鱼、虾、瘦肉丝为主,并添加一些切碎的水果。在捕鱼季节日需食物500g左右,于晚间饲喂。鱼不多时可喂猪瘦肉,搭配豆腐250g,冬季封冻后,每次喂肉类100~200g,配以豆腐500g,食量约为体重的1/4。还可经常喂些青菜叶、无机盐和维生素类配合饲料。

      鸬鹚都由专业户分工饲养孵育。通常在春季进行繁殖。将公、母按1:1的比例圈养在舍内进行饲喂,让其自然交配产蛋。一般将配偶选定后就不乱配。如需进行配偶调整时,必须在人看护的情况下,让其选配。需10天左右才能成功。鸬鹚上喙部裸区皮肤发红,即为开产征候。每隔1~2天产蛋1枚,一般产20~30枚,蛋重约55g,蛋壳青绿色,表面附有白垩质层积,蛋形指数约1.8,呈长椭圆形。产蛋多在晚23时左右。

      由于孵化量小,大多采用母鸡抱孵,用小型电孵箱、火炕、温水缸也可以,关键是种蛋数量不够。种蛋由母鸡代孵,每只鸡可孵5~6枚,孵化期为25~28天。孵化率为50%~60%。

      鸬鹚属于晚成鸟,出壳后全身裸露无毛,头和皮肤都呈粉红色,嘴角白色,嘴的基部黄色;眼泡灰黑色,未开裂,腹部大如梨形,翼小呈灰色;跗蹠部皮肤厚,眼睛紧闭,通常出壳7天才开始睁眼。初生重30g左右。12~14日龄见绒毛,20日龄羽毛长齐,45~60日龄成羽完全形成,因此,在20日龄前必须人工给温,控温在37℃~38℃。随着日龄的增大逐渐减温。1岁时胸部以白毛为主,2岁时胸部以黑白毛(略带黄色)为主,3~10岁时以黑毛为主,10岁以上在喙基部、颜面部出现皱纹。鸬鹚多在初生第2年7~8月份开始换羽。脱换顺序按头、颈、腹背、大翅、尾部逐步分批脱换,一般换羽期约需3个半月。此时膘足毛齐,常有飞逸者,故将一侧的主翼羽剪短3~5根。

      幼雏出壳24小时,待其排出胎粪、脐部收缩成菊花状时方可开食。喂剁碎呈糊状的泥鳅或黄鳝,每天喂3次,每次喂量随日龄而递增。人工填食方法:将嘴掰开,用一削成楔形的竹管挑食填入口腔内。刚开食1次只要给小泥鳅1条即可。如果没有黄鳝,在10日龄改喂其他鱼类。有时缺鱼时,也可用豆腐、猪瘦肉等代替。90日龄后可与成年鸬鹚混养放水,但仍须加喂鱼类。4~6月龄大毛长齐后可潜水捕鱼。鸬鹚生长发育较快,22日龄重400g,27日龄重850g,29日龄重1kg,34日龄重1.9kg,45日龄重2.55kg,51日龄重3kg,60日龄重3.5kg。

      鸬鹚寿命为13~15年,个别有达20年以上者。经济利用年限约10年,新生鸬鹚当年冬腊月可以捕鱼维生,第2年捕鱼量大增,但以3~6岁的鸬鹚捕鱼能为最强,公鸬鹚的捕鱼能力较母鸬鹚强。

      症状:多发病于炎热的夏季。急性病例未见任何症状而死亡。病情较缓的可见眼结膜潮红,两脚瘫痪,不能站立,后期发生呕吐,呕吐物黄绿色。食欲废绝。喙端及腿下部的温度较身体其他部位高。病鸬鹚下痢,排腥臭白色或铜绿色稀粪便。若不及时治疗,多于1~2天死亡。

      剖检病死及濒死鸬鹚,心冠脂肪沟布满出血点,肝肿大,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肠道弥漫性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及大肠为甚。将肝触片瑞氏染色镜验,见有两极浓染、细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巴氏杆菌。

      治疗:急性病例均来不及治疗即倒毙。病情稍缓的应及时治疗,并坚持连续用药,否则,亦易死亡。口服土霉素片、四环素片、喹乙醇片、禽炎康片(抗菌中药片剂)等,亦可肌肉注射青霉素、庆大——小诺霉素、卡那霉素等。实践证明,若发现早,治疗及时,3天左右可愈。

      由于吃了腐败变质的鱼、肉等引起中毒。轻者发生肠炎及出血性肠炎等。重者,毒害侵害中枢神经系统。鸬鹚吃了腐败变质的鱼、肉后几小时内就会出现肌肉无力,颈、翅和腿部瘫痪,并往往出现昏迷、腹泻和羽毛脱落,甚至死亡。因此,在饲养鸬鹚时,应避免饲喂腐败变质的鱼、肉类饲料;平时在鸬鹚空腹时加喂酵母片、乳酸钙、土霉素,用量0.3g酵母2片,每天口服1种,交替服用9天为一预防量,以后每隔15~30天服1次预防量。

      由鸟(禽)结合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防治:异烟肼(雷米封):500g/(kg·天),分3次口服,连用90天,同时喂维生素类药物和钙片。利福平:7~10mg/(kg·天),1次服用。常与异烟肼等合用,增强抗菌作用,并延迟耐药性的产生。

      急性肠穿孔

      是肠管由于外伤、炎症、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病变。

      防治:每年定期驱虫2次。

      吡喹酮:60mg/(kg·天),1次口服驱绦虫、吸虫及蛔虫。

      丙硫咪唑:7mg/(kg·天),1天1次,口服,连用3天。用于驱绦虫及其他寄生虫,为广谱驱虫药。如果继发腹膜炎应用抗生素,如大剂量青霉素、头孢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罗氏芬等。

      常出现于各种细菌、病毒、霉菌等直接侵害心肌造成心肌炎症。

      防治:先锋霉素Ⅵ(头孢环己烯)50~100mg/(kg·天),分4次口服。头孢羟氨苄0.04g/(kg·天),分1~2次口服。庆大霉素10~15mg/(kg·天),分2~3次口服。

      是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

      防治:常用于细菌性心包炎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头孢霉素类、庆大霉素、呋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我国人民驯养和调教鸬鹚捕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江河湖汊,渔夫撑着一叶小舟出没风波,船舷上载着两排鸬鹚。渔夫挥着竹篙,吆喝鸬鹚,驱使其下水去捕鱼。这种古老的渔业方式一直沿袭至今。

      训练鸬鹚捕鱼,要在羽毛长丰满会潜水时开始。在它饥饿时,在其颈部嗉囊绑一松紧适中的麻环,在屋内的池中放几条小鱼,让其下去追捕,待其捕到所有小鱼上岸后,把缚住颈部的嗉囊中的鱼,逐条转个方向,使小鱼头转向鸬鹚口的方向,再顺捏出来,然后解开缚条,喂它几条小鱼。

      每次喂食前,都训练鸬鹚捕几条小鱼,然后取出鱼,解开缚条,喂几条小鱼,再喂其他饲料,让它吃饱。时间长了,鸬鹚捕到鱼,装满嗉囊就会上池边主人身边,让主人为其解缚条,吃小鱼,形成了条件反射。这样,主人就可以试着带其到江湖中捕鱼,一般要备小船或皮筏,把鸬鹚用结实的细麻绳拴住一只脚,放在架杆上,拴牢。让其观看老鸬鹚捕鱼。也可以用结实的细长麻绳缚住其脚,让其下水捕鱼,待熟练以后,再不用拴绳,让其自去自回,一般说来,自幼训喂的鸬鹚,是不会飞逃不归的。

      驯练时,还要养成它看光的习性,以适应灯光或松明下捕鱼。用鸬鹚捕鱼时,渔民常几只渔船结伴同行,每船有鸬鹚数只。每只鸬鹚,各有名号,一呼即至。

      外出捕鱼时,将正羽期的鸬鹚放在竹排或小船上熟悉水域环境,回家后喂以鱼、虾,使之有归宿习性。作捕鱼驯练时,给鸬鹚颈间绑上松紧适度的麻环,以防自食捕得之鱼。到捕鱼地点,主人发出轰赶信号,它们会立即下水搜寻鱼,捕到鱼后贮于嗉囊中游回。主人用网将它捞起,将鱼取出。鸬鹚的嗉囊又空了,不得不再下水捉鱼。

      鸬鹚在江湖中捕鱼,因鱼多,捕时不受限制,往往都是嗉囊鼓得满满的,才能游到主人跟前。鸬鹚捕鱼为吞鱼,且先吞鱼头。因此,取鱼时先捏囊,把囊内的鱼逐条转个方向,再顺鳍捏出来,这样可以防止鸬鹚消化道受损。用鸬鹚捕鱼不能只让其捕鱼而不给它吃鱼。每次取出鱼后,应去掉麻环缚条,给鸬鹚奖励几条小鱼,刺激它再去捕鱼。

      经过若干次捕鱼后,鸬鹚羽毛上的油脂就会被水冲掉一部分,致使羽毛变湿,捕鱼锐气大减。这时要让其上来休息晾羽,等羽毛晾干后,它会用喙挤压尾脂腺,再给羽毛涂上一层防水油脂。油脂涂好后,才能让其继续捕鱼作业。捕鱼作业结束后,要用鱼喂饱,并注意休息。

      联系电话:0431-81919599

标签:;  ;  

cormorant及其育种与训练_鸬鹚捕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