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论:文化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关系_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文化新论:文化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论论文,文化体制改革论文,关系论文,政治体制改革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实践,而这一场由经济体制改革为开端的改革开放大潮正在朝着全面改革的方向稳步迈进。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一道,成为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特别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文化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与过渡带。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社会生产力,文化体制改革解除思想观念的束缚,政治体制改革建立民主政治。当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完善的时候,文化体制的深入改革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实际上,文化体制的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的又一大台阶。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文化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观念基础,并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文化体制的改革,也会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并且可以给整个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增强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此外,由于文化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质,使文化与政治形成一对水乳交融的共生体,正因为文化与政治不可分割的交融关系,我们可以说,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铺路石,也可以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开道先锋,更是撬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杠杆。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必然能够为积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做好铺垫。

      一、实质: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政治体制改革营造相匹配的文化氛围。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质是革除不适应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目的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一般认为,文化体制改革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发展动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文化体制改革。但由于文化的特殊性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性,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并非遵循一般规律。其实,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发展实践,已经为我们摸索了路子,做出了榜样。二十多年前从微观经济领域开始的改革,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中国的政治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政府不再全面控制社会的经济活动,社会中最重要的活动和最重要的资源也逐步脱离了政府的控制,按市场要素配置资源的格局已初步形成,行政控制进一步弱化。更令人深思的是,市场化进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改变了它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甚至改变了它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而且,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所有人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始料未及的,这个社会变革过程同时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并充分地加以借鉴。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品的极大丰富,也激发了人们的文化消费,使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逐步接受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思想和意识。

      二、实质:释放文化的经济属性

      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度开展清除了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障碍。如果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审视文化体制改革,就会发现文化体制改革实质是使文化的经济属性得到极大释放,在一定范围内淡化了文化的政治痕迹。一方面是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另一方面是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方式。当国家不再在文化生产中继续承担运动员和裁判员双重角色,当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当人们不再无偿地享用一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我们就可以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真正出成效了。因此,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大宗旨就在于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面向市场,以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国文化产业总体实力的稳步增强。也正因为如此,文化体制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必须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是最大限度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文化生产的角度来看,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取决于文化产品的内容,或者说取决于文化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文化产品必须倾其全力去迎合人们的文化消费取向,进而获取人们对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接受度。尤其是当我们的文化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一方面必须保持住中国的特色文化,另一方面是要在文化产品中融入普世价值原则。因此,我国文化生产在内容上必然会出现民族化和国际化两个极端。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承载了民族化和国际化内容的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文化消费视野后,在人们的文化消费过程中势必对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最终把文化产品所承载的思想、意识转化为消费者的自觉意识。也就是说,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有意识、无意识地被文化产品所改变着。这种改变,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政治体制改革所需要具备的观念、认识基础。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政治参与性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自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以来,此后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部署。十四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五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绝不只是提法和用语的差异,而是蕴含着党的执政理念的深刻变化。同时说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进一步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就是为了人民。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要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愿,努力适应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主体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是否能够普遍接受政治体制改革主张,是否能够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对政治体制改革否能否顺利推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说,由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由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人们文化消费方式的改变、文化消费意识的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认识甚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会随之发生深刻转变。这一点正好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相吻合,能够为政治体制改革奠定观念基础、认识基础、思想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铺路石,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开路先锋,是撬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杠杆。

标签:;  ;  ;  ;  

文化新论:文化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关系_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