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是人们始料不及的肿块,通过超声检查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较小的回声病灶并伴随较小的密影,一般对于良性病变考虑比较多,乳腺结节一般会发展为纤维腺瘤。乳腺结节和一般的乳腺肿块有所不同,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的内心比较紧张,担心患有乳腺癌。一旦出现这种问题究竟需不需要活检,患者一般会不断询问医生,希望能够从医生这获取心理慰藉,根据具体研究发现临床上多数病变都是良性的,仅有1-2%属于早期的原位癌。因此,医生一般都会对乳腺结节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通过检查给出合理建议。1 正确认识乳腺结节乳腺结节这个概念较为笼统,结节和乳腺癌是不一样的,也更是谈不上结节色变。乳腺结节也是划分等级的,一般有80%都是属于良性的。出现的结节有可能是增生结节,还有可能是肿瘤结节,肿瘤性结节一般来说都属于良性。乳腺增生结节通常都会根据月经的不同周期而发生变化,月经前期的结节比较明显,月经后期就会逐渐缩小。年轻患者一般患有的肿瘤性结节良性的居多,结节边界较为清晰,具有良好的活动度,经过触摸可以随意滑动,不会存在任意的痛感和压力。乳腺癌结节通常的活动度比较差,质地相对来说也比较硬,同一侧的腋窝淋巴结也会出现肿大,偶尔也会伴随疼痛感。一些人认为有疼痛感的是良性的,没有疼痛感的属于恶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根据乳房是否存在疼痛感根本不能鉴别乳房结节的良性和恶性。2 患有乳腺结节该怎么办?一旦发现自身患有乳腺结节,就需要立即到乳腺专科进行就诊,向医生说明自身的问题。如果是乳腺癌,就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通过确诊不是癌,就可以全面消除患者的疑虑。检查乳腺结节时,选择的检查仪器较多,一般有钼靶、彩超、磁共振,我国人在检查乳腺方面疾病时首要选择的就是彩超,这种检查对于任何女性来说都比较适合,钼靶能够有效的显示出钙化,年轻的女性乳房相对来说比较紧密,不容易成像,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够适合。除非是乳房存在问题,否则最好是在40岁之后再实施钼靶检查。还有一种检查方式是磁共振,这种检查相对来说比较敏感,能够检查出较小的肿瘤,并有效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判断。这三种检查方式对于乳腺结节来说,各有各的检查优势,最好能够互相采用,不用将贵贱划分的过于清楚。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来检查,通常都会实施分级和分类。划分的过程中需要自己看重点,级别在1-2级时,完全可以不用处理,等到3级时定期展开复查。如果是4级,就需要采用手术治疗。达到5-6级时,就说明已经是恶性了,需要尽快采取手术展开治疗。诊断为1级时,临床上呈现的一般都是阳性,影像中不会存在任何异常,也不会存在肿块,更不会存在结构上的扭曲,患者的皮肤也不会增厚。诊断为2级时,病灶会属于良性,将存在的恶性病变有效排除,针对存在的良性病变多次展开复查,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患者临床的表现实施随诊。诊断为3级时,病灶为良性的几率是较大的,包括一些全新的疾病,这就需要术后对其实施随访。最好在短期之内做好复查,然后实施其他方面的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诊断为4级时,出现的病灶是恶性的可疑性较大,影像中是无法显示出病灶是属于恶性或者良性的,一般来说患有恶性的概率比较大。检查时可以采用组织病理学诊断。目前来说,这些等级的病变会倾向于良性,如果对于病灶等不能有效确诊,患有恶性疾病的概率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大,达到4级时病灶是恶性的概率较大。诊断为5级时,病变出现恶性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影像中更是容易出现一些明显的特征,恶性的可能性较高,一般会大于95%,明确病情之后需要积极展开治疗。诊断为5级时,通活检就可以诊断为恶性,这种检查方法一般比较适合于没有对病灶进行治疗的影像学评价,对病灶实施全过程的检查后,实施新辅助化疗就可以了解病灶影像学的变化。3 什么情况下可以切除乳腺结节?女性结节患者年龄在40-60岁,不管结节有多大,医生都需要采用手术来切除,因为乳腺癌一般在50岁左右的女性中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是这个阶段的女性刚好进入了更年期。患者的情绪不够稳定,容易让女性的结节走向恶化甚至演化成乳腺癌。因此,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早发现早治疗,预防乳腺癌的发生。一些结节比2cm大,患者是乳房中存在多个乳腺结节,生长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为了将治疗难度降低预防乳腺结节的恶化,医生最好能够采用手术将其切除。还有一些女性患者没有生育,如果患有乳腺结节,直径超过2cm时,就可以听从医生的建议切除乳腺结节。因为未生育的女性体内激素得不到改变,会加快结节的恶化。遇到这种情况,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多数乳腺结节是不用切除的,但是,女性朋友在日常中还是需要实施密切的观察。当发现乳腺结节生长过快时,就需要及时就医。乳腺结节究竟是怎么回事?多数女性对此并不能理解。人们只会感觉到乳房中有肿块,或者是存在较小的颗粒。但是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痛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乳腺结节。部分患者听到乳腺结节时,就极度恐慌。医学研究证明,乳腺结节较小时,是不需要动用手术的,仅仅需要密切观察定期进行检查就可以。
论文作者:刘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