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就业与非农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天津的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农论文,天津论文,人力资本论文,收入论文,农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天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504元,增加到2002年的5315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3.2%。在农民收入的组成中,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份额越来越大,农民非农收入由1984年的360.76元增加到2002年的3602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29%。非农就业人数由1985年的78.48万人,增长为2002年的116.62万人,增长了48.6%。影响农民非农就业、非农收入的因素很多,包括地域因素、人口因素、家户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其中人口因素中的人力资本因素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农民非农就业、非农收入的重要因素。本文的中心议题就是考察农民的人力资本对农民的非农收入和非农就业的影响,分析以截面数据的角度来进行。
一、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的影响机制与研究方法
人力资本就是指由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主要指人的知识、技能、健康等,形成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用于教育和培训的支出;用于保健的支出;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人力资本可以用下面几种方式来度量:受教育的年限;学历(把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人余生收入的影响作为教育产出的度量);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数量取决于其所受教育水平,大小等于在某个时期获得这样的教育水平所需要的国家教育投资;在制度环境及效率原则一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的大小可以间接地通过实践的结果(劳动量的实际支出,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为完全货币工资)来衡量。考虑到数据获得和实证分析的方便,在文中我们采用受教育程度作为人力资本的度量。
(一)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的影响机制
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因素,一个是提高农民获得非农就业机会,另一个是提高农民非农就业的工资率。农民的非农就业主要有三个渠道:非农家庭经营就业、乡镇企业就业、劳动力外出就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家庭经营就业的影响由于资料所限,研究的人不多,一般观点认为劳动力文化程度对非农家庭经营的影响不大。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乡镇企业就业、劳动力外出就业和就业的工资率来实现。
1.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乡镇企业就业的影响
对传统农业和农民而言,乡镇企业是一种全新的、较高层次的新型产业,在用工上有特殊的劳动力素质要求。在我国这样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已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如果忽略人力资本投资,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因为劳动力素质的制约而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状况,对农村产业高度化演进形成无法在短时期内缓解的约束。人力资本积累的状况对乡镇企业的演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状况较好的地区,乡镇企业产业水平较高,产业演进速度也较快,反之,人力资本积累状况较差的地区,乡镇企业产业水平较低,产业演进速度也较慢。
随着乡镇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乡镇企业逐步改变了原先的粗放的经营模式,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乡镇企业的升级必然会加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对低素质劳动力的需求,由于高素质的工人在农村比较少,受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一方面比较容易获得非农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较高的工资。许多研究者指出,教育对于中国乡村工业的发展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农村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借助管理和生产技术竞争的结果,正规学校教育孕育企业家和管理人才,帮助农民获得工业技能和专业技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一直不高,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都比较低,因而只能从事简单劳动,不能适应对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型岗位,阻碍了就业的增加。
2.劳动力文化程度对迁移的影响
劳动力文化程度对迁移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找到工作的概率,二是工作的稳定性,三是转移的区域选择。
文化程度倾向于增加找到工作的概率,因为:第一,城市雇主一般要求至少初中文化程度;第二,文化程度高的人在获取就业信息方面占有优势;第三,根据教育程度起甄别作用的假说,雇主把教育程度作为从申请工作的人中选择高能力者的识别方法[1]。
较高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稳定性,避免被经常的解雇。张林秀[2]的研究表明那些受过至少7年教育的人非常可能在非农工作中工作。那些受到不超过6年教育的人一般只做农业工作。一般来说,对于那些在1992年~1996年中的大多数样本中的非农工作者来说,他们受过至少9年义务教育的人极有可能在非农劳动中继续工作,而且不会被解雇。
劳动者文化程度越高,越精通某一生产技能,就业及转移的区域选择就越灵活,选择的余地也较大。
从转移劳动力的汇款状况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劳动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研究表明[3]:2000年人均汇款文盲为3193.03元,小学为4123.49元,初中4429.14元,高中5265.23元,中专5048.77元,大专以上6036.62元。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劳均汇寄款总体上与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对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表明,2000年农村劳动力的劳均汇寄款与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7,呈高度相关。2000年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时间每增加一年可给家庭每年多带回198元的汇寄现金,比1999年的149元提高了49元。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带来的汇寄款增加的逐年提高可以初步推断,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力资本对劳动报酬的影响已经得到越来越明显的体现。
(二)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影响的研究方法
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影响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数据统计分析法,一类是数学模型方法。
1.数据统计分析法
数据统计分析法又根据具体应用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分组,分析每组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另一类是按照劳动力文化程度分组,分析每组的就业情况和收入情况。
(1)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分组
陈宗胜,周云波[4]研究了1999年天津农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各阶层收入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农村现阶段平均家庭最高文化程度是初中或高中(低于高中),各阶层都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居多,从各文化程度人数同收入的相关系数来看,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同收入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同收入水平也呈明显正相关。
(2)按照劳动力文化程度分组
庄龙德[5],对比分析了上海全部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已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和未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得出转移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的比重达到81%,高中以上的也接近30%。
劳动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3]对比分析了1997年~2000年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变化不大,主要表现在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例的继续上升,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显著地高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1997年~2000年农村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状况如表1。
表1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单位:%)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文盲、半文盲
1.201.501.571.87
小学 18.14
18.61
19.88
21.32
初中 61.24
59.74
58.66
58.50
高中 13.38
14.23
14.30
13.77
中专
4.654.624.333.51
大专以上 1.401.301.261.03
数据来源:劳动保障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状况2000》。
2.数学模型方法
探讨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影响的数学模型主要是二元选择模型,赵耀辉[1],约翰·奈特,宋丽娜[6]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工作。赵耀辉以四川省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t模型研究了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外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很小,同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相比,受过小学和初中教育的人的外出概率较高,但高出不多,仅分别为2.0%、2.4%和5%的显著度。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与没上过学的相比,外出概率差不多;赵耀辉对北京郊县昌平三个村劳动力流动做了研究后发现,教育对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永久性迁移作用很显著,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进入本地非农业产业就业的概率就增加3个百分点,户口迁入城市的概率也会增加6个百分点。约翰·奈特,宋丽娜在研究农村劳动力获得个人工资收入的机会时也采用了二元选择模型——Logit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显著地有助于他们获得个人收入的机会。
探讨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数学模型主要分为两类:
(1)二元选择模型
自变量为劳动力文化程度和其他决定农民收入的因素,因变量的值则按下述方法求取,首先,求出所有样本的人均纯收入,如果一个样本的纯收入超过人均收入则因变量的值为1,否则为0[7]。
(2)明瑟收入函数
林育红、孙志军[8]给出了如下的收入函数,
lnY[,i]=b[,0]+b[,1]S[,i]+b[,2]EXP[,i]+b[,3]EXP[2][,i],
其中,Y表示收入,S表示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根据劳动力文化程度和现行教学体制进行折合,EXP表示工作经历。
还有很多学者也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的影响,刘建进[9],认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本地就业。把多勋[10]认为劳动力素质制约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国农村劳动力课题组[11],计量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的因子对外出就业决策的解释度最大,达27.97%,表明人力资本首先会影响就业决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12],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个基本特征为:外出劳动力文化水平明显高于非外出劳动力,四川、安徽两省外出劳动力的初中文化程度比非外出劳动力分别高15和7.8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多1.45和1.88年;熊思远[13]也指出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显著地比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高;姚传江[14]研究了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本,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式的变迁对人力资本具有增长效应,农村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存在太多影响人力资本形成的不利因素;李朝林[15]认为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现状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制约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Linxiu Zhang[16](2002年)等研究了农村的教育与农民非农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Alan de Brauw and Scott Rozelle[17](2002年)研究了农村教育的回报测度问题。大部分文献表明人力资本与农民的非农收入、非农就业有正相关关系,一定的人力资本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
我们对天津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的研究和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农户而不是单独的劳动者,农户的成员有的从事农业就业,有的从事非农就业,这样的就业安排是基于两个目的,一个是农户收入的最大化,一个是回避从事单一行业的风险。我们的研究方法如下:首先计算每种文化程度的农户的非农就业比重和非农收入比重,分析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的影响;其次用Logit模型分析农民的非农就业和外出就业,用非农收入函数研究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
二、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的影响——基于数据统计的分析
(一)数据
我们采用的数据是天津农调队2000年的调查数据,调查乡村75个,每村10户,共有农户750户,家庭常住人口2768人,整半劳动力1861人,其中整劳动力1366人;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为33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519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1044人,高中182人,中专59人,大专及以上24人;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数1015人,牧业13人,渔业21人,工业312人,建筑业31人,交通运输业72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61人,社会服务业93人,文教卫生业37人,其他186人;
劳动力乡内就业的为1661人,县内乡外133人,省内县外32人,省外13人;劳动力在本地企业从业的人数为228人,外出从业的劳动力人数204人,累计外出6个月以上的87人;其中有工资性收入的户数为626户,有非农收入的户数为683户。
2000年天津市农户家计调查数据中有劳动力文化程度指标,也有从事各个行业的劳动力数量指标,但是我们无法确定一户中具有某种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到底从事哪个行业,为此我们对一户中所有劳动力文化程度进行平均,得到该户的平均劳动力文化程度,具体做法如下:规定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程度对应的数值为1,小学文化程度对应的数值为2,高中文化程度对应的数值为4,中专文化程度对应的数值为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对应的数值为6。把农户劳动力文化程度分为下述几个区间,[0,1],(1,2),(2,3),(3,4),(4,5),(5,6),为了表示方便我们分别用Ⅰ、Ⅱ、Ⅲ、Ⅳ、Ⅴ、Ⅵ表示。
(二)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
由表2可知,户均劳动力文化程度小于1的劳动力只有3个人,户均劳动力文化程度大于5小于等于6的只有9人,和1861个劳动力人数相比处于绝对的少数,所以这两类文化程度的农户不具有代表性,我们分析时只考虑Ⅱ、Ⅲ、Ⅳ、V四类劳动力文化程度户的非农就业状况。
表2 2000年不同文化程度农户的非农就业状况
劳动力文化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批发零售餐
程度
劳动力 非农就业人数 非农就业比率 比重 比重 比重
饮业社会服务业 文教卫生业 其他
Ⅰ 3 0 0000 0.089 0.200 0.0000.222
Ⅱ149
45
0.3020.422 0.067
0.000
0.082 0.109 0.0100.239
Ⅲ
1308
524 0.4010.408 0.044
0.105
0.070 0.124 0.1290.231
Ⅳ351
186 0.53 0.333 0.027
0.086
0.032 0.129 0.1940.226
Ⅴ 4331 0.7210.387 0.000
0.032
0.000 0.000 0.2860.286
Ⅵ 9 7
0.7780.429 0.000
0.000
0.089 0.200 0.0000.222
数据来源:根据2000年天津农调队家计调查数据整理得到。
(1)非农就业人数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随着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提高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从30.2%增大到72.1%,这说明了户均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
(2)从非农就业行业选择的情况来看,天津农民非农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是工业,随着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就业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天津农民非农就业比重较高的行业还有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和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和文教卫生业的就业比重随着户均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提高呈明显增大的趋势,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有明显减少的趋势。
(3)从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来看,随着农户平均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提高,第二产业就业的比重有降低的趋势,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这说明了高素质的劳动力比低素质的劳动力更容易从事第三产业。
(三)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就业地点选择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着户均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提高,本地企业就业劳动力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外出就业劳动力比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因为随着天津市农村体制改革深化的进行,使得各种形式的企业,如集体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在天津农村迅速壮大,他们无论从规模、数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能够吸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使他们摆脱传统的农业劳动或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转而投入到市场经济中,以工资或劳动报酬的形式获取收入,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更容易在本地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因而外出就业的比重比较小。本地企业就业劳动力比重随着劳动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说明较高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更容易在本地获得非企业就业机会,即使在本地企业就业从事的也是技术和管理一类的工作。
表3 2000年不同文化程度农户的就业地点选择与收入
劳动力文化 本地企业就业外出就业 农业总收入 非农总收入
程度
非农就业人数 人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元) (元)
Ⅰ
00 0 0 0 5165
2600
Ⅱ 45
130.289
16
0.356
7270.556489.19
Ⅲ 524
151
0.288
136 0.307553.739263.11
Ⅳ 186
520.280
43
0.231
7192.4311816.25
Ⅴ 31
110.3557
0.226
2664.4116320.06
Ⅵ 7 10.1432
0.286
1145.5 10790
数据来源:根据2000年天津农调队家计调查数据整理得到。
(四)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户均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户从农业获得的收入显著降低,从非农部门获得的收入显著提高。其中原因在于高素质的劳动力一方面比较容易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非农就业的工资率也比较高,这一点也可以从天津农民非农收入大幅度提高,而非农就业比重却大幅度降低这一点得到证实。
三、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的影响研究——Logit模型与非农收入函数确定
(一)计量经济模型
关于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两个模型:一个是非农就业决定模型,一个是劳动力就业地点的决定模型。这两个模型都是基于二元选择理论的Logit模型,二元选择模型假设每一个个体,都面临着二者择一的选择,并且其选择依赖于可分辨的特征。假设X[,i]是第i个个体的特征,Z[,i]是个体的选择,在第一种情况下Z[,i]=1,在第二种情况下Z[,i]=0。Logit模型采用的是逻辑概率分布函数,它的具体形式为
P[,i]=F(Z[,i])=F(α+βX[,i])=1/(1+e[-zi])=1/(1+e[-(α+β[Xi])])(1)
其中,Z[,i]=α+βX[,i],e代表自然对数的底。(1)式的估计式为
logP[,i]/(1-P[,i])=Z[,i]=α+βZ[,i](2)
自变量的单位变化对概率的影响为
△P[,i]=β×P[,i]×(1-P[,i])(3)
在我们的模型中,自变量选择的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变量的定义如下:
school0:家庭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数;sehool1:家庭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school2:家庭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school3:家庭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school4:家庭中中专文化程度的人数;school5:家庭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
1.非农就业决定模型
因变量为nonfarmlabor,表示家庭中是否有非农就业劳动力,如果家庭存在非农就业劳动力,则nonfarmlabor=1,否则,nonfarmlabor=0。
计量经济模型为
2.劳动力就业地点的决定模型
非农就业又分为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就业和劳动力外出就业。下面我们就要讨论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为此,需要对农调队2000年的家户调查数据作进一步处理,去掉了只从事农业就业的样本,最后我们得到460个非农就业的样本。
因变量为outlabor,表示家庭中是否有外出就业劳动力,如果家庭中存在外出就业劳动力,则outlabor=1,否则,outlabor=0。
计量经济模型为
3.非农收入函数
自变量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因变量是农民非农收入(nonfarmincome)的对数。
计量经济模型为
由于在模型(6)中,因变量是非农收入的对数,而在天津农调队2000年的调查数据样本中,有些家庭没有非农收入,因此我们在回归模型中使用的样本要剔除这些样本,最后得到681个样本。
(二)检验结果及分析
模型计量检验结果如表4。
表4 模型检验结果
因变量 Nonfarmlabor Far
Nonfarmincome
方法 ML-Binary Logit ML-Binary Logit
最小二乘法
样本数量 1-7501-460 1-681
自变量 系数z-统计量 边际影响比值 系数
z-统计量 边际影响比值 系数t-统计量
常数项 -1.731***
-5.644
8.551*** -5.6448.551***
72.54
school0 0.1920.4521 0.04
0.4521
0.04
0.248
school1 0.488*** 3.4612.542 -0.04
3.461 2.542 -0.04 -0.711
sehool2 0.355*** 2.8861.849 0.186***
2.886 1.849 0.186***
3.662
school3 0.296*
1.36 1.542 0.132* 1.36 1.542 0.132* 1.499
school4 0.499** 1.7312.599 0.574***
1.731 2.599 0.574***
4.209
school5 0.624** 1.5743.25
0.370**1.574 3.25
0.370**1.951
似然比率指标0.0558
0.0283 0.052
因变量=1样本数460
153
因变量=0样本数290
307
注:***表示变量在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表示变量在5%的水平下是显著的;*表示变量在10%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1.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
估计结果表明:除了常数项以外,所有自变量的系数都是正的,说明与非农就业概率正向变动;家庭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劳动力人数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由边际影响比值可以看出,家庭中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数越多,非农就业的概率越大。劳动力文化程度对非农就业的影响的大小按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的顺序排列,从而说明了一个人的文化程度越高,他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就越大。
2.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就业地点选择的影响
估计结果表明:除了常数项以外,所有自变量的系数都是正的,说明与外出就业概率正向变动;家庭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劳动力人数对非农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和非农就业模型相比,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外出就业的影响的顺序发生了变化,顺序变为高中、初中、小学、中专、大专及以上的顺序排列。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外出就业的概率要小于初中、小学、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教育程度的人,这可能由以下两个原因:首先,由于其本身受教育程度较高,很容易在本地找到一个他比较满意的工作,而且,由于能够得到尊重,心理上的满意程度也较高,而外出就业,它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的概率显然要小于具有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而一些档次较低的工作,他可能会由于尊严等其他原因而不愿干;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程度低,一般的工作他也乐意干,反而能够在异地找到工作,所以外出就业的概率就大;而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劳动力也较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外出就业的概率就大。
3.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
回归结果表明:
(1)对农民非农收入影响最大的解释变量为家庭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家庭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家庭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和家庭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家庭中每增加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可以使家庭非农收入增加18.6%,家庭中每增加一个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可以使家庭非农收入增加13.2%,每增加一个中专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可以使家庭非农收入增加57.4%,每增加一个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可以使家庭非农收入增加37%。
(2)家庭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劳动力人数、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不显著。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对农民非农收入影响在10%的置信水平是显著的,显著水平低于初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显著水平,可能由于下面的原因:由上面的非农就业模型和劳动力就业地点的决定模型可知家庭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对农民的非农就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倾向于本地就业,本地就业可能工资较低;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与高中劳动力人数较少有关。
(3)R-squared和DW统计量都比较小,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度不是很好,还有可能有其他的变量没有引入回归方程。但是上述趋势对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简短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简短结论
本文以2000年天津农调队家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农民的人力资本特征(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民非农就业活动和非农收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的重要的解释变量,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非农就业和外出就业,得到的非农收入也越高。而农民的非农收入在农民的总收入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因此,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会越来越多。现阶段农民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这个档次,占整个农村劳动力的一半还多,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整个农村劳动力的25%左右,说明现阶段天津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还比较低。
(二)政策建议
1.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降低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从而提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近三年来,天津市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有增大的趋势,2000年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比1999年增加3.82%,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由于非农就业的吸引力而引起的学生的辍学,这一点在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明显,因此必须加大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对于贫困地区,要实施财政扶持的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还要加大对非法雇用童工的打击力度。
2.在所有的文化程度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面临的是一个两难选择。从2000年的数据来看,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较强的非农就业愿望,但倾向于本地就业。因此,对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要加大对他们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鼓励他们非农就业,外出就业。
3.改革成人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加强成人教育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力度,成人教育立足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适用技术,搞好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工作,优化劳动力的供求结构。在培养他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去创业。成人教育还应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解决他们的知识更新问题。
4.进一步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天津农民农业收入长期保持在1000元左右,农民农业收入并没有明显提高,但非农收入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说明非农就业工资率有了比较大的增长,因此,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大天津农民非农就业力度,必定会进一步促进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
标签:农民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 文化程度论文; 非农数据论文; 概率计算论文; 素质模型论文; 天津历史论文; 工作选择论文; 就业选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