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血培养
简单来说,血培养是将新鲜的血液标本接种在营养培养基上,设置特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促进细菌生长繁殖,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具体病原菌。目前,针对菌血症、败血症、真菌血症、脓毒败血症的诊断,血培养结果是重要依据。临床上大多数的菌血症,均能在48小时内检测出来;针对难培养的病原体,自动化血培养监测系统可在5-7天内检测出来。
2.血培养的应用价值和指征
(1)价值。血培养是诊断细菌血症、真菌血症的金标准,能为抗生素的选用提供依据。在发热患者中,约5%-15%血培养结果呈阳性。在菌血症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是:泌尿生殖道25%,呼吸道20%,脓肿10%,外科伤口5%,胆道感染5%,其他已知部位为10%,未知部位为25%。
(2)指征。危重患者入院后,在抗生素治疗之前,应及时进行血培养,具体指征包括:①高烧≥38℃,或低烧≤36℃;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9/L,特别是带状白细胞增多;④粒细胞减少,多核白细胞少于1×109/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或粘膜出血;⑦昏迷;⑧多器官功能衰竭;⑨血压明显降低;⑩呼吸频率加快。
3.血培养时的最佳采血时间
患者进行血培养时,最佳采血时间是:①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min;或在寒战、发烧后60min。②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如果已经使用抗菌药物,就要在下一次用药前采血。③不要同时或在短时间内,完成几套血培养采集,除非是持续性的菌血症,例如感染性心内膜炎。
4.血培养的操作程序和要求
(1)采集流程。血培养操作的流程是:①按照标准洗手法洗手,保持手部卫生;②对培养瓶的瓶塞消毒,等待表面干燥;③选择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处理,等待皮肤干燥;④戴无菌手套,必要时对穿刺部位触诊;⑤采血,使用无菌注射器、真空采血器等,刺入静脉抽血,直至达到刻度线;⑥止血,拔除针头,颠倒培养瓶,避免血液凝固;⑦标记信息,包括抽血部位、日期、准确时间等;⑧在对侧采血,操作方法相同,获取第2套血培养标本;⑨标本送检。
(2)消毒程序。对培养瓶消毒时,使用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血液注入培养瓶后,使用无菌纱布清除多余的消毒液。对皮肤消毒时,使用聚维碘酮或碘酊溶液,避免皮肤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标本数量。研究表明,不同套数的血培养,检测结果的灵敏度也不同。其中1套、2套、3套血培养的灵敏度,分别是73.2%、93.9%、96.9%。基于此,成人最少2套,最好3套;儿童一般只采需氧培养瓶,出现以下情况还要采厌氧培养瓶:①延迟破膜的新生儿;②母婴传播引起的绒膜炎;③慢性口腔、鼻窦感染;④蜂窝组织炎;⑤腹部感染;⑥破伤风;⑦脓毒性静脉炎;⑧使用类固醇药物治疗的患儿等。
(4)采血量。采血时,成人每瓶采集10ml,每套采集20ml。儿童按照年龄、体重进行计算,不超过总血量的1%。3岁以内的婴幼儿,每瓶采集≥1ml,3岁以上每瓶采集≥4ml;新生儿每瓶采集≥0.5ml。
(5)间隔时间。如果是非持续性菌血症,应同时或短时间内采集2-3套血培养,因为巨噬细胞会在30min以内清除细菌。如果是急性心内膜炎,在治疗前30min采血3套。如果是亚急性心内膜炎,治疗第1天间隔30-60min采血1次,共计2-3套;结果为阴性的话,第2天、第3天再采血培养。
5.关于血培养必须知道的知识
(1)接种灌注顺序。如果采血量充足,应该先注入厌氧瓶,再注入需氧瓶,防止有空气进入。如果采血量不足,应该先注入需氧瓶,再注入厌氧瓶,因为多数菌血症,是需氧菌、兼性需氧菌导致的。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如果怀疑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保留导管时,至少采集2套血样标本,其中1套来自外周静脉,1套来自中心静脉。不保留导管时,应从独立外周静脉采集2套血样标本,并在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剪下5cm导管尖端,送至实验室。
(3)血培养瓶的保存。血培养瓶的保存,应该维持在室温条件下,不能进行冷藏、冷冻;采血完成后及时送检,一般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
(4)厌氧培养的作用。厌氧培养,能提高厌氧菌、碱性厌氧菌的检出率,并提前报告时间。除了厌氧菌,对葡萄球菌、肠杆菌、苛氧菌的检测上也有优势。相关研究显示,5%的厌氧瓶,比需氧瓶早1天得到阳性报告结果。
(5)阳性结果的解读。阳性结果,代表真正的病原菌占比90%以上,例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综上所述,血培养是检测菌血症、败血症的有效手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文中介绍了血培养的应用价值和指征,指出操作程序和要求,总结了几点必须了解的知识。希望通过本文,提高人们的医疗知识水平,保护身心健康。
论文作者:米豪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菌血症论文; 导管论文; 标本论文; 败血症论文; 部位论文; 厌氧菌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