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比较研究_电子政务论文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子政务论文,国内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情报工作论坛 原生文献专栏(第60期)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书报资料中心联合主办

1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比较

1.1 电子政务界定

电子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电子政务:即通过电子手段实现政府行政,其核心价值在于政府通过电子化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方便快捷和完善的公共服务。

广义的电子政务即电子政府,是借助于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是新型、先进、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①相对于电子政务,电子政府内容更广泛,比如立法、司法、选举、监督等活动,都渗透电子化的涵义,目标是实现扁平型网络结构、分权化(参与、互动及责任本位)、无缝隙的政府。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府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本文采用广义的电子政务概念。

1.2 比较对象及比较参数的选择

从全球电子政务建设概况来看:北美的电子政务建设最好,美国、加拿大是电子政府的领军者;欧洲特别是北欧部分国家也居全球领先水平;发展中国家,新加坡稳居第一。为评价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寻找建设中的问题,寻求改进措施,确定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选择北美的美国、加拿大,西欧的英国、北欧的瑞典、及同处亚洲的新加坡和日本为比较对象。比较参数为: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资源基础、认识导向、法律规划、政府网站建设、网络安全等。数据主要来源于NTS Consultant③、UN Publication④、全球互联网发展最新趋势②、200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等。

1.3 比较结果

1.3.1 电子政务资源基础

电子政务资源基础主要指一个国家信息化指数、人力资源指数、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状况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等。

(1)电子政务建设基础情况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瑞典

新加坡 日本

中国

电子政府指数 0.927 0.806

0.814 0.840

0.746 0.693 0.416

UN中排名

1 6

5 2

1218 74

电脑拥有数/千人 625487 366508 561

383 19

因特网使用数/千人538483 406573 540

449 46

上网人口数/千人 598457 553699 493

372 36

信息基础设施数

0.801 0.675

0.675 0.846

0.666 0.626 0.116

人力资源指数 0.98

0.980.99

0.990.87

0.93

0.80

(2)公民在线参政情况

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新加坡日本中国

电子信息

16

12

17 13

1110

3

电子咨询

25

26

26 15

1010

0

电子议政

15

10

15

66 5

1

总分

56

48

58 34

2725

4

UN排名 231 10

1315 33

(3)政府在线服务应用情况:(图(注:图1为TNS就北美、欧、亚信息建设较发达的32个国家地区调查得到的政府在线应用平均水平(不含中国)))

美(44%)加(51%)新(53%)公众应用政府在线服务超过平均水平;信息查询方面,新加坡41%居首位,下载方面,加、新两国较高24%;观点讨论方面,美国以8%领先。据调查,中国网络用户有近13%没有听说过电子政务,了解的只有15%,经常查询电子政务信息的只有3.6%,与政府进行交互的就更少了。

通过比较发现:美国政府在通过因特网发布信息与提供服务方面名列世界第一,电子政府完备程度最高;瑞典信息基础设施最完善,特别是互联网的接入;英国拥有参与度最强的电子政府;亚洲电子政务建设典范为新加坡。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为全球第二,但人均水平较低;信息基础和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与先进国家相差几个档次;电子咨询、议政参与程度较低。

1.3.2 电子政府中心任务导向及目标

中心任务目标

美国 以公民为中心数字化星球

加拿大以公民为中心最亲民便民的电子政府

英国 以公众为中心,2005年政府全部上网提供便捷高效的电子化服务

瑞典 为企业居民服务 促进民主化;

新加坡面向公民、企业和政府服务完全的电子服务

日本 办公数字化、无纸化、网络化 推进业务改革、信息共享

中国 推广电子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国家信息化

不难看出,各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大都体现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的服务理念。而我国情况具有多样性,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要彻底改变,政府机构需要精兵简政,这些客观环境要求电子政务发展满足或保障这些目标实施,转变政府职能,带动整体信息化建设。

1.3.3 立法规划情况

美国:颁布了《美国国家基础设施行动计划》,《电子政府法》包括《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政府信息公开法》、《个人隐私权保护法》、《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2002电子政府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化起保障规范作用。

加拿大:发布《运用信息科技改造政府服务之蓝图》,2000年提出“e—分组”战略,以用户为中心,归纳出35个政府信息和服务的群组。实施《信息公开法》。

英国:先后颁布“绿皮书”、《政府现代化白皮书》、《21世纪政府电子服务》、《电子政务协同框架》等一系列政策筹划,力争2008年政府服务全部实现电子化。

瑞典:2000年,提交“全民的信息社会”议案,提出政府IT发展总目标。出台了多部涉及商务信息安全、政府管理的法案议案,修改了有关电信、计算机、传媒业的法规。

新加坡:1986年实行国家IT计划;1989年开始建设科技岛;1992年提出IT2000计划;2000年启动e化政府的第1次行动计划;2003年,启动e化政府第2次行动计划,提出“欣喜的顾客,联网的国民,联网政府”的战略架构。

日本:先后出台《IT国家战略》、《e-Japan战略》、《e-Japan 2002年项目》、《2002年e-Japan重点计划》等文件,具体规划落实电子政务实施步骤。通过了《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

中国:2002年颁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提出了“一站二网四库十二金”发展计划。2003年初,《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2004年8月颁布了《电子签名法》。

资料显示:美国、加拿大与英国公民对政府在线服务有较高的安全感,这与信息技术发达、信息及网络安全方面的法规健全有很大关系。

1.3.4 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成熟度指数表(以美国为比较标准)

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新加坡日本中国

政府网站1 0.7460.777

0.6830.7030.524 0.332

UN排名 165

10

831 61

美国(www.FirstGov.gov):囊括从联邦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网站链接,提供成熟的网上公共服务系统,栏目细致条理,搜索功能强大。资源库丰富,内容安排“简单、实用、重点突出”。

加拿大(www.canada.gc.ca):菜单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用户可按“加拿大公民”、“加拿大企业”、及“非加拿大公民”三类选择进入。

英国(www.Ukonline.gov.uk):大不列颠在线网站,将上千个政府网站相连,政府业务按照公众需求进行组合,24小时在线信息服务。

瑞典(www.SverigeDirekt.se):网站的主要框架是对政府各个部门进行介绍。整个网站条理清晰,操作便捷。

新加坡(www.gov.sg):功能强大,内容详尽,允许公民和企业在一个单一的网站上完成所有及相关业务手续,实现了“一站式”向上办公。

日本(www.e-gov.go.jp):明确的分类导航,真正的“电子政府的综合窗口”,提供英文检索。

中国(www.gov.cn):提供较好的网站导航及搜索功能,网站设计色彩鲜明,醒目。

1.3.5 在线服务安全情况

政府在线服务安全问题(基础为100%)

平均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新加坡 中国2

安全 2560 60 59 45 56

不确定

58 4 8 11 11 37

不安全

1736 32 30 44 7

注释:2中国是对互联网应用的信任度(安全:信任;不确定:半信半疑;不安全:不信任)

据调查,2002年美国有43%的政府网站刊登了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的政策声明;有37%的网站使用软件监视网络“交通”,防止电脑黑客攻击和其他安全威胁。资料显示,美国一年在信息安全上消耗的资金超过20亿美金,加拿大政府则投资10亿加元建设电子政务的“安全渠道”。而国内网站,90%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无法有效抵抗电子攻击。据调查,2003年,72.7%的用户计算机被入侵过,28.1%的人不确定。

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足及潜在问题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较低。建设中存在种种问题及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化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

我国信息设施基础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①信息普及率低,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覆盖面不广;②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从电子政府的要求来看,在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存、技术标准、资费水平、通信速度安全和保密条件等各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网络的继续扩大和网络服务质量的提高;③数据库建设有待完善,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上处于初级阶段;④“数字鸿沟”问题,从信息化总指数可以看到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等存在很大差距;⑤政府网站发展建设不平衡,CNNIC的资料表明,我国“.gov”的域名分布基本上呈东部沿海多、中西部少的格局。网络分布及网民层次的不平衡,使政府网络信息受众范围受到限制。

2.2 信息化观念落后,认识不足

许多政府机关对于实施电子政务、建立电子政府的真正内涵缺乏认识,一些该公开的信息没有公开,一些可以提供的服务也未能提供,甚至将政府上网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没有确立“应用主导”的观念,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轻视信息资源建设,缺乏把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产生增值的手段和方法;公众对电子政务缺乏了解,或对网络传递、在线服务持怀疑态度,有较高的安全顾虑;或用垄断信息资源来盈利,人为造成“信息孤岛”,无法真正实现为公众服务的目的,偏离了通过实行电子政务降低成本的初衷。

2.3 法律规划滞后,标准不一

我国电子政务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法律方面目前只有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限制性法规,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电子支付的法律尚未制定,或没有正式实施。整体规划和具体发展计划也处在制定或初步实施过程中,没有统一的管理组织机构。各地政府及部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标准各不相同,业务内容重复,资源不能共享,系统整合困难,重建及造成投资浪费的可能性大。

2.4 网站建设质量有待改进,互动性不强

虽然政府网站数量急剧增加,但政府网站水平不一。主要存在的问题:域名的关联度低,互连性差,给公众查询和利用带来不便;信息量不够丰富,更新不够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链接渠道少;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反馈信息及办理事务缺乏必要渠道,互动性有待提高。另外,网站对于隐私保护,安全性,链接政策,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不能保证,影响了公众的信任度。

2.5 安全隐患

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差,在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国内技术不成熟甚至空白,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对国外部分技术的依赖与仿效,使电子政务安全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另外,在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中,普遍存在对系统安全缺乏重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给系统安全留下了诸多隐患。

3 国外建设的启示

虽然我国与美、加、英等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各异,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差较大。但国外的行政改革包括电子政府建设对我国还是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作用的。

3.1 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缩小“数字鸿沟”

在加大网络通信设施覆盖程度的同时,要普及使用知识,使更多人掌握信息技术,加入到网络及电子政务应用中。为了解决“数字鸿沟”,我国政府应做到(1)将有限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地区,不断有效地缩小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2)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的作用;(3)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我国信息化。⑤

3.2 方向明确,以公众为中心

要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价值,必须先让其深入人心。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⑥因此,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方案时,要了解人们的需求,经常征求群众意见。新加坡政府专门的“电子公民中心”和“政府电子商务中心”,实现24小时服务;英国政府成立的由随机选择的5000人组成的“公众代表会”,用以听取使用者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方式。目前,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的“电子政务民意调查”及公众测评就是一种进步。

3.3 加强领导责任及组织机构建设

电子政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规划和实施。例如美国,总统及内阁都非常重视电子政务,除了保证大量资金投入,还任命“美国国家首席信息官”,组成联邦信息委员会,从资金、人员和组织上保证电子政务有效推进。我国也应加强领导责任制,由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成立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以及重大工程实施等工作。

3.4 注重立法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

电子政府建设是一项投资浩大的工程,为避免“一窝蜂”仿效造成巨大浪费,法律规划先行尤为重要。美国自开始信息化建设,就颁布了各方面的一系列法规,保证政府信息化有效性,防止资源滥用。因此,我国推进电子政务必须大力调整与其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诸如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安全保证体系、统一的数据标准等。要通过立法保证信息安全,从严惩治信息犯罪。

3.5 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加强IA(信息构建)研究,指导政府网站建设。政府网站建设应注意:(1)丰富信息内容,特别是便民生活、住行信息及企业行业经济信息;(2)加强与其他网站互连性。美国“第一政府”门户网站,几乎可以查到所有地方政府网站的链接。而我国在“政网导航”栏目中,虽提供各省市地区链接,但覆盖程度不够深入;(3)网站内容的组织应便于搜索,减少重复性操作。(4)向提供24小时一站式全程服务、与公民互动的新加坡网站学习,增加政府资料表格下载,切实加强各种在线服务;(5)应逐步形成多语种阅读、查询,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接轨。

3.6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保证信息安全

信息技术安全是实施电子政务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应从建设开始阶段统筹考虑,把信息安全的要求综合起来进行分析、规划。针对信息内容,区分安全等级,进行分级管理。

标签:;  ;  ;  ;  ;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比较研究_电子政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